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巴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黄家庄水文站2000—2008年水文时间序列资料,得出巴江流域径流系数的变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对影响巴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其对径流的影响也呈日益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1,(9)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感召下,尤其是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科技对于改革开放迎接WTO挑战的中国,逐步被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辽宁省大连市董家沟镇农科站在站长董立有的领导下,在为董家沟镇农业的产业调整,使农民致富服务的基础上,由政府和农科站共同投资50万元,建立起1000平方米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场200平  相似文献   

3.
何静 《广东科技》2005,(1):10-11
佛山,一座拥有5000年沧桑变迁和文化沉淀的南粤名城,鼎盛时,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四大聚”,又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等等美誉,都展现了它源远流长的岭南历史文化。佛山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经济发达,佛山2003年GDP为1381.39亿元,是全国十大“明星”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6,(3):15-16
近年来,东莞在推动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先后提出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并通过精心打造,成为广东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广东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2014年,东莞出台了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计划4年投入200亿元重点推动“智慧东莞”十大重点工程,以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为载体,依托专业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慧制造”应用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5.
甪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为江苏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改革开放以来,甪直镇在发展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初步形成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22亿元,财政收入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居民人均存款1.5万元。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域的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72.8%,森林覆盖率10.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6平方米。十几年来,甪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甪直经验”广为推介,被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赞誉为:“环境保护好,中华第一镇”。  相似文献   

6.
石龙镇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明 《广东科技》2006,(9):32-34
一、专业镇的形式与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了大批经济规模超过十亿、几十亿甚至百亿元的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专业镇经济,国内有些地区成为块状经济,属于经济学界所谓“簇群经济”、“集群经济”、“专业产品区”的范畴。这些专业镇最显著的特征是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庆元县拥有“世界香菇之源”、“中国香菇城”等美誉,1995年曾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历史最早”、“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和集散地”两项“中华之最”。1986年丽水市开始实施国家星火项目“人造菇木露地栽培香菇技术”,在全省率先发展代料香菇栽培技术,使丽水食用菌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最近10年间,丽水市香菇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丽水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2年创产值17.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59亿元的29.1%,全市农业人口214.1万人.食用菌人均产值达803.76元。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身经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历史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有前进也有倒退,但基本上是追求进步的,参加滦州起义,就是他在追求进步道路上的第一次大的飞跃,是他投身民主革命迈出的第一步。 1902年3月,冯玉祥到袁世凯所练的新军卫队第三营当兵。滦州起义之前,冯玉祥在新民府(今辽宁省新民县)驻防期间,逐渐结识了王金铭、施从云、郑金声、王石清、岳瑞洲等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下级军官,并于1910年春和他们共同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冯被推为会长。该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秘密开展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同年9月,第一混成协与奉天巡防中路独立第一、二标合编为第二十镇,不久,冯玉祥与施从云、王金铭先后被委任为镇第八十标第三营和第七十九标第一、二营的管带。1911年2月,张绍曾接任第二十镇统制。张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同为北洋军  相似文献   

9.
1982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雷声中诞生的德兴市泗洲镇,走过了10年的艰苦征程,已经初具新型“工业镇”的规模,以朝气蓬勃的英姿出现在赣东北大地上。 10年创业,10年腾飞。建镇初期,全镇年产值仅为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7元。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5768万元,财政收入37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2元,农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534元。乡镇企业产值、企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上饶地区之首,农民人均平储蓄存款余额在全省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0.
水口镇     
《广东科技》2006,(11):11-11
水口镇位于广东省开平市东郊,总面积80.1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多人。古称单水口,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镇。驰名中外的“广合腐乳”,“金山火蒜”和“水口白菜”为当地特产。水暖卫浴业和纺织服装业是水口镇的两大特色支柱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80%以上。2005年,全镇工商税收实现13457万元,财政收入实现5063万元;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农业总产值25601.16万元。  相似文献   

11.
安庆市郊区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面积438平方公里,辖5乡2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21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6.3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67.3亿元,财政收入51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58元。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地处“资源金三角”区域,横断山脉生物富集区,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进入新世纪,特色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年,攀枝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100元,年均需增加500元以上,难度非常之大。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大农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苏州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苏州“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企业之一,在沪宁线上占有重要位置,2000年,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去年全年实现销售60万吨,交易额达30亿元。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苏州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苏州“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企业之一,在沪宁线上占有重要位置。2000年,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去年全年实现销售60万吨、交易额达30亿元。现在,南环桥已经发展成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交易幅射扩展到长三角地区。去年实施了“2230”工程建设发展目标,新建了鲜肉、水产、南  相似文献   

15.
丽水市城关镇地处括苍山脉南麓,秀丽的瓯江穿镇而过,即将开通的金温铁路直通该镇。全镇现有1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一九九六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50元,镇财政收入近2000万元,是丽水地区唯一的省百强镇。1996年浙江省科委批准城关镇为省级星火示范镇。  相似文献   

16.
榆次市明谦镇北胡村一九八三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村党支部着重抓了发展集体经济,与此同时强化集体服务职能.把土地、牲畜和小农机具下放到户,把树林、果园、水利设施、大型机械以及工副业等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粮食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到一九九一年达一百万斤,人均近一千七百余斤,被晋中行署授予“农业战线标兵村”.社会总产值达五百五十八点二四万元,是七八年的四十倍,人均九千余元,总计纯收入达一百二十三点一四万元.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8,(11):61-63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坚持立足“三农”需求,强化科技创新,以“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提供大服务”为目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引领和支撑能力.为安徽奋力崛起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石门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桐乡市中西部,京杭大运河自南折东穿越镇区,形成了著名的“石门湾”,是一个古老而5L典型的江南水镇,一代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故里,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桐乡市石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区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农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19.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多年来我国农技推广所进行的第一步改革虽已取得成效,但由于在计划经济的大框架内进行,故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工作的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客观规律,我国农技推广第二步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组织农民为核心,实现从农技推广向农业推广、继而向农村推广的两个转化,从而建立农业推广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本文重点阐述了这种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对西康地区的开发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西康地区农业技术的改良及推广过程中,民国初年普遍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等相关机构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提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较之“西康农事试验场”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更多的农业改进的实际成效,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