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小百科     
《少儿科技》2008,(7):39-40
地震发生的原因这要根据地震的类型来分析。构造地震: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地壳各部分岩层产生巨大的力,这种力叫做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的褶皱变形一旦超过岩层的强度,岩层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内部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  相似文献   

2.
变形岩石构造分析是60年代以来在变质岩构造研究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受到地质学家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很少见有在沉积岩构造研究中应用这种方法的资料。为了进一步查明九峰寺地区沉积岩的构造特征,尤其是褶皱的详细特征和该区的构造演化史,为区内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等在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协助下,尝试性地应用构造解析法研究了九峰寺地区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划分出分属三个世代的四个褶皱系,即,第一世代—九峰寺褶皱系;第二世代—邻水褶皱系和座洞崖褶皱系;第三世代—东西向褶皱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迭加关系和演化历史。研究证明变形强度相对微弱,褶皱相对平缓的沉积岩区也可能因多期褶皱迭加而具有较复杂的构造格架。九峰寺地区的迭加褶皱作用是该区石油勘探开发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表明应用变形岩石构造解析法研究沉积岩区构造也能取得比常规方法更详细,更准确的资料和更科学的成果。但是,因为沉积岩区本身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特征,该方法的许多理论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3.
中性三角区(neutral triangulation avea)是一非常独特的构造形态,研究中性三角区,对构造地质学理论,特别是褶皱问题,以及矿产、油气预测等均有积极意义。中性三角区是指发育于褶皱构造中,周边被三组式样独特的劈理(或片理)围限,其内部应变值为零或很小的拟三角形区域。其三维空间形态为拟三棱柱体。在紧靠强岩层褶曲外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岩层初始挠度对单层褶皱的影响;运用数理理论求出自由岩层褶皱的挠度微分方程以及临界轴向压力p与岩层弯曲的褶皱波阶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在自由岩层受力褶皱时,与轴向力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挠度以一阶波影响最大.这对进一步研究岩层的褶皱变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阐述了福鼎南溪石炭系海相沉积物的岩石组合类型、韵律层理、颜色标志、同生砾岩和同生褶皱构造等特征,发现它是典型的地槽相复理石沉积建造。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浙闽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基底不再是“前震旦纪华夏古陆”,而是海西印支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6.
高家塝地区与钨矿化有关的地层包含众多次级褶皱、挠曲构造,岩石中微型线理构造亦十分发育,脉岩与围岩同步褶皱现象普遍。矿体展布格式与褶皱构造存在着必然联系。本文试图将岩石的变质、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诸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建立本区构造变形史和变质史,演绎本区褶皱控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褶皱相关断裂是在褶皱变形过程中,为了调节褶皱不同部分的应变差异而形成的从属于褶皱变形的断裂构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背离向斜逆冲构造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褶皱枢纽楔入武逆冲作用是相对能干性岩层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加厚的重要变形机制.通过手标本尺度和露头尺度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断层与相关褶皱规模、断层发育部位与位移量变化特征、断层切层角变化特征以及断层与褶皱构造变形运动学配套关系等方面鉴别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多种标志.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概念与构造模型,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合理进行收缩变形区域平衡地质剖面编制,以及探索褶皱、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铜川矿区煤系地层中小断层十分发育,这些小断层一般为层间断层(包括层面断层)。它们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所引起的层间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并与局部褶皱有较密切的关系。通过本区构造趋势面分析,讨论了矿区构造特征,并对煤、岩层可能受到较严重破坏的区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质观测和分析和对若干断层上的定向标本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岩组分析,作者认为测区──福建安溪东阳煤矿的构造格式不是以往地质文献中提出的单斜构造,而是在由东西向宽缓褶皱带组成的构造基础上迭置了较紧闭的北西向褶皱带。这一构造格式还被应变模拟实验所再现。 文章最后对上述北西向迭置褶皱带的成生机制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大量实例提出的填补构造,是指充填岩层虚脱空间补偿那里压应力不足的层间构造。填补有多种形式。其中,填补褶皱是区别于寄生褶皱的另一类从属褶皱,填补角砾岩是构造角砾岩之一。马角坝地区三个级序的不协调构造中,Ⅱ,Ⅲ级分别是高一级序构造的填补构造,Ⅰ,Ⅱ级为叠瓦式构造,Ⅰ级构造组成的叠瓦式构造是一个大型推覆体上盘系统中的无根薄皮构造。  相似文献   

