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俊 《科技信息》2011,(2):28-28,30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所探讨的是课程论视野下普通高等学校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开展隐性课程研究必要性问题。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隐性课程应用于高校国防教育的涵义,分析了当前国防教育课程及其隐性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而对开展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余玲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82-82,86
高校德育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一直是理论界和高校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加强对校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学校制度文化等文化层面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加强师德教育,营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整合社会和家庭德育力量,发掘新的隐性德育课程等三个方面就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浅显建议,希望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校隐性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构成课程的两个方面,隐性课程的作用是潜在的,主体是自觉的,效果是持久的,它较好地弥补了显性课程教育的不足,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探讨隐『生课程的特征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发隐性课程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体育隐性课程的内涵是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非理性文化课程,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应从科学设计、科学施教、科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高校隐性德育的把握基础上,对高校隐性德育和隐性德育课程,高校隐性德育和渗透性德育进行了粗浅的区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章登科 《科技信息》2009,(34):165-165
隐性课程在教育和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主要存在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这三个领域中,它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和特点着手,论述了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以及校园建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越来越为人们关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利用隐性课程这一优势,可以为培育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热点,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者视角回顾、总结学校层面上的隐性课程建设取得成就,可以为民族院校隐性课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对“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隐性课程”的教育经验,以推动“隐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隐性思想教育资源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教育资源建构的对策。即通过校园制度形态的隐性思想教育,教育者良好示范作用的隐性思想教育,非思想教育专业课程中隐性课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思想教育四个方面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新机制,充分挖掘隐性思想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的构建是近年来高校所着力进行的,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内唯一的、非强迫的、自选式、全面接收知识熏陶的场所,其在隐性课程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隐性课程构建的联系及高校图书馆参与构建的方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课教学环境下"隐性逃课"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公共课教学中"隐性逃课"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述了高校中"隐性逃课"行为的现状,从学生、教师、课程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了该行为产生的原因,建议性地提出避免该行为产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隐性课程作为完整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表明隐性课程也是一支重要的育德力量。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由于自身的隐蔽性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认同、实践转化和长效作用等培育机制,高校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形态的隐性课程、人际互动形态的隐性课程、实践活动形态的隐性课程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通过提升隐性课程的品质并提高教师利用隐性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等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我校电磁学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团队教师多方面构建思政建设基础、深挖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前思政引领,课中思政实施,课后思政强化"的路径,将思政教育全程隐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和隐性课程理论的研究,明确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大学教学中的作用,从中找到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以便把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培养创新人才相结合以深化我们的工作;在使隐性课程理论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带来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的同时,又利用其丰富和发展图书馆学理论,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创新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隐性课程的构建是近年来高校所着力进行的,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内唯一的、非强迫的、自选式、全面接收知识熏陶的场所,其在隐性课程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参与隐性课程构建的现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中外音乐史"网络课程在我国开设的现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高校中外音乐史"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设想等几方面入手,对我国"高校中外音乐史"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做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梳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论述,分析"三全育人"的理论遵循.探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以及体育育人的优势,构建高校体育"三全育人"的理论框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内在的育人价值,高校应优化体育"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文化课的"静"和体育课的"动"相融合,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两者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和深刻影响。本文从课堂资源、生活经验、研究性学习以及校园网开发和建设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指出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对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