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热因子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轮指数和植被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塔里木河流域树木年轮与植被遥感间的关系。【方法】借助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利用塔里木河下游10个采样点的胡杨样芯数据和长时间序列中国植被指数(GIMMS NDVI)数据及水热因子数据,在分析该区胡杨年轮指数和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基础上,重点探讨水热因子、胡杨年轮指数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胡杨年轮指数和年际NDVI变化在1980—2001年间均呈下降趋势,区内植被在该时间段内退化较为严重。年内NDVI变化呈单峰状,5—8月为植被生长季,1—4月和9—12月为植被非生长季。【结论】该区胡杨年轮生长受5月(P<0.01, 显著负相关)地下水埋深和6月(P<0.01,显著负相关)温度影响显著,而NDVI主要与5—7月(P<0.01, 显著负相关)和10月(P<0.01, 显著负相关)的地下水埋深及7月(P<0.01, 显著负相关)温度有关,且影响NDVI和胡杨年轮指数的主要因子是水热因子中的地下水埋深因子。胡杨年轮指数与NDVI间的相关性差,未能通过0.05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2.
额济纳胡杨有性繁殖失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内蒙古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的苗库状况、种子雨、种子生活力以及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萌生苗占更新苗的绝大多数;胡杨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胡杨种子散播时间在种群内部存在异质性;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胡杨种子在落种后生活力迅速降低,(6-40)d后绝大部分种子(95%)会丧失活力。种子萌发试验表明:表土层含水量低、含盐量高、生化他感作用是胡杨种子萌发的限制性因子。由于胡杨种子属于短命种子,在其短暂的活力期内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萌发,从而造成种子萌发失败。缺水所导致的种子安全萌发生境的缺失是额济纳胡杨的有性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游,胡杨、柽柳主要利用的是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成熟胡杨主要吸收地下175~325cm处土壤水和地下水供其蒸腾和生存所需;胡杨根系水力提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cm土层,蒸散导致的土壤耗水量中有10%来自根系提升的水量;植物根和枝条木质部的初始导水率(K_(s0))和最大导水率(K_(s,max))相对较高,其中柽柳木质部的潜在导水能力比胡杨强;胡杨、柽柳液流速度呈单峰型,在午后达到峰值,黎明前水势无显著变化,反映未受到严重水分胁迫;黑河下游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大多在4m以内,基本可以满足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苔藓土壤动物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1992~1993年对上海市区苔藓土壤动物调查和研究的结果。重点对苔藓土壤动物优势种属及常见类群的季节动态进行了描述,并初步分析了各种生态因子对苔鲜土壤动物种群季节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湿度和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土壤动物种群季节动态有明显影响,优势种跗线螨和常见种覆盖头甲螨,作为苔藓土壤动物的代表种,对高温、干旱、低温等不利环境因素,表现出极强的忍耐力和快速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胡杨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生态学的研究是解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重要树种胡杨退化问题的关键.论述了胡杨生殖生态学研究的概况;重点从有关胡杨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生殖物候学、生殖构件、种子和幼苗的生态学、繁殖适应、无性繁殖以及干扰对胡杨群落更新的影响等7个方面系统的评述了胡杨的生殖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胡杨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角度,从其有性繁殖适应对策、根蘖繁殖发生机制以及优良种源地的选择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7.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藤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8.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准格尔旗气候波动与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准格尔旗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水热因子,粮食单产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气候波动对粮食生产变化的制约关系,在目前旱农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中,降水多寡的年际变化是导致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根本原因,降水的分配状况可加强或削弱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3种优势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和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及常见种 (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种群生产量进行了研究 .这 4种鼠种群生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季节动态特点是由其季节性繁殖特性及各季节的种群数量所决定 .小毛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的繁殖生产量约占其种群生产量的一半 ( 44~ 4 7% ) ;而三趾跳鼠的繁殖生产量占其种群生产量的 1 4 % ,这与该鼠的低繁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林下山酢浆草的物候、生活史及种群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岛根县的三个不同生境地.对山酢浆草这一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通过对其生长、残存和繁殖等统计学参数的描述,揭示了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山酢浆草种群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阶段间差异;不同生境的种群间的生长动态、生活史阶段的变动等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群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植物种群生态学近20年在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动态作如下归纳:(1)植物种群生理生态学在向宏观方向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也向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2)植物种群繁殖生态主要集中于繁殖分配与繁殖投资、分配通货,生殖值,生活史进化,繁殖时间和频率等;(3)无性系种群生态学主要集中于无性系性、生理整合,克隆生长格局,无性系生长型,等级选择模型和空间拓展性等,(4)植物构件生态主要集中于植物沟件种群动态和形态结构与构件的关系。