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老的民间文学传统东非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坦噶尼喀、肯尼亚、尼亚萨兰、桑给巴尔,最有影响的是斯瓦希里语的文学;在乌干达,除斯瓦希里语的以外,还有巴干达族的民间文学。在各族人民中还流行各种方言的口头文学。早在公元七世纪起,斯瓦希里语的口头文学,就有一部分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拼音记录下来。经过—千多年,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有人开始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希里语从事文学创作。东非各族的民间文学是丰富  相似文献   

2.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在非洲东部,是通称的“英属东非”(怯尼亚、乌干达、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四个领地之二。面积九十三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九百万,绝大部分是班图族血统。通用斯瓦希里语,大多信拜物教;此外,约有三万欧洲人和十万亚洲人(主要是印度人)。岁月久长的殖民统治坦噶尼喀在远古时代就住有讲班图语的非洲人,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风先提起赤道,人们自然想到灼人的炎热。坦桑尼亚正处于赤道附近,全部疆土也都在热带,“赤道雪山的国家”何以得名?原来这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奇特现象:在它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之峰巅,竟然在赤道烈日之下终年白雪皑皑,银辉闪烁! 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哈和桑给巴尔两部分联合组成,总面积为93.9719万平方公里,在东非是最大的国家,但在整个非洲大陆却居于第十三位。坦噶尼喀三面环湖,一面临海,70%以上的土地为辽阔的草原、丛林和森林所覆盖。“坦噶尼喀”在斯瓦希里语中就是  相似文献   

4.
东非坦桑尼亚的妇女不论老少居家或外出,都喜欢披裹一件色泽鲜艳的服装——康加。这种服装十分简单,既不像西式的裙子,也不像东方式的旗袍,只是两米左右见方的一块花布而已。康加(Kanga)一词源自东非通用语言——一斯瓦希里语,原是当地一种飞鸟的名字。这种鸟体形肥硕,全身黑底白斑的羽毛光泽发亮、形状酷似珍珠鸡.非常逗人喜爱。康加布最早起源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最初,妇女们用手工做成黑白相间的布披在身上.竟如同“康加”鸟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见到黑人朋友时会喊一句“拉菲克”(朋友),它是从马季表演的相声“友谊颂”流传开来的。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拉菲克”来自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语源于班图语,是非洲东南沿海地区人民普遍使用的语言。17世纪,阿拉伯商人沿非洲东海岸乘船南下,来到了东南非洲,在今天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登陆。他们在与当地人做买卖时发现,土著人所操语言发音清晰,语法简练,表达明确。阿拉伯人称这种  相似文献   

6.
非洲东部坦噶尼喀的奥鐸威峡谷(Olduvai Gorge),是一个石器时代遗物的宝藏地。近年来人类学家从那里发掘出来的生物化石和工具,对于古人类学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东非人”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7.
尼雷尔     
12月9日,在东非坦噶尼喀上空,升起了一面独立的旗帜,非洲第二十九个独立国家诞生了。这个国家首任的总理是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朱利叶斯·尼雷尔。尼雷尔于1923年生在坦噶尼喀的北方省,父亲尼雷尔·布里托(Nyerere Burito)是坦噶尼喀一百多个部落中最小的部落之一——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东北方言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只是用了山东土白话,也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江淮方言、秦晋方言、官场交际语言,说书人语言、嫖客“市语”,同时还用了许多东北方言。鲁迅先生等的“《金瓶梅》一书用的是山东方言”的论断,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语言问题,不能成为确定作者的关键问题,不能说某地作家,他就只能写出某地区语言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哈塞尔     
西德总理阿登纳于1962年12月12日组成第五届政府。接替施特劳斯出任国防部长的是凯一乌威·封·哈塞尔。哈塞尔于1913年4月21日生于东非的坦噶尼喀。当时的坦噶尼喀为德国帝国主义占领下的殖民地。他父亲西奥多  相似文献   

10.
汉扬雄《方言》全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对其语意有不同解释。王力、何九盈先生认为是:“轩使者绝代语释”加“别国方言”;本文认为是:“轩使者绝代语释(之以)别国方言”。  相似文献   

11.
“姐”“祖”同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方言、相关民族语言材料的研究,辅之以人类学、文字学的观察发现,在姬周语(汉语雅言的前身)和古羌语分离之前的原始祖语中已经诞生了“蛆”的前身“且”,“姐”和“祖”同源。这为“姐”后来在汉语中逐渐代替了“姊”的语言地位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至少可以说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13.
八排瑶语属勉语的一个方言,因为称zau min,故名“邀敏”方言(《瑶语简志》译为“澡敏”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约有五万  相似文献   

14.
方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意义非凡.齐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言,很多文献资料中,比如“三礼”和“春秋三传”,都有齐语的例子.汉代的齐语,我们认为虽然有一些复辅音的语音现象,但是考虑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我们把不同发音部位之间的声母处理为声母的混用.除此之外,齐语还有塞音和同部位鼻音之间的混用.  相似文献   

15.
马义 《小学科技》2008,(6):12-13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动物,科学家们对动物的语言进行了研究。早在19世纪,动物学家就编纂过狗语、猫语、鸡语和乌鸦语等多种禽兽语言的"词典"。当代学者借用现代录音技术对动物语言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动物语言的"词典"增添了更为客观、翔实的资料。研究表明:青蛙有6个"词",石鸡有19个,大山雀有20个,灰莺有25个,猪有23个,狐狸有36个,猫有21个……人类语言因地域的差异形成了如中文、英文、法文等各种语言。同在中国,又有北京话、上海话、广东话等,其差别甚大,这就是方言。有趣的是,科学家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动物也有方言。  相似文献   

16.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1,(22):66-66
朝鲜语和韩国语是一回事吗? 朝鲜半岛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地理、国家或体制上的有形分裂,还包括文化、心理和语言上的无形疏远,以致产生了一种很怪异的现象。朝鲜语和韩国语是朝韩两国各自的法定标准语,两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都称己方的语言为“国语”,又都把对方的语言定位为“方言”。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追溯中国和东非相距数万里,远隔重洋,但早在一千多年前,中非人民就开始了友好交往,这从历史的記载和出土的文物都可得到证实。索馬里的摩加迪沙,曾有中国唐朝和宋朝的錢币出土,坦噶尼喀首都达累斯薩拉姆的博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语是一种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语言,目前世界上约有3亿人使用这种语言。现在西班牙人所讲的西班牙语,在语音和语汇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拉丁美洲国家使用的西班牙语,由于吸收了大量的方言土语,也与地道的西班牙语有很大不同。这一趋势引起了西班牙语国家学术界的严重关注。对西班牙语影响最大的是印第安语。大量印第安语的方言、惯用语、口语、俚语等语汇和句法被西班牙语所吸收。西班牙语的词汇量已从原有的12万个增加到15万个。拉美各国所讲的西班牙语也有很大差别。许多专家担心,操西班  相似文献   

19.
宁都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中的主要代表剧种之一.宁都采茶戏舞台语音系统有21个声母、47个韵母、7个单字声调.宁都采茶戏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廿二韵”.宁都采茶戏舞台语言属于因“方言共通化”而形成的以宁都方言为基础且向共同语靠拢的“方言共通语”.在宁都采茶戏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其舞台音韵的统一规范工作,并在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保持其历经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体现剧种特色的最基本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