12.
出露在胶东一带的前震旦系胶东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变质岩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深入认识胶东地区的地壳演化、古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等重大地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胶东群构造旋回的褶皱序列可划分为四期变形,各期的褶皱样式、规模和方向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本区几期褶皱发育的特点和各期叠加干涉的型式表明,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变形总趋势是由第一期的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层内塑流为特征的小型褶皱开始,演变至第四期的开阔宽缓弱塑性变形的大型褶皱而告终。这一变形过程反映出温压条件由高向低变化的递减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塑流褶皱的成因机制、胶东群的地层划分以及褶皱露头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变形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是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体,在这些榴辉岩的未退变质核心、退变质斜长角闪岩及超高压围岩中,保存有大量不同变质时期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其中主要的变形构造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由具有顶端指向NW动向的角闪岩相变形作用D2形成的a型褶皱F2,以共轴样式叠加于纯剪应力状态下榴辉岩相变形作用D1形成的斜卧褶皱F1之上的二次叠加褶皱,总体形态符合Ramsay第三种干涉型.这两期变形作用揭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学机制,它们相续作用才使得这些超高压岩石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4.
冈底斯西段赛利普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钾质火山岩,以前曾被划归上新世-早更新世赛利普群.作者对这套火山岩地层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并重新测制了火山岩地层剖面,在该套火山岩下伏及层间湖相碎屑沉积层中获得ESR年龄0.268 Ma与0.349 Ma.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是以安粗质熔岩为主的钾玄岩系列-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组合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岩石新鲜,层位相对清楚,故将其命名为赛利普组,属第四纪早-中更新世.这一发现对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进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别造山带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早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碰撞,以及后造山伸展阶段的伸展滑脱,岩层中保留了多期的构造变形记录,导致俯冲碰撞期的构造变形难以识别.文章重点研究大别山南缘团陂至马垅这一剖面,通过野外的宏观构造及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得知该地区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值为1.5~2.0,岩石形成温度为300~700℃,并探讨大别造山带南缘俯冲期的构造变形记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北川县不同区域对断裂活动的地质响应机制。【方法】从岩层年龄、岩石类型、岩层产状、滑坡点密度、地貌高程等角度分析断裂上、下盘差异活动对北川县不同地区地质特征的影响。【结果】断裂上盘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发育以千枚岩为主的变质岩,断裂下盘岩石类型复杂,各类沉积岩广泛分布;相对于下盘区域,断裂上盘地势高峻、地表出露岩层更古老、岩层倾角更大、滑坡点密度更高;另外,以北川-映秀断裂为界,上、下盘区域均表现出岩层年龄值与岩层距断裂距离值成反比的特征。【结论】总体来看,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北川-映秀断裂的逆断层性质导致了北川县不同区域对断裂活动产生不同的地质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川县不同区域对断裂活动的地质响应机制。【方法】从岩层年龄、岩石类型、岩层产状、滑坡点密度、地貌高程等角度分析断裂上、下盘差异活动对北川县不同地区地质特征的影响。【结果】断裂上盘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发育以千枚岩为主的变质岩,断裂下盘岩石类型复杂,各类沉积岩广泛分布;相对于下盘区域,断裂上盘地势高峻、地表出露岩层更古老、岩层倾角更大、滑坡点密度更高;另外,以北川-映秀断裂为界,上、下盘区域均表现出岩层年龄值与岩层距断裂距离值成反比的特征。【结论】总体来看,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北川-映秀断裂的逆断层性质导致了北川县不同区域对断裂活动产生不同的地质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8.
前言新疆阿尔太山中段山前地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古生界的变质岩系和火山岩以及海面期的花岗岩。在这一地区由于受到后来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近北西西向、北西向、北北西向、北东向等的构造形迹。在北西向断裂的切割下把本区分划成许多小块。由于区域变质重结晶的作用,加之区内褶皱构造复杂性。从而使区域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断裂构造难以识别。为了配合野外宏观的观察进一步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建立区域构造体系。了解区内应力场的发展、变化特征。我们对主要断裂带上或其旁侧的岩石内,采集了部分定向标本,进行岩石组构分析。分布见图  相似文献   

19.
阜新盆地王营井田侵入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岩石种属和岩体产状阐明了阜新盆地王营井田侵入岩特征,揭示了侵入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论述了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先存构造、地层埋深、煤岩层性质等因素对该井田侵入岩体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关于节理的分期配套问题,一直是小构造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前人在这方面已作了不少的工作:根据节理的尾端、互错和互切、相互的限制关系,稳定的夹角,充填岩脉(或矿脉)的类型等形态和物质特征;根据节理和褶皱及断层的组合关系特征;根据节理面擦痕与共轭轴的空间关系特征;根据节理与岩层复平后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