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 《科技信息》2009,(20):I0035-I0036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借助文本,认知感恩内容;捕捉时机,实施感恩教育;继续深化,付诸感恩行动,奏响感恩教育的旋律.  相似文献   

3.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4.
黄嫦斌 《科技信息》2013,(5):281-281
爱的教育包括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同学。教导学生对学校多一些感恩,因为它给了你学习的机会;对父母多一些感恩;因为他们给你生命;对老师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知识;对同学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友谊。心怀感恩,成长才会快乐。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谢学校,感激父母,感谢老师,感激朋友。爱的教育,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5.
使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意义重大。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建设“感恩·赶超”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实践证明,感恩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辅相成,以感恩文化精神引领师生,能够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适应未来高职教育发展,感恩教育需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感恩应是构建和谐社会、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理解人、尊重人、感恩人。文章从大学生对父母、同学和社会三个视角分析了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开展感恩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发照 《科技信息》2009,(19):94-94
感恩是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文章从心理角度,探讨了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心理学意义.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静  陶宏 《科技信息》2009,(20):I0037-I0038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其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之心,并使之外化为感恩之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个体生命的内在认同,当大学生本身对审美没有认同感,不能主动地区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现象时,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感受恩情,回报恩情。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的缺失对感恩教育的影响。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会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之恩。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不少的孩子娇惯,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1.
张彩霞 《科技信息》2012,(32):453-453
感恩教育进入课堂,是当今时代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境界,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快乐和幸福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思想轰诈”,而是要从心灵的自悟上熏陶,以教师的言行去感染,并结合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整合教育,引导学生对爱的思索和回报,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感恩教育缺失,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严光菊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42-1644
感恩不仅是心理学的范畴,更是伦理学的范畴。医学生感恩德性关系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基于“十八大”精神、生态系统理论和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遵循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律,从主体、客体和环体不同维度出发,探求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要具备感恩意识,因为不懂得感恩,就不会友爱,没有友爱社会就不会和谐。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在这诸多的恩惠中,让我们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的恩惠,你一辈子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令人失望的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感恩,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在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界定感恩概念的同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并阐述了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编感恩问卷调查大学生在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恩程度以及优先选择的感恩方式。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大学生在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恩程度;第二部分考察大学生在受助时的感恩方式的选择。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作答规律以及未填写个人信息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62份,总有效率为87.33%。问卷数据经SPSS11.0管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受测大学生在受到帮助时绝大多数倾向于向对方表达感恩,但是面对不同的感恩情境他们表达感恩的方式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感恩作为一种处世哲学,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在当今部分大学生情感淡漠、不思回报的现实情况下,感恩教育的普及已迫在眉睫。本文从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含义入手,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意义,根据笔者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出,只有在认知、情感、实践层面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培养,才能激发学生自觉感恩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包括对自然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和对父母的感恩。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乏。要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呼唤感恩教育,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主要从营造感恩的校园氛围、与教学课堂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感恩教育这三个途径入手,从而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人之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感恩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意义及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