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讨论了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的必要性,介绍了基于ADN8830的自动温度控制电路,给出了实验结果,其温度稳定效果达到±0.025℃。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激光器恒温控制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设计一种泵浦激光器恒温控制系统, 并建立其理论模型, 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 该系统采用TEC双向电流制冷(制热), 可用多种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 运用PID控制原理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2套基于F-P窄带滤光片的鉴频光路对F-P半导体激光器波长漂移进行检测,并基于ADN8830实现激光器动态温度闭环控制,可以达到锁定半导体激光器波长的目的.实现了该光电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并完成了一系列的比较实验,最后对波长锁定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中光纤测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半导体吸收波长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选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信号光源,光纤采用石英光纤,设定这类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建立了半导体材料GaAs的透过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双波长原理的输送回路来减少测量误差,研制成功了一套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测温系统.在0~100℃内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可以替代传统的热电偶在微波场中进行实时测温  相似文献   

5.
针对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容器内气体稳定时间逐渐变长的问题,探索标准装置容器内温度场快速稳定的机理和途径,建立其双向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自然恒温模式和水夹层式恒温模式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进气过程和恒温过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夹层式恒温模式可以有效消除自然恒温模式下存在的严重温度梯度现象,缩短标准装置容器内气体稳定时间;影响标准装置容器内气体快速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容器进气气源温度和水夹套中水温间的温度差,保持水夹套中水温与标准装置进气气源温度基本一致,可以有效缩短标准容器内气体稳定时间,提高气体流量计检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电加热、并联式及串联式回收冷凝热3种再热方式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运行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设定不同温、湿度值对3种再热方式控制精度的影响,对3种再热方式的功耗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分析表明:电加热是温、湿度控制精度最高、耗能最高的一种再热方式;与采用冷凝热回收系统相比,采用电加热方式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能耗降低30%左右,是一种节能的再热方式,并联式系统的功耗略低于串联式系统;当并联式冷凝热回收系统设定的温度为18~28℃、相对湿度在45%~70%的范围内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可以达到士1.0℃和±8%;对于串联式系统,当设定温度低于18℃时,系统控制存在盲点,但当设定温度升高至23℃后,机组控制精度明显提高,控制精度高于并联式系统.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以铝代替水作为热传导介质,采用TEC热电元件,同时集成微型电磁搅拌系统的新型小型化快速响应恒温样品池.用有限元方法对新型样品池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验吻合,且装置可在5~80°C内实现控温精度0.5°C、加热/制冷效率6.7°C/min、占用体积仅0.03 m3.该设计有效提高了样品池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升降温速度,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作为分光光度计附件,实现对样品溶液温度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抗酸染色加热过程的温度控制,设计制备了一种恒温控制器,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采用DS18B20检测温度,利用数字PID算法和PWM输出控制双向可控硅开关通断。应用表明,该恒温控制器在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恒温时间范围内,温度控制精确、稳定,操作简便,在抗酸染色实验恒温装置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9.
红外测温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智伟  冯驰 《应用科技》2010,37(5):24-28
针对高温环境下的实时监测问题,红外测温系统采用比色测温法进行测量.红外测温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光学设计与光电转换,Labview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和界面显示的平台,实时地给出直观的数据图形和表格.系统工作性能稳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率对测温精度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物体真实温度,可以满足对高温环境的温度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小家庭夏天不能酿米酒,冬天要用稻草或棉被包着酿米酒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以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的酿酒恒温箱系统。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恒温箱内的温度,用PID算法精确控制温度,采用OLED进行数据显示,利用按键设定目标温度和PID参数,接着用C#语言编写了上位机软件,最后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控制器外壳并用3D打印。本系统可以恒温在19~40℃之间的任意一个温度上,精度达到0.1℃,超调2%,箱体体积可变换,运行0.5 h后系统趋于稳定,利用本系统人们可以随时酿米酒。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光纤光源泵浦源温度控制设计方案被提出来。在该方案中分别设计了测温电路、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和温度控制逻辑。测温电路采用改进的“桥式”测温电路,降低了电路成本,提高了测温精度。热电制冷器采用专用芯片MAX1968驱动,可以保护元器件。用FPGA实现控制算法,采用数字步进式的控制方法,以提高控制精度,方便系统调试,在此系统的控制作用下,泵浦源温度为0。1℃内,并给出了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光纤光源泵浦源温度控制设计方案被提出来.在该方案中分别设计了测温电路、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和温度控制逻辑.测温电路采用改进的"桥式"测温电路,降低了电路成本,提高了测温精度.热电制冷器采用专用芯片MAX1968驱动,可以保护元器件.用FPGA实现控制算法,采用数字步进式的控制方法,以提高控制精度,方便系统调试,在此系统的控制作用下,泵浦源温度为0.1℃内,并给出了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万冬 《科技信息》2007,(28):57-57
本文所设计的新型多功能测温系统采用I2C总线控制,集成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存储器和一个时钟芯片,实现了多路测温、温度采集、定时存储、门限设定、超标报警、日历时钟、闹钟等功能,并可以方便的与计算机终端联接,建立大型的温度监控系统。本系统在工业、农业,还是军事、生活及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于光声检测系统的稳定和控制DFB激光器温度的基于MAX1978的温度控制电路,采用10 K负温度系数的电阻做温度传感器,TEC做温度控制器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的温度设定响应时间小于10 s,温度稳定的精度优于0.02℃。  相似文献   

