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燃烧的“冰” 可燃冰,也称甲烷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白色固态物质,因为形似冰雪,且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故被形象通俗地称作“可燃冰”。实际上,可燃冰虽然很像固体酒精,其富含的能量却是相同体积固体酒精的很多倍,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160~180立方米天然气。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满月,可燃冰这种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规能源被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自2017年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至6月10日,平台已连续产气31天,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平均日产6 800立方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宣布,中国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据专家估算:在全世界的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发现的水深3 km以内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2.1亿亿m3,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2,(6):F0002-F0002
近期,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再次开赴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的精确调查,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据悉,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据相关人员介绍,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  相似文献   

5.
赴海淘金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滨海铁矿、煤矿、海沙、未来的清洁能源“可燃冰”以及海底热液矿、海底锰结核和富钴结壳等.然而,其成矿位置各不相同,滨海铁矿、煤矿、海沙沿海岸分布;石油、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可燃冰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海底热液矿床分布在大洋板块边界、海底中央裂谷的火山活动区域;海底锰结核生长在深海洋底;富钴结壳生长在海山及海底火山岩的硬质基岩上.  相似文献   

6.
科技前沿     
<正>我国将开发"可燃冰"我国计划于201 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因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这个工程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进程,引发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正当温室效应日趋恶化,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渴求越来越迫切的时候,媒体陆续传来美国、日本在各自海域发现新能源的消息。 所谓新能源实际上就是冷藏在海底的甲烷,学名为甲烷水合物或水化甲烷,是气体甲烷在海底低温、高压下形成的结晶体,外表被水分子包围起来看上去如冰雪般晶莹透明。甲烷是可燃气体,即便结“冰”也会神奇地被点燃,因此有人称它为“可燃冰”。 可喜的是前不久,我国也在南海、东海海域发现海底甲烷,据报道,其蕴藏量相当于目前全国能源总量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是一种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的清洁能源,所以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更被世人看好。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这2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可燃冰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有一种可燃气体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因外形与冰相似,所以叫它“可燃冰”。这种可燃冰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和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这样,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可燃冰年复一年地积累,形成延伸数千至数万里的矿床。它每m3中含有200m3的可燃气体,已探明的储量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的储量…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全球轰动。有俄罗斯媒体惊呼:中国一旦形成"可燃冰"的产业化开采,全球石油价格将崩溃,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燃冰是什么?它真的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使人类彻底摆脱温室效应的困扰吗?为什么最早研究可燃冰的欧美国家迟迟没有动手开采,而我国却后来居上了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脚下的地球中有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除了我们熟知的石油、煤和天然气外,还有一个我们关注较少的能源。这种新能源不仅储量大,而且污染很小,这种日渐受到重视的能源就是地热。目前,水电、石油、煤和天然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然而这些能源并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极大地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最近,德国能源部门希望小城镇使用绿色环保的地热资源,让小城镇摆脱对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德国一个名为“下哈兴”的小镇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工作。如果获得成功,德国将在地质条件合适的小城镇全面推广对地热资源的利用。地热是指来…  相似文献   

13.
李文彦 《科学通报》1959,4(7):242-242
青海、甘肃是我国西北兩个地大物博急待开发的省分,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祁連山区和河西走廊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柴达木被称为“聚宝盆”,它的石油、天然气、铅鋅、食鹽、鉀鹽,以及某些稀有金屬,均已証实具有全国意义;祁连山区被誉为中国的“烏拉尔”,已发现大量的铁銅等金属矿和煤、油頁岩等非金屬矿。同时青甘地区还有四亿亩以上的草原和三千万亩左右的可垦荒地。为了多快好省地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地下地上资源,合理运用自然与經济的有利条件和克服不利因素,以发展本区目前尚十分落后的經济,这就需要进行较全面的系统的科学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一家石油公司宣布,他们在日本近海的深海底发现了数量极大的甲烷干冰资源。这是迄今为止探测出的海底最大的能源群。人们也称这种甲烷干冰为“可燃冰”。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次发现的海底资源,作为燃料,如果好好地加以利用的话,预计可以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这对于能源十分缺乏的日本而言,绝对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大话题。然而,不尽人意的是,甲烷干冰倘若在某些不利因素的诱导下,可能会突然发生融化,造成海底滑坡,引发海啸,并有可能导致地球温度上升,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引起了世界不少科学家的热切关注。日…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6.
碳氢化合物来源于石油、天然气或煤 ,它在许多方面是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全球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用作燃料、发电和供热。化学工业、石化工业、塑料和橡胶工业也都依赖碳氢化合物作为原材料来生产其产品。确实 ,绝大多数化工行业的重要合成化学品都是源于石油产品。今天 ,世界上每天石油的使用总量已经超过 1 0 0 0万吨。很显然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和能源消耗 ,与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处于一个不断冲突的过程中 ,而且后者还将日益减少。认识到在碳氢化合物化学领域需要广泛的基础研究和研究生教育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于 1 977年成立了“洛克…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古代海洋生物遗骸沉到海底,被泥沙掩埋,几百万年之后在海底的压力和温度下就变成了石油或天然气。石油或天然气穿过疏松岩层向上流动,被致密的岩层固封起来,就形成了油气田。198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海钻出了第一口近海油井。以后在许多大陆架上都发现了油田。目前已探明海底石油天然气储量大体上和陆地储量相当,海上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石油产量的30%。 在海上开采石油比较麻烦,比  相似文献   

18.
正冰封数亿年的宝藏SPECIAL REPORT2008年7月23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北极煤藏的理论储量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都有巨大的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深受资源短缺之苦的人类,在这块千古荒凉的极地冰川下找到了足以让全世界一夜暴富的珍贵宝藏,据报道仅加拿大一家在北极挖出来的钻石,就达到全球总产量的1/10。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世界农林水产领域也在重新估价“生物量”一词。这一不甚习惯的词来自英语的Bio(生物) mass(量)的生态学用语,可译为“生物量”或”生物现存量”,具体含义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的植物体(种子、叶、茎、根等)的总量。引起重新估价“生物量”的原因是二十一世纪人口增长,地球资源有限,特别是石油等化石燃料枯竭和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代表的环境破坏等问题的预测;以及清洁的可以再生的能源、食物、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正在进行的超导蓄电体系的研究,是应用超导的其中一个项目。这项工作是去年五月由日本三十家大型企业联合进行的。该研究的原理是将不消耗电的超导盘管(直径五百米)埋入地下岩石中,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蓄电罐头”,这便是“超导蓄电体系”(SMES)。该体系可用于将原子能发电站的夜间剩余电力积存起来,等白天需要电力的高峰时间,再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