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74-1377
用Brennan编制ECR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436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的测评,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依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依恋类型的各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惧怕型依恋和冷淡型依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概念的关系,2008年11月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中选取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进行测查.结果:209名已有恋爱经验的大学中安全依恋者90人(占43.1%)、轻视型49人(占23.4%)、倾注型42人(占20.1%)、害怕型28人(占13.4%);男生依恋焦虑得分低于女生;具有恋爱经历的男大学生在自尊上得分高于女生;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自尊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安全型大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其它非安全型被试;成人依恋两个维度与自尊呈负相关,其中依恋焦虑与自尊之间的负相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团体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属的团体和团体成员,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依恋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依恋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有四个步骤,即确定具体目标,形成团体依恋小组,运用一定的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实施,评估与终结。  相似文献   

4.
以12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眼动实验的多个指标来探索大学生依恋的现状。[方法]将父母同伴依恋中文量表中表示信任、沟通和疏离的句子在Eyelink-Ⅱ型眼动仪中逐句呈现。[结果]1大学生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在日常生活中均存在,三种依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大学生对父母依恋程度深于对同伴依恋的程度。在与父亲沟通的程度上,大学男生低于大学女生。3总体上,在依恋的程度方面,大学男生低于大学女生。  相似文献   

7.
以反应时实验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方式,分别测量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现状。目的:揭示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结构是否分离。结果:在内隐依恋的信任和沟通因子上,对同伴的反应时小于对母亲和父亲的反应时;在内隐依恋的疏离因子上,对母亲的反应时小于对同伴和父亲的反应时。依恋内隐实验中的父亲信任和沟通因子呈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外...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自陈依恋量表(ECR-R)和童年期经历问卷(CTQ-SF)法,对5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及其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结果发现:童年高、低创伤经历得分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高、低依恋回避组在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低依恋焦虑得分的大学生在童年创伤经历各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成人依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著,回归系数为0.81。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对其成人依恋关系具有预测作用;可通过对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心理重构,重塑安全和健康的成人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9.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10.
何陈华 《科技资讯》2010,(17):208-208
本文探讨了依恋理论和临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依恋理论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三条建议:在无意识中影响患者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感情交流增加患者的依恋,针对性的医疗方案,并通过案例更直观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文主要描述了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特征,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体育教学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动机、归因、注意、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的有关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手段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润物细无声”,它塑造并浸润着作为其主体的大学生。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也是恒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光大者,他们的精神风貌浓缩了大学文化的精华,他们身上折射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品位和内涵。“人面桃花相映红”,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辉映、辩证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取个人背景、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四个因素,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以辽宁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6.0和AMOS5.0进行实证分析。就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做好弱势学生的扶持工作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本文界定了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构建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调查与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在促进身体健康、调节心理情绪、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满足大学生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西宁地区海拔2262m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组)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非锻炼组)的大学生全血中GSH-PX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非锻炼组为165 23±31 60(活力单位);锻炼组为216 81±49 97(活力单位),显著高于不经常锻炼组(P<0 05)。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省五所高校2210例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性质、部位及相关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运动创伤的种类中,以软组织的创伤率最高,占总创伤率的89%,而膝、踝关节的创伤最为常见.导致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以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为最高,占总创伤病例人数的67.5%.同时对一般大学生膝、踝关节创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治运动创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大学生个人背景特征对创业态度及创业倾向的影响,本文以长春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部分个人背景特征、创业态度、创业倾向进行问卷调查,提出自己的一些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