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发在1925年出版《微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至30年代,戴望舒又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整合,使之臻于成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开辟了一条古今融合,中外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路子。由于它的基本特征是“远离现实,深掘内心”,所以它在反映现实方面显得无力,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令人瞩目。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的,一是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二是抒发忧郁的情思;三是追求纯诗的理想;四是远距离审美。这些艺术特点被其他诗歌派别所吸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派对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主流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一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何其芳、废名、卞之琳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诠释了中国诗歌中的新旧关系问题 ,从不同的方向承传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 ,并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考察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处理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能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现代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接受和融汇方面看,4O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乃是20-30年代象征派诗歌一个自然而然的新发展,是在新的诗学背景下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一次新的接受和融汇;从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所拥有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关怀的双重主题看,1937年抗战爆发所带来的全面战争状态又是使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较之20-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发生重大变化和转移的关键契机.,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派是 2 0世纪 40年代中国诗坛上重要的诗歌流派 ,其显著标志就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手法等进行了大量借鉴。这种借鉴使他们的艺术追求从最初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向了后来的现代主义。这种转向在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从激情转入沉思 ,从外在转向内在 ,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生命。这是九叶诗派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格律诗人闻一多与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海涅虽分属不同国别与时代,并且他们所创作的诗歌艺术形式也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却基于爱国的出发点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各自的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文章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诗人的艺术审美追求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正是两位诗人由爱而生恨的情愫决定了《死水》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共同讽刺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30年代现代诗派的崛起有着诗歌艺术发展的原因,同时代风尘亦促成了它的产生。以此为基础,现代诗派创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反常化手法的使用与晦涩朦胧之美;二、非逻辑化的生存体验与青春病的书写者的身份获得;三、通过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词藻”,现代诗派将本土的“直观神秘主义”植入“象征主义”的形式,于现代气息之中有着醇味悠远的古典情结。  相似文献   

7.
30年代现代诗派的崛起有着诗歌艺术发展的原因,同时代风尘亦促成了它的产生。以此为基础,现代诗派创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反常化手法的使用与晦涩朦胧之美;二、非逻辑化的生存体验与青春病的书写者的身份获得;三、通过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词藻”,现代诗派将本土的“直观神秘主义”植入“象征主义”的形式,于现代气息之中有着醇味悠远的古典情结。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和李白,作为中外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在诗歌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回归自然,情感的自然流露,丰富的想象力,同情劳动人民,具有抑郁和孤独感,叛逆精神。本文通过对这些相似点的比较,试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者诗歌的精髓,探索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夷平 《科技信息》2012,(18):173-173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里、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许多英美译者认为: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能够提高诗歌的视觉形象表现力,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的境界也被他们所接受,并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庞德正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汉诗译作《神州集》把欧美现代诗歌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本文用以"愁"为题材的两首中英诗歌结合庞德译本,对比中英诗歌的语言及意象。  相似文献   

10.
诗歌意象艺术源远流长。我国诗歌运用意象技法起源于《诗经》,其后在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我国意象理论研究最早见于《周易》,后来为历代诗论家所补充和发展,至明清渐趋成熟和完善。二十世纪初,英美新诗运动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  相似文献   

11.
一 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鲜明的特色而呈放异彩。边塞诗的繁荣,往往跟某一历史时期频繁的边事活动以及文人的参与有关。如盛唐时期,国势强盛,中外交往频繁,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守边和扩边的战争也时有发生。当时文人墨客政治上多怀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其中一些人便纷纷从戎入幕、随军戍边。他们亲身经历了边地生活的体验,开拓了创作视野,获得了崭新的题材,他们以豪迈的笔调描写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边塞风光,抒发了戍边将士特有的思想感情。因而,盛唐时期涌现了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李颀、王瀚等一批著名的边塞诗人,形成了一个群星灿烂的边塞诗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在我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顾况和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生活年代有异。辈份不同,亦不隶属于同一诗派,然他们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有一个共同的旨趣,那就是对于诗歌新奇效果的刻意追求。他们都驰骋惊天骇俗的神奇想象力,注意在字法、句法和修辞上精心锤炼,追求语言的传神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诗歌题材,交替使用“化常为奇”和“化奇为常”两种表现手法,营造诗歌“新奇美”。但鉴于顾况和李贺在生活道路、阅历、艺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追求诗歌新奇效果的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姿。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 ,诗歌借鉴是进行艺术交流和推动诗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新诗就是在外国艺术尤其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的。所谓诗歌借鉴 ,就是对外国诗歌的艺术观念、手法等有所借用 ,从而使本民族的诗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歌借鉴主要包括直接借鉴、中介借鉴、间接借鉴等几种方式 ,它们各有特点 ,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试图从新诗对外国诗歌的借鉴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格律诗派的产生是继宗白华、陆志韦等对初期白话诗极端散文化的散漫倾向的校正之后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冲击。他们提出了著名的诗歌应有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三美”主张。这些“格律”是不同于旧诗“格律”的.是一种在继承中国古诗、西洋诗格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白话语言的创造而形成的“新格律”,因而他们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新格律诗派逐渐为现代派所替代.但是却在许多诗人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他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学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对中外文学传统作过“穷本溯源”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二期)茅盾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他们对诗歌“真、善、美”和艺术形式本质的阐述并结合他们的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对这两位文学大师诗歌美学的异同作了充分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反思──读(台湾)姚一苇《戏剧与文学》卢善庆《戏剧与文学》是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教授撰写有艺术美学论文集,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该书涉及到有关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二十四篇论文“无不融汇中外,出入古今;且...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他们对诗歌"真、善、美"和艺术形式本质的阐述并结合他们的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对这两位文学大师诗歌美学的异同作了充分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早在原始艺术阶段,戏剧与诗就有着隐秘的内在联系。随着人类艺术思维的成熟,戏剧与诗的美学关系进入了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恋的新阶段。在现代艺术中,戏剧中的诗性色彩与诗歌中的戏剧因素相互渗透。戏剧中的诗性色彩表现为剧作的诗性情感和结构的抒情性,它能在典型的戏剧和典型的诗之间建立一种舒缓这两种艺术形式内部张力的新形式。诗歌中的戏剧因素是通过情感的客观化、形式化使诗的艺术形式成为更经典的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它能拓展诗情空间,但并不节外生出某种新质。  相似文献   

20.
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化无遮拦地进入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中,骨子里有着炎黄文化意识的台湾诗人,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撞击中站稳脚跟,探寻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轨迹。这就使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并未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使新诗在海峡一隅获得了生存环境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