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辊甩带法,在大气环境下制备Fe_(71.4-y)Si_(13)B_(9.6)Mo_2Cr_1Cu_1P_2Y_y(y=0、0.0050、0.0077)合金条带,并将其绕制成环状铁芯,利用差热分析法、HT35铁芯测量仪和软磁性能测量仪等手段,分析添加微量稀土元素Y对Fe_(71.4_Si_(13)B_(9.6)Mo_2Cr_1Cu_1P_2合金晶化行为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Y含量的增加,合金条带的初始晶化温度逐渐降低,与没有添加稀土元素Y的试样相比,其最佳退火温度降低5~10℃;添加稀土元素Y可提高合金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其中,当y=0.0077时,所制合金的最大磁导率为5.5×10~5Gs/Oe,饱和磁感应强度达到1.192T;所制合金的矫顽力和损耗随稀土元素Y含量的增加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几种独立方法测定Fe~(3+)-Tiron络合物在PH=9.6时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3.
李哲 《科技信息》2013,(21):378-378,414
本文介绍了9.6米8×4型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根据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接收机频率源出现无9.6M时钟的故障,根据信号流程、故障树图和电路原理图,详细介绍故障的检测、分析、定位及处理过程,并就该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总结了雷达维护经验,从而为雷达技术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将已知具有强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去整合蛋白———kistrin的RGD袢区IPRGDMP替换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较弱的elegantinRGD袢相应部位的RARGDNP,重构一个新的杂合的去整合蛋白,然后,分析该杂合蛋白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重组的杂合去整合蛋白比野生型elegantin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凝集活性。推测RGD顺序两翼的氨基酸残基在保持去整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在"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A)和(B)"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合金的硬化特性及硬化机理。本系合金具有显著的时效硬化特性:在550℃进行时效处理5~10min,硬度就将上升20~30HRC。时效曲线上出现的二次硬化暗示在时效时有两种硬化机制在起作用。实验表明,在时效过程中Co-Ni合金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而高钴合金则未发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9.
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B)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A)》的基础上对低碳Fe-W(Mo)-Co(Ni)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关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稀土元素——过渡族元素化合物LaMn_(7.2)Ni_(4.8)和LaMn_(8.4)Ni_(3.6),并在77~302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它们在热处理前后的磁化率。实验表明合金LaMn_(7.2)Ni_(4.8)在热处理前的磁性质由Mn~( 2)离子决定,热处理后由Mn~( 2)离子和Ni~( 2)离子共同决定;LaMn_(8.4)Ni_(3.6)在热处理前呈泡利电子顺磁性,热处理后其磁性质由Ni~( 2)离子决定。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从13.4MeV到14.9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相对93Nb(n,2n)92mNb的反应截面,对148Sm(n,p)148mPm、144Sm(n,p)144Pm和150Sm(n,α)147Nd三个反应截面的初步测量,并将所得结果和已有数据进行了比较.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 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得的14.9 MeV 中子~(65)Cu(n,2n)~(54)Cu 和~(46)Ti(n,p)~(46)Sc 反应截面分别为9334±32和297±10mb,测得的14.62MeV中子~(63)Cu(n,α)~(60)Co 反应截面值为42.3±1.5 mb.单能中子由 T(d,n)~4He 反应获得,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在文中还把本文的结果与其他一些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波脉冲透射技术获得了三元非晶态合金(Fe_(100-x)M_x)_(83)B_(17)和二元非晶态合金Zr_(100-x)M_x的声速,并确定了它们的杨氏模量。对于前者合金元素M指Cr,Mo,W,Zr和Co;对于后者指Fe,Ni和Co。文中讨论了声速与组分的原子百分数含量x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近程有序,合金元素密度以及不同尺寸原子之间的随机堆砌引起的致密化等对声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法制备Sr1.8Eu0.8-xBixV1.2P0.8O8(0≤x≤0.7)系列粉末样品.研究样品中的Bi和Eu的相互作用,并讨论相关机理.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0.3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Fe_(13.3)Ni_(69.6)Si_(0.9)B_(16.2)合金的居里温度Tc的Cross-Over现象。在宏观态的总动力学是由具有不同驰豫时间常数的微观态动力学的变化的叠加的假定前题下,可用来说明该现象的变化行为。由实验数据得出v_0=10~(12)s~(-1)是合理的参数值,并且Cross-Over效应与微观态的初始值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磷钨酸 (H3PW12 O4 0 ,简记为PW12 )及其钠盐 (NaxH3-xPW12 O4 0 ,简记为NaxH3-x,x =1~ 3)催化苯酚与苯乙烯的烷基化反应 .NH3 TPD及吡啶热脱附结果表明 :随着钠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酸性及催化活性皆依次降低 :PW12 >Na1H2 >Na1.5H1.5>Na2 H1>Na2 .5H0 .5>Na3.  相似文献   

17.
用X光,光学金相显微镜对Zr_(70)Ni_(30)非晶箔带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Zr_(70)Ni_(30)非晶箔带在自由面先结晶;之后,在表面结晶向内部扩展的同时,淬火晶核开始长大。此外,发现试样退火过程表面有少量氧化,而自由表面氧化程度往往比铜轮接触面要大。氧化,结晶均从自由面开始,可能与自由面晶体缺陷较多,表面活化程度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Pr_(0.6)Sr_(0.4)CoO_(3-δ)-xCe_(0.8)Sm_(0.2)O_(1.9)(PSC-xSDC,10%≤x≤40%)复合阴极材料,研究PSC-xSDC的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PSC、SDC之间的化学相容性良好。PSC-xSDC复合阴极材料的电导率在600~800℃中温范围内均远高于100 S/cm,PSC-xSDC中SDC最佳复合量为30%,1 000℃煅烧的PSC-30%SDC复合阴极材料与电解质接触良好,在750℃测得的界面极化电阻为0.054Ω·cm~2。PSC与SDC复合适当降低了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PSC-30%SDC的热膨胀系数为16.77×10~(-6 ) K~(-1)。  相似文献   

19.
凝胶浇注法制备了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并对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制备的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为钙钛矿相,其颗粒粒度小,并且尺寸均匀。将粉末在1000℃下烧结,所得烧结体的孔隙率为29.86%。在500~800℃温度范围内测试,测试温度升高,电导率降低,在500℃时电导率最大为38.2 S/cm。阴极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与电解质Sm_(0.2)Ce_(0.8)O_(1.9)做成阴极对称单电池,在800℃时测得欧姆阻抗和界面阻抗分别为1.92Ω·cm~(-2)和0.17Ω·cm~(-2),阴极BSCF与电解质SDC的化学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