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狗在车上兜风时收获的快乐出乎人类意料,因为狗的嗅觉系统比人类的好得多。人的鼻子内仅有500万个气味感受器,而狗鼻内是一个由多达3亿个气味感受器构成的复杂网络。此外,狗的嗅觉皮层(大脑中负责处理气味的区域)比人类嗅觉皮层面积大40倍。数量巨大的气味感受器和发达的嗅觉皮层,使狗仿佛置身于一个近乎有着无限嗅觉刺激的新奇世界。当它们把头伸出窗外时,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以1000名中老年人为对象的研究表明,鼻子的灵敏度与寿命相关,嗅觉好的人患病风险更低,更容易进入寿星行列。资料显示,能辨别11种气味的人比只能辨别6种气味的人,死亡风险低36%。结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依然有很好的嗅觉,意味着你获得长寿入场券的希望较大。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嗅觉基因有1000多种,它们位于鼻子上皮上端的嗅觉受体细胞之内,每个嗅觉受体只对一种或几种气体特别敏感。而嗅觉比较灵敏的法国调香师每天最多能分辨出1000多种气味。这远远比不上有些动物,像猫和狗就能识别和记忆4万~5万种气味。气味的种类太多,在气味物质的分类法中,被公认的是采取香、臭的分类方式,即好闻的曰"香",不好闻的曰"臭"。然而,日常生活中,它们却始终陪伴在我们左右。对于香臭这对"小兄弟",你有多少了解呢?  相似文献   

4.
英国阿罗马斯肯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称作"电子鼻"的芳香扫描仪,适用于食品、饮料和香水等的检验。这种"电子鼻"能够以数字形式测量和记录气味。它的嗅觉能力与人类大致相等,今后在经过进一步的完善以后,其嗅觉能力可与狗的嗅觉能力相当,因而可以用来检查毒品和机场行李中的爆炸物。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忽略了气味,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气味过于蒙眬,没有清晰的图像和声音。狗的嗅觉比人类敏锐100万倍,它们靠气味识别主人,闻气味寻找毒品,很显然,对于狗来说,气味是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即使对于我们人类,气味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用气味吸引异性,气味还能够强烈地唤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气味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的嗅觉器官是如何感觉气味的呢?尽管人们老早就在思考和研究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也极力试图清晰地描述嗅觉的秘密,然而遗憾的是,他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们的鼻子是如何工作的。现在能够…  相似文献   

6.
嗅觉系统是一个极其巧妙的化学感受器,嗅感觉神经元对外界的气味刺激产生响应,然后将此信号传递到嗅球进行信号的整合和处理,最终传递到嗅皮层,嗅皮层作为嗅感觉系统的最高级皮层识别出气味信息,这种响应和传递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光遗传学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光控制神经细胞可诱发细胞按照某一特定频率发放.仿生嗅觉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化学传感仿生技术,它以嗅觉受体、细胞、组织等生物材料为敏感元件,结合二级变换器实现对气味物质的特异性和高灵敏的检测,从而达到类似生物体嗅觉的检测性能,将其与光遗传技术结合,可以更深入研究仿生嗅觉系统传递的机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光遗传技术在嗅觉机制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光遗传在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研究和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男子经常从腋下分泌出带有麝香味的雄酯酮的气味。50—60%的男性闻不到这种气味,而女人对此却极为敏感。有人分析认为,对男人的气味,女人的感觉要比男人灵敏得多,特别是年轻妇女,这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但也有人认为女人的鼻子嗅觉要比男子灵。  相似文献   

8.
狗的传奇     
狗的嗅觉非常灵敏,它能嗅出200多万种物质的气味。狗鼻子里有22000万个嗅觉细胞,在鼻腔内占的面积有150平方厘米。狗识别气味能力比人强100万倍。这便是狗为人办事的奥秘。狗既能灵敏地发现炸药,又可迅速察觉大麻、海洛因、可卡因以及其它的药物。它在一些国家成为稽查毒品走私活动的佼佼者。国际刑警组织的赫  相似文献   

9.
天下第一鼻     
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把化学物苯甲乙酸稀释到10万亿分之一后,倒入河中,照样能把鱼儿吓跑,在3500立方公里的湖水中,滴入1克酒精。可以说,这是"沧海一粟"了。但是,鳗鱼仍能嗅出酒精的气味。其实,人的嗅觉也是十分灵敏的。"鼻子探测器"蒙古有位地质工作者,他的嗅觉十分奇特,能够闻出什么地方有水。近30年来,他已用鼻子探测出800多眼地下泉水,而且是百发百中,无一失误。于是,人们给他取了个雅号:"鼻子探测  相似文献   

