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79,24(15):709-709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东海进行了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些对矿物特征作了一般性的阐述。本文对东海230个表层样品的矿物组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范围为:东经121°—129°,北纬26°30′—32°00′。每个样品选用0.25—0.1毫米和0.1—0.05毫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 于2001年10月16日-11月2日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考察,经对比研究后,根据科学研究内容和经济支持条件,最后选定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宾城(北纬78°13’)为“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并将在2002-2003年进行科学考察研究。从此,中国科学家有了自己的北极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各大网站都有这样一条消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冰川雪藻。这是由冰川学家张文敬在北纬78°13′的北极冰川上发现的。现在让我们跟随张文敬教授去——  相似文献   

4.
吴国瑄 《科学通报》1995,40(6):545-545
近年来北大西洋及其毗邻海的晚新生代沟鞭藻囊孢化石研究进展迅速.沟鞭藻囊孢化石的基础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查明各种囊孢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探索沟鞭藻囊孢在现代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本项研究属于后者.1 材料与方法用于本项研究的16个样品采自东经122°37'~126°40',北纬24°42'~27°45'的冲绳海槽南部(见图1).取样地点的海水深度为445~2150m.样品岩性为泥,钙质软泥,粉砂质泥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陆蛭水平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2′,北纬18°10′~20°10′,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海南岛山蛭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是研究山蛭生态的理想地方。根据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生态类形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调查。以20分钟内慢走所  相似文献   

6.
徐步台 《科学通报》1987,32(8):606-606
我国首次(1984.12—1985.4)南大洋科学考察中,对南极半岛西部(南纬60°至66°55′,西经55°至69°30′),包括南设得兰群岛周围和阿得雷德岛西北海域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为了取得有关海底沉积作用的地球化学信息,我们选用12个站位的海底沉积物样品以及对其中7个站位的沉积物分离出石英单矿物,分别做了氧同位素分析;同时,对10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还做了稀土元素分析。根据这些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组分和周边地质资料,探讨了该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形成条件和物质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铭蟾 《科学通报》1987,32(11):843-843
哈雷彗星近日点后,云南天文台在云南思茅观测站(东经100°58′18″,北纬22°55′16″,海拔2004m),使用口径10cm,焦距25cm,视场24°.2×17°.6的跟踪照相机和Kodak IIa-O底片,进行了等离子体彗尾大尺度现象观测,取得了自3月4日至22日(其中特别是在Vega,Giotto等五艘飞船与哈雷会合期间)每天(其中除7日以外)的观测结果。鉴于这期间资料的重要性,首先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92,37(12):1121-1121
1989年,大连海茂的采石工人在海滨北山的南坡上发现了一个喀斯特溶洞,其中产有脊椎动物化石。化石点位于北纬39°9′30″,东经121°38′42″,海拔65m。北山的顶峰的海拔则为89.4m。 洞穴沉积物的主体部分是晚更新世晚期的,产有5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介绍。而残留在洞壁附近的沉积物乃是早更新世的,产有28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它们  相似文献   

9.
西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秦蕴珊 《科学通报》1995,40(17):1595-1595
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在菲律宾海西部所采集的3个柱状样品(WP1,WP2和WP40孔)中发现了黄色沉积层,其外貌酷似中国的黄土地沉积.WP1孔(13°47.l’N,125°34.4’E,水深2208m,柱样长225cm),位于菲律宾海沟东侧,西距吕宋岛600km,WP2孔(6°20.1’N,126°26.7’E,水深1580m柱样长195cm)和WP40孔(6°51.2’N,126°37.63’E,水深2540m,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星球"火星快车"号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火星快车”号太空飞船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照片显示,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飞船在火星1343轨道上拍摄了这些照片。这个未命名的环形山位于VastitasBorealis平原,该平原大部分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约在北纬70.5°、东经103°的位置。这个环形山宽35km、深2km。上图中位于环形山底部中央的明亮圆型区域就是残留的冰。由于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冰融化,因此这个白色区域终年存在。奇特星系空中现3个太阳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在距…  相似文献   