15.
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温度、水位控制是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整个系统分为温度系统和水位系统部分。温度系统部分采用热敏电阻进行测温,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控制,能够满足温度要求。水位系统部分用发光二极管以光柱形式和数码形式显示水位,也以单片机为核心,当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能自动补水,高于设定水位时,能自动抽水。  相似文献   

16.
恒温箱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科研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模拟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控制恒温箱,它以低功耗高性能的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多点测温法保证测温的准确性,结合多路继电器可针对不同的当前箱内温度自行调节功率,并且在加热和散热模式下设置有一定的温度偏离度.可人为设定须要保持的温度,并实时显示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以便于观测和调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磨削加工过程中对磨削区温度测量的需要研制了HWX—Ⅱ小目标红外测温仪。该仪器是一种能测量0.4×0.6mm~2小目标物体表面温度的非接触测温装置。测温范围为600-1700℃。温度分辨率1℃,时间响应<0.5秒。仪器采用了亮温法测温原理以取得足够的信噪比。探测系统为带二级半导体致冷器的PbS光导薄膜元件,二者封装在均热套内由精密恒温控制电路控制其处于恒定温度。光学调制频率400Hz。光学系统分聚焦及瞄准两部分,采用了折射式对称光学转象系统。探测器检出的调制信号经放大后分别送至光线示波器记录及送至同步检波器检波后显示。 本仪器可用于磨削区温度,钢丝焊接温度,显象管阴极温度,感应炉熔区温度的测  相似文献   

18.
多通道双折射滤光器是太阳磁场观测的重要仪器,旨为提高太阳单色观测能力.本滤光器中双折射晶体的折射率对温度变化敏感,因此需对环境进行恒温控制.温度测量是恒温控制的前提.本文设计并完成一个基于Pt1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给出了高精度测温原理,温度采集系统电路及温度校准测量方案.利用RR9710,TD—1等高精度测温仪对精度进行间接标定.测试结果表明:本温度测量系统性能稳定,小型高效,测量精度可达到0.02℃.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控制恒温水浴锅、温度传感器和保温锆沙,设计了冰熔解热测量的一种新型测量装置.利用恒温水浴锅为反应系统提供稳定的恒温环境,有效减少了系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利用温度传感器制成的数显温度计,提高了读数的准确性;采用锆沙作为隔热材料,提升了保温效果.对比改进前后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效减小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20.
数字系统中A/D和D/A转换器的基准电压随温度而变化会对系统的精度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应把数字系统置于恒温环境之中。然而,如果将整个数字系统都置于恒温环境之中则耗费昂贵,也没有必要,有时在技术上也不易实现,所以有必要采用一个有着局部恒温环境的装置——恒温楷,把数字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置于恒温槽内,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温度稳定性。本文结合笔者在恒温槽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中的体会,介绍了一种恒温技术,并阐述了这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用实验数据证明了这种恒温槽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关键元件处于接近于恒温的局部环境之中,从而改善了数字系统温度稳定性。本文的附录给出了笔者采用实验方法得出的恒温槽数学模型,以供进一步研究这类恒温槽及其控制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