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格拉底之前,真理意味着涌现,显露。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真理观发生了改变,成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主客对应关系,也即符合论的真理观。海德格尔以对存在的探究为起点,批判了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重新恢复真理的始源意义,重建存在论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真理观的问题上,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反对经验主义者所持有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和理性主义者所主张的融贯论的真理观,坚持整体论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不是启示性的,不是现成的结果和固定的形态,而是思有同一,是包含对立面的发展的整体,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他著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质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在他苦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懂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认为真理不是表面现象的外部联系,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本质和规律的东西,是多样性的统一;他首次改变了概念只能是抽象的,不能有具体概念的传统看法,提出了“真理是具体普遍性”的辩证原理、“真理是对立而统一”的辩证思想,同时,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称誉它是“黑格尔的圣经”, “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这一概括既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历史地位,又说明学习这本书的重要。《精神现象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极其丰富,而建立真理的科学知识是其根本的目的所在。黑格尔说:“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7.
<手>是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开篇的第一个故事,其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而且提供了解读安德森创作意图的线索.在<手>中,安德森并不直接抨击讽刺那些迷失在虚妄之中的"常人",也不直接评价肯定那些探寻真理的"畸人",而是间接地利用自然描写来阐释创作意图.安德森赋予自然以净化虚妄、展现真理的特殊意义,"畸人"比德尔鲍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抛弃自卑懦弱,而充满激情地追忆心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改造>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代表著作."哲学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对"经验"的改造上.通过对其书中"经验"概念的浅析,阐述对实用主义"经验观"的肯定及其在杜威整个学说中的本原性地位.在杜威实用主义的界域下,传统的认识论中"真理"概念又被改造成等同于"效用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其否定,并指出其所言"真理"的"价值"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艺术意义世界即艺术真理的世界,艺术真理作为意义真理,是在理解中实现的,伽达默尔通过对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三个范畴的阐述,揭示了艺术真理于理解中从潜在到实现的具体过程.艺术真理是人类理性的、文化的、精神的意义世界,是人从动物界“绽出“的真实标志.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从寻找物、器具、作品的划分特点开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物的概念,转入追求物的真理,揭示出物即存在本身。在海德格尔的追问过程中,其思想重心经历了两次转向:不同于中期基于存在的历史的探讨,其早期立于世界维度,晚期立于语言维度探讨物性。通过对“物”的追问,海德格尔标示了其思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真理观的唯物论色彩和辩证法精神:邓小平真理观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主张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坚持真理的具体性,主张根据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真理的全面性,主张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论是一切真理论的基础,其后各派真理论思想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轴线。围绕这个轴线历史上出现了种种不同解释,推动了真理论的发展,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真理、把握真理。但它们都是围绕认识与对象是不是符合、怎样符合等问题而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是真理符合论的当代形式。是历史上各种真理符合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孔子论"情"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易传>论"辞"的内容中,"圣人之情见乎辞"树立人文创造活动主体的典范,而"辞见情伪"说,更具有创作主体论中情感修养论的指导意义.与"辞见情伪"说密切相关的修养说,则是<易传>中的"易其心而后语".  相似文献   

16.
主流理学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天道性命上面,"天道"是形而上学的语汇."性命"则是心性论的语汇,理学思想中的形上学命题大抵是心性论的延伸,两相比较之下,心性论的问题更为根本.理学家一般都认为其心性论思想来自<孟子>,这样的溯源有文献及哲学理据的双重理由.但笔者认为理学家从<孟子>处借得诠释的正当性时.事实上已作了语义的转换工作.孟子的"性善"与"良知"两个核心概念原本只是纯粹的心性论语汇,理学家将它们扩充到形而上学去.天道性命因此相贯通.理学家的解释有哲学的理由.它可释为原语词蕴义之朗现.但这种朗现也可视为跳跃,其内涵已非原始语义所能拘束.  相似文献   

17.
近代知识论真理观从主客体对立的角度出发,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定义为真理,结果使真理排除了人性,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主张用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生活的雏度来解决真理问题,使真理具有了现实性的力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就人们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上,突出表现为相对主义,本文对庄子的相对主义真理论和真理标准论进行了剖析;通过与西方有关哲学思想的比较,更明晰地论述了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归宿。同时,文中也肯定了庄子这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是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的真理观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形成和 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对黑格尔真理观的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