(5)遗传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化、适应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型及其遗传基础,多态性等。(6)植物行为生态学主要对植物觅源生态学研究,并集中在资源分配格局、表型可塑性,资源异质性以及觅源行为和进化,种群统计学主要涉及图解模型和转移矩阵模型,植物种群生理生态、生殖生态、遗传生态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均与分子机制相关联,因而成为种群生态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在对沈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和该地区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地下水位的重要因子,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下水位与各影响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对其地下水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及预测,为沈阳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南郊区喜鹊种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鹊遍布于全国,分化为4个亚种。作者于1961~1990年连续30年,在太原市南郊对喜鹊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选定4条调查路线,采用数量统计法,表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以5年对种群数量比较,结果差异也不显著。但30年间种群数量呈不规则的波动。种群数季节消长规律以5月份最低,与自然死亡,天敌伤害和雌鸟卧巢关系密切。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指数增长65.13%。影响喜鹊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和气候。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分配的DDP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实行农业节水灌溉和水资源最优分配至关重要。在作物生长季节,灌区内多种作物并存,并且不同类作物有其各自的生长规律和需水要求,以水量分配和经济效益为决策目标,建立多种作物间灌溉水资源最优化分配的双层动态规划(DDP)模型。第一层为单项作物在生长季节的水量分配;第二层为多种作物间水量的分配。以甘肃省景泰川一期灌区为实例,对模型进行模拟和较正。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中游农业绿洲灌区为研究对象,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绿洲灌区统计数据等为数据源,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和NDVI数据, 研究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异,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引水量和单产耗水量, 分析绿洲灌区水资源配置的效率, 得到以下结果。1) 年潜在蒸散量在800~1200 mm/a之间, 每年6-8月为峰值。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在614~999 mm之间, 每年4-8月需求最大, 空间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黑河干流沿岸灌区生态需水量相对较大。2) 黑河中游引水以地表水为主, 地下水为辅。2008年引水总量最大, 引水量较大的灌区主要集中在黑河干流沿岸。3) 黑河中游水资源配置总体情况较好, 黑河干流周边灌区供需比普遍大于1, 山丹县及民乐县灌区供需比小于1。近80%的灌区属于水资源配置高效或相对有效的地区, 仅4个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1个灌区引水量严重不足, 因此适当调整部分灌区引水量, 进一步推广节水理念和技术, 是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研究结果对提高干旱区水资源配置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绘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呈衰退型种群,且其繁殖能力约在100年前开始严重衰退,更新困难,现存个体年龄级结构变化趋势由增长型逐步变化为衰退型,南方铁杉种群自然繁殖能力无法维持该种群的自我更新,严重阻碍了该种群的演替进程。南方铁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因素、南方铁杉自身生态特性和外界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草原植物种群营养元素生殖分配规律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草原植物种群营养元素生殖分配规律进行分析 ,初步揭示了植物营养元素分配同种群生态适应间的关系 .分析表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营养元素配置存在明显的差别 ;不同生态对策以及不同繁殖类型植物种群营养元素配置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遗鸥繁殖点中的地理坐标经、纬度极点分布法聚类分析,认为现存遗鸥主要繁殖种群有3个,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中亚种群、鄂尔多斯-蒙古高原种群和俄罗斯远东种群.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表明,海拔、降水量、蒸发量、年均温等生态要素不是限制遗鸥分布和繁殖的要素,而日照时间和水体pH值是遗鸥分布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内地下水和河水、泉水的转化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西北干旱区的典型性.在一维明渠汇流和三维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结合1995—2003年的黑河水位、流量和地下水头监测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分析了正义峡站黑河水位和流量、地下水头变化和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状况,说明模型是可靠的.同时,利用GRACE重力卫星和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反演了2004—2012年地下水储量的变化,根据2004—2007年监测和模拟地下水头对比效果反推了研究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模拟发现地下水向黑河排泄水量、泉水溢出量和潜水蒸发量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成果可为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