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峰 《科学大观园》2010,(12):12-14
<正>日本艺妓诞生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一些著名的艺妓甚至对日本历史的走向有过微妙的影响。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艺妓已经成为日本的国粹,同樱花、相扑、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与富士山和金阁寺并称为日本的"三大名片"。"艺妓",还是"艺伎"在大多数人眼中,艺妓充满了神秘而又暧昧的色彩,似乎是浪漫与淫荡相结合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误解,这种误解就来自"艺妓"这个称谓。艺妓在日语里叫做"艺者",翻译成中文时将"者"字去掉,加了一个"妓"字。在日语中,"妓"字  相似文献   

2.
刘莹 《科学大观园》2010,(10):34-34
日本老人渡边明次是个中国文化爱好者,他历时数年探访中国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考证出梁山伯是公元4世纪的一位清官,20岁当上县令,一年以后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积劳而亡。渡边回到日本后将梁祝的故事翻译成日语付印出版,根据该故事改编而成的话剧也计划于明年在东京附近的古都镰仓上演,这是第一个日语版的话剧《梁祝》。  相似文献   

3.
郑贞文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以其在日本丰富的留学经历开创了我国近代科学团体科学文化的先河,并吸收了日本科学文化本土化过程的经验教训,以中华学艺社及其刊物为阵地,致力于弥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4.
芳芳 《科学大观园》2011,(16):60-60
日本老人渡边明次是个中国文化爱好者,他历时数年探访中国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考证出梁山伯是公元4世纪的一位清官,20岁当上县令,一年以后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积劳而亡。渡边回到日本后将梁祝的故事翻译成日文付印出版,根据该故事改编而成的话剧也计划于明年在东京附近的古都镰仓上演,这是第一个日语版的话剧《梁祝》。  相似文献   

5.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学生到日本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是留日学生最多的一个国家.许多人对日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日本的教育以及如何到日本留学又有多少了解呢?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教育家,走出国门学习现代数学第一人,中国数学会和数学名词审定的发起人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后,多次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有重要贡献。冯祖荀是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02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在学期间,被选出洋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冯祖荀和当时由北京赴日留学的若干学生发起成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在各个领域都有精湛的"神人"存在,年仅27岁的日本糖果雕塑家真理手冢就是其中之一,他用细腻的手法制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仿真动物棒棒糖。据了解,这项古老艺术在日本已经拥有500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9.
唐朝的时候,中国同日本的友好往来盛况空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3次“遣唐使”,还有6次迎送唐朝的使者.每次所派遣唐使团规模都很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留学生和留学僧都是跟随使团到达中国,使团回日本时,留学生(僧)们则仍留下来学习中国文化.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至推古天皇在位(593~629)、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的国家,隋朝也是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日本和韩国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去中国影响化”。即要把中国的影响去掉,企图否认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所发生的影响。比如,日本有学者说,日本的文化跟中国没关系,日本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甚至有的学者为了证明日本的历史古老而不惜弄虚作假。韩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黄河文明的祖先实际上是韩民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导演:三木孝浩编剧:吉田智子/七月隆文主演:福士苍汰/小松菜奈/东出昌大/山田裕贵/清原果耶/更多……类型:剧情/爱情/奇幻官方网站:bokuasu-movie.com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剧情简介:美术大学学生南山高寿与福寿爱美电车相遇,他鼓起勇气向女孩表白。在一起后,高寿慢慢发现两人原是旧识,而女孩身上,也  相似文献   

12.
<正>食堂可以说是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必去的地方,然而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去食堂吃饭更多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与享用美食无关。相比之下,日本的大学食堂环境优越,食物营养可口,很多大学还提供极具特色的美食和服务。日本很多大学食堂都是对外开放的,因此,对日本很多大学来说,优质的食堂是起到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这种"宣传作用"会影响考生和家长对大学的印象和判断。因此,日本很多大学食堂都  相似文献   

13.
<正>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是梁启超之子,1912年11岁随父亲回到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4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研究院、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和研究建筑历史。1928年,梁思成回国前,曾与林徽因到欧洲各国考察,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古建筑,亲  相似文献   

14.
<正>与袁世凯相识是在1901年夏的山东省会——济南府,在递上我的名片和介绍信之后,他很快与我约定了会面时间。我准时到他的府邸拜会,他不但亲自在衙门门口迎接我,还把我请进了他的书房,这真是真心实意的以礼相待。铁腕巡抚他很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他42岁,中等个头,身体壮实,脸庞刚毅,眼神明亮而率直,气度非凡,我想他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引人侧目。他的态度相当真诚,通过他那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两年的翻译,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长谈。我颇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从科学-文明史的角度探讨和算发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分析了传统日本社会二元裂分的权力结构与文化结构,在此前提下考察了皇家-寺院文化与武家-平民文化对于艺道发展模式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解析日本武家关于算的观念的历史变迁,并通过对江户初期文化整合的历史分析,说明和算何以在当时社会以艺道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在一座城市中,如果只有高楼林立,那么它的建筑和空间是平淡无味的,一个没有欣赏建筑与环境的空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筑的存在应研究和利用建筑用地和周围环境,而不仅只是考虑建筑单体的功能设计,因为它与环境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比其单体设计更为重要。一一这是在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留学期间与著名建筑师六角鬼丈教授讨论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18.
感染列岛     
《科学大观园》2010,(21):52-54
<正>中文名:感染列岛外文名:Pandemic出品时间:2009制片地区:日本导演:濑濑敬久主演:妻夫木聪,檀丽类型:剧情,科幻片长:139分钟上映时间:2009年1月17日(日本)对白语言:日语色彩:彩色级别:Hong Kong:ⅡA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0,(5):42-42
<正>日本大本营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认为,日本目前已经成为战败国,要制造原子弹已不可能,而且帝国大学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国飞机轰炸的破坏,要想挽救日本只有一条出路,这就是将原子弹交给苏联。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科技术语里有些术语来自日语,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来自日语的术语其实来自德语,它们都是来自德语的借词。迄今为止,国内学界仅仅在有限的几篇文章里间接、泛泛提到了这一点。文章试就日语中来自德语的外来词的概况、历史、分布范围及其与德语中的词义比较等进行分析,并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