10.
嗅觉新探     
人类的嗅觉器官是一个进化的杰作,许多物质的气味它都能辨别,尽管人们对它从事研究,但对于嗅觉的认识仍还是一个谜,如邮票大小的一块嗅觉组织是怎样将化学刺激信号传入大脑的呢?当气味中的分子进入嗅觉细胞膜上的纤毛,该组织的感受器上有一种特殊蛋白质.近来研究认为每种气味都可结合和刺激细胞,包括分辨不同气味种类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无创、快速的早期肺癌诊断技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人体代谢气味,如呼出气体、体液以及排泄物中含有健康人不具有的特异性挥发气体.哺乳动物能够辨别并记忆约一万种不同的气味,部分具有异常高灵敏嗅觉系统的哺乳动物能检测到空气中极其痕量的气体分子.因此,动物的嗅觉在缉毒、搜爆、反恐等社会防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能够正确区分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代谢气体,并证明了用哺乳动物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从而实现肺癌诊断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肺癌呼出气体的诊断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和正在发展中的仿生电子鼻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动物嗅觉进行呼出气体检测诊断肺癌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我们实验室进行的利用动物嗅球在体检测气味诊断肺癌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基于动物嗅觉检测肺癌的"在体生物电子鼻"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Wolbachia感染显著提高果蝇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宇  王玉凤 《科学通报》2009,54(5):596-602
以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为研究对象, 采用嗅觉陷阱并结合T-迷宫法测定了Wolbachia感染对果蝇嗅觉反应的影响. 同时, 采用定量PCR方法, 研究了果蝇嗅觉反应能力与其体内Wolbachia的密度和4个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结果表明, Wolbachia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果蝇的嗅觉反应能力, 表现为寻找食物的时间缩短, 被陷阱捕获的百分比增大, 对气味更加敏感. 随着嗅觉反应时间的延长, 果蝇体内的Wolbachia密度呈减少的趋势. 15日龄果蝇体内的i密度, 在不同嗅觉反应时间的果蝇体内存在显著差异, 果蝇体内Wolbachia的密度越高, 嗅觉反应能力越强. 嗅觉反应能力强的果蝇, 其体内嗅觉受体基因or83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嗅觉反应能力差的果蝇. 结果表明, Wolbachia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提高宿主的嗅觉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科研人员终于看到某些嗅觉感受器(又称嗅觉受体)是如何与气味分子结合的。这项研究工作使得我们对这些最为神秘和多能的感官有了全新的洞察。触角(譬如图中显示的果蝇触角)上的受器赋予昆虫敏锐的气味嗅探能力,昆虫要生存下去需要有这种能力。嗅觉至今仍然是我们了解得最少的感官,但最新研究已经揭晓了某些昆虫感觉过程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利用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黑蝗(Melanoplus sanguinipes)初孵蝗蝻对植物气味和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在单选择实验中, 蝗蝻对完整叶片(stem cut plant)及切叶(chopped plant)的黑麦草和小麦气味反应高于其他植物. 切叶的高粱气味也有吸引作用, 但对完整的高粱叶片无反应. 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的定向反应与末龄蝗蝻及成虫的反应一致. 在双选择实验中, 以切叶黑麦草气味为对照, 发现初孵蝗蝻对完整的苜蓿叶气味反应强, 对切叶的高粱、苜蓿、小麦和黑麦草气味的定向反应无明显差异, 但对对照切叶黑麦草气味的选择高于切叶的路易斯安纳蒿. 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的EAG反应发现, 路易斯安纳蒿气味引起的反应最强. 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测定其嗅觉反应发现, 蝗蝻对反-3-己醇(Z-3-hexenol)、顺-3-己醇(E-3-hexenol)、反-3-己烯基乙酸酯(Z-hex-3-enyl acetate)、顺-2-己醛(E-2-hexenal)和己醛(hexenal)引起的反应高于牻牛儿醇(geraniol)和1-辛烯-3-醇(1-octen-3-ol). 此结果与成虫的反应相似. 尽管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和化合物的EAG反应值低于成虫, 但其嗅觉反应趋势与成虫相似, 初孵蝗蝻可区分植物气味与空气对照, 甚而可以区分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气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了进行“嗅觉受体基因与嗅觉机制”研究的美国阿克富博士与伯克博士,他们对于现在尚存在许多谜的气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家猫与同类之间很少会互相喵喵叫,但它们会对人这样叫。这是为什么?在近1万年前,人类尚未驯化出家猫来,那时的猫很少会近距离地遇到自己的同类,它们之间无需用声音来交流,而是通过嗅觉辨别它们用身体摩擦树木等物体或在这些物体上撒尿留下的气味来传递信息。但人类的嗅觉远远不如猫科动物那么灵敏,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希尔斯博士最近研究了气味对人感知空间大小的影响。他在实验室内设计了许多封闭的小间,请一些嗅觉正常的志愿受试者分别独坐在里面,让他们轮流闻烤肉、香水、爆米花、苹果等几十种气味,每种气味的间隔时间均为2分钟。实验结果是:大多数受试者说闻到烤肉味时觉得房间似乎变小了,而闻到苹果味后则感到房间变大了。其它气味无明显的感觉。此项研究引起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具有很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综合外信息素的研究近况的文章,它比较全面介绍人的嗅觉、动物对气味的感受与化学物质的关系,进而对化学通讯理论进行扼要说明。是一篇材料比较丰富的综合性文章。对于研究生物信息素和化学通讯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篇好的参考文章,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受体揭示嗅觉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杰青 《科学》2004,56(6):59-61
2004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1946-)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1947-),以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及嗅觉系统的组织"方面的发现.诺贝尔基金会2004年10月4日发表新闻公报指出,人们过去一直不了解这样一些基本原理:天下竟有上万种气味可供识别和记忆.  相似文献   

20.
风信 《科学之友》2003,(8):22-22
嗅觉嗅觉是由物体发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在鼻腔上鼻道内有嗅上皮,嗅上皮中的嗅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嗅细胞的黏膜表面带有纤毛,可以同有气味的物质相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