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铮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7-177
茅盾在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以静女士、方太太等为代表的具有传统美质的女性形象。他在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对女性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对女性的爱怜,对她们的命运的关心,希望为她们找到一条适合的生存之路;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念在他心底的深深积淀,使他无法跨越这历史因袭的巨大障碍。因此,他在作品中不时的陷入矛盾的境地,一面去凭借现代意识去消解一些男权观念,一面又显示了他的传统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给社会空间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变化。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及思想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网络空间寻找独立的生存之地,并打破空间领域的“公”“私”分界和性别偏见,创造“进”可跨入公共空间、“退”可回归“自己房间”的阈限空间,由此女性从“卧室”走向“第三空间”,拥有了表达自我、言说欲望的场域。同时,网络女性小说在创作主体鲜明的性别意识下彰显着女性写作的力量与魅力,在资本积累与权力争夺中不断发展,实现了女性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赋权与主体建构的目的。网络女性小说在空间活动、话语言说、资本积累、性别认同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反叛与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的趋同倾向是把女性形象叠印在民族危亡,阶级较量的广阔背景下,满腔热情地描写革命的女性与女性的革命。其审美呈现出粗犷豪放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4.
以草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和四部代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草明作品中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关系。认为草明的早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对主流话语的寻找,从进城的农村女儿的视角描写她们物质的贫穷和对生存出路的寻求;后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重合,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塑造符合主流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女性。两种话语关系的转换是时代潮流和草明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女性话语和个人视角的匮乏使草明的作品在新时期遇冷,但终生为工人阶级写作成就了草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分析了茅盾内向、含蓄、敏感、细腻的“阴柔”气质与其作品中的浪漫、大胆、叛逆的女性群体,指出这些女性群体正是茅盾性格和人格上的矛盾的折射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中女性话语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一直以来处于无根的状态,她们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语言,被迫寄生在一个充斥着权利话语的有机体上,长时间的消磨使她们渐渐成为了语言的奴隶。尤其在商品文化盛行的时代,她们不仅成为了利益的砝码,而且还得默默承受被切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紫颜色》和《她们眼望上苍》是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姊妹篇。两部小说都突出了话语在黑人女性建构自我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霸权话语对于黑人女性的支配和对她们独立自由的禁锢,讨论了话语对于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追求自我,构建自我身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颠覆男权中心话语,建立女性话语系统,作为一个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最彻底的女性反叛色彩,但也有着明显的偏颇,实践中尤其显现出粗俗、轻浮与空想的毛病。话语系统的稳定性和宏大性,日用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分野,决定了文学化的女性身体语言无法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话语体系。只有从身体语言资源中突围出来,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妇女解放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语言文字改革的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入手,才能谈得上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不仅使世界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还渗入到占人类一半但千百年来被束缚于家庭的妇女领域,对于女性的觉醒,女性的解放,女性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分析是茅盾一贯坚持的理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而把小说研究分为研究对象、溯源、结构、人物环境等方面,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更使其文艺理论批评具有启蒙性和领携之功。  相似文献   

12.
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主要是:史诗式的反映时代,强烈的参与感和使命意识,注重思想深度对艺术深度的特殊意义;茅盾从经济视角和文化视角来观照都市,以审美和辨证的态度来写都市;茅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紧密结合,表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成因。所有这些经验,对当代小说创作都有显性或隐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革命话语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主流话语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革命话语的理解和使用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在他的早期书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从教育改革、到国民性改造的演变以及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鲁迅早期对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对于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 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革命话语是提升群众对政权认同感、巩固革命政权的重要武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戏剧为载体构建的革命话语创生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发展于当地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群众对文艺的强烈需求,丰富于左翼文艺工作者在中央苏区的创作实践。在红色戏剧中的革命话语多表现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苏维埃政权、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动员群众参军,以及抨击旧社会黑暗、颂扬新社会光明。在发展过程中,红色戏剧注重打造革命性的主题、运用情感化的表达、进行通俗化的创作及采用创新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革命话语的构建,不仅为中央苏区时期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还为新时代文艺构建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创作思想、取材角度、艺术风格等三方面,对鲁迅与茅盾的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风格各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始终与革命相伴,而女性的解放问题也是与革命话语息息相关的.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中,女性期望以自由恋爱的方式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在恋爱梦幻灭后,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走入了革命的阵营.革命中的女性依旧没有获得解放,或是遭受到了严酷的性别压迫,或是抛弃自身性别意识以迎合革命.在光辉的革命历史中,女性却并未求得自身的自由与解放.女性的解放事业,依旧是历史开裂处一场未能完成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常用品,如洗发水、洗衣粉、沐浴露、香皂等广告话语的解读,分析日用品广告话语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入手,反映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身份。对日常用品广告话语的研究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女性社会角色变化和自身定位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语》在女性问题上存在三种视角 ,一种是启蒙者视角 ,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视角 ,一种是时代主潮视角 ,它们虽功能有所不同 ,但是都表现出强烈的男性话语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