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当代家族小说创作中,女性与革命之间的关系成为作为作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率先觉醒的知识女性对革命表现出本能的热情与主动,投身于革命大家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爱情理想,但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悲剧性的命运,在社会转型与阶级矛盾激化之时,仍有不少女性阴差阳错地成为家族、民族、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杀式)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杀式)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蒋光慈是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左联"的重要作家。他开创了"革命+恋爱"小说的创作模式,引领了革命文学的时尚。他于30年代初的创作的都市小说《丽莎的哀怨》,以一个流落中国上海的白俄贵族妇女的口吻,书写了其在异国他乡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个体命运与革命必然性的冲突。因小说不符合革命文学的规范要求,蒋光慈本人受到了"左联"的批判并因此被开除出党。蒋光慈的这一经历展现了一名革命作家在革命集体中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弑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弑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伤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是中国文学界中典型女性作家的代表,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她的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其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与主流女性创作思潮有一定的距离,她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以及敏锐,塑造出很多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严歌苓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对边缘人物女性的命运描写,着重描述的就是女性边缘人物。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边缘形象展开分析,深入地理解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点,揭示出严歌苓小说里边缘女性人物的命运情感。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生创作了近百部文学作品,而女性人物是狄更斯小说中经常塑造的形象,可以说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天使女性形象更是狄氏小说中的代表,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狄更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以天使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女性道德观、家庭观及社会观。他所描述的天使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影响深远,但是在构造天使女性形象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狄氏小说中的天使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剖析天使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及局限,以此来解读狄更斯的价值观及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由于性别区隔的视角差异,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建构女性形象不成功,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家认同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无法进入双性同体的写作状态;第二,女性形象是小说的功能性人物,是作家理想化的产物;第三,作家潜意识中以女性对男性的付出程度来表现其存在价值。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应当服从人物的生命逻辑,平等地描摹复杂的人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完成人物主体在社会中的多维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以女性作家为主人公,以作家自身的自传经历为依托,向读者呈现出女性作家在成长与发展中融合其自身存在的"男性气质"的过程,以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的阿尼玛("女性气质")与阿尼姆斯("男性气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在男性社会中从彷徨、恐惧到融合自己身上的"男性气质"进行创作的过程。小说深刻地揭示出:要想真正面对自己,完整地生活,女性作家必须融合其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创作曾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阅读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正如王若飞同志所说的:“从茅盾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代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抗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其小说有其独特的风格。她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无性别区分的理性思考,渗透着作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并启发了众多读者对"人"的深层次思考,尤其是引起了女性读者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也对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战线上,茅盾是杰出的作家和坚强的战士。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的战友,在许多年代里,为实践、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为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方向,坚实的奋斗着。象周扬同志说的:我们杰出的作家茅盾,是三十年来新文艺运动战线上的老战士,他对革命文艺创作是作了很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相似文献   

13.
论沈从文、孙犁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孙犁都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本的解读,既可了解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导性形象塑造的态度,以及导致其“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更为深隐的创作心理,又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14.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小说创作异彩纷呈,形成前所未有的女性作家群体。女性小说强烈地表现女性作 家的女性意识,并且逐步深化,并以挑战男权文化,女性意识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的小说基本上代表了时下女性文学的崭新面貌。女性意识始终是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张洁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形象的日益提升和男性形象日益衰落上,对女性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治的主题不等于“政治命题”,源于生活的典型化创造不能视为“图解”,人物形象的本质概括不能指责为“概念化”。茅盾小说是从生活中提炼题材、创造典型的成功范例,其经济视角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大师的功力,并非“图解政治命题”、“单纯的政治视角和机械的阶级论观点”。对茅盾小说创作内容的贬斥,以及对建国前后我国“史诗品格”长篇小说成就的否定,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最集中地体现着一个作家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常常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使他们的创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茅盾的著名小说《春蚕》却是从一条消息(“浙东蚕茧丰收,蚕农却相继破产”)启发而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巨匠的茅盾,是以他反映时代的广阔与深刻显示其作品的独特性而蹻入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之列的。他在检讨自己的创作时说:“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他认为“站在时代的阵头,吹起前进的号角”,这样才能使文艺“克尽了它的使命”。 茅盾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是和时代共着脉搏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果我们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茅盾的散文在表现时代性上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这就是:表现时代的多样性;揭示历史生活的连贯性;反映特定时期历史面貌的完整性。下面,就这几方面,分别加以论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