11.
张小曳 《科学通报》1991,36(19):1487-1487
一、采样及实验 利用单孔巴托耳型分级撞击式采样器(美国国际质子激发X荧光(PIXE)公司)采集了1990年4月三次尘暴期间及尘暴后气溶胶样品。第一次是4月6日在西安(34.3°N 108.9°E)(尘暴Ⅰ);第二次是4月10日在宁夏沙坡头(37.5°N 104.9°E),北京(39.9°N 116.4°E)和11日在西安(尘暴Ⅱ);第三次是4月25日在北京(尘暴Ⅲ)。据陕西省气象局提供的极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黄土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隆瑞 《科学通报》1988,33(9):690-690
中国黄土高原分布于北纬34°—38°与东经102°—112°之间,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 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鄂尔多斯台拗的基底已经固结,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古生代时,该区经历了多次下沉和抬升。中生代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形成大型内陆盆地。早白垩世晚  相似文献   

13.
楼兰残梦     
从美国地球卫星传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东,大约东经88°~92°、北纬39°~41°之间,有一块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该区域的周围存在着一道道类同心圆状分布的地貌,外形酷似人的耳朵,这就是著名的罗布泊。而楼兰就位于罗布泊的西北角。  相似文献   

14.
怀志萍 《科学通报》1988,33(12):959-959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隶属薯蓣科薯蓣属根状茎组,分布在东径98°53′—112°50′,北纬23°42′—34°10′的范围内,为中国特有。盾叶薯蓣为现阶段工业生产薯蓣皂素的最好原料,根茎皂甙元含量最高达16.15%,居全属之冠。然而近年来过  相似文献   

15.
兰鸿第 《科学通报》1978,23(5):305-305
水稻光照农业气象指标是进行水稻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预报等工作的基础。文献[1]曾用南京等地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光照温度指标作过初步研究。本文用我国各地区早、中、晚稻的代表品种,从北纬18°21′到43°31′七个试点地区的资料,对水稻光照指标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亚热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竺可桢 《科学通报》1958,3(17):524-524
亚热带或副热带原是气象学上的一个名词,它的地位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具有一个高气压带,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到夏季北移至北纬38°,在南半球,冬天在南纬28°,到夏天南移至南纬35°。这亚热带高气压带冬夏在地球面上的南北移动就影响到风带的移动,介于亚热带与赤道之间为东北信风带  相似文献   

17.
羚牛,又称扭角羚, 仅产于亚洲的中国、印 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 五个国家,中国是羚牛资 源最丰昌的国家,分布区域在北纬25°15′-34°10′,东经97°30°-109°30′之间。羚牛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红皮书列为珍贵级。 1984年,美国纽约动物学会国际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组织负责人乔治B·沙勒博士,在四川北部岷山地区见到了扭角羚。沙勒博士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把这种动物称为“六不像”:庞大的背脊隆起像棕熊,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  相似文献   

18.
朱镛 《科学通报》1992,37(21):1938-1938
为了提高光折变性能,研究和使用了45°切割的BaTiO_3晶体。理论上,当光栅的波矢K_g和晶体的C轴成45°角时,BaTiO_3晶体的两波混频增益具有极大值。然而,对厚样品而言,由于扇形散射的缘故,其有效增益通常是被降低了。在稳态情况下,45°切割样品的有效两波混频增益往往低于具有相同尺寸的0°切割的样品。利用其扇形散射的特性,45°  相似文献   

19.
王伴月 《科学通报》1990,35(8):607-607
乌尔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首府巴彦浩特镇北西约50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6′—105°30′,北纬39°10′—39°14′。乌尔图及其附近出露有大面积的红层。因为在邻近的乌兰塔塔尔地区和豪斯布尔都盆地的查干布拉格地区都曾发现过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宁夏区测三分队(1979)、敬万林等、黄学诗和杜文臣等都认为乌尔图地区红层的时代也为  相似文献   

20.
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Pb,Cd反映的全球大气污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89-1995年间,先后在横贯南极冰盖沿线,青藏高原冰川以及北极中心地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大量采集了雪坑样品,对样品测试了主要阴阳离子及Pb和Cd的含量。综合分析基本圈定了造成北极中心地带工业Pb污染的源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