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纵坑切梢小蠹在贵州省扎佐林场大面积健康马尾松人工林分时有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小蠹虫通过集群攻击零星健康木成功入侵,然后定殖并扩大为害。初期性侵害特性是小蠹虫对为害健康树木的适应性表现。7~9月是小蠹蛀梢和蛀干为害高峰的重叠时期,尤其以8月份为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过程中形成的坑道为依据,比较详尽地分析了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内的活动、危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纵坑切梢小蠹对树梢的危害只能造成云南松树势衰弱及梢头局部受害;纵坑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树干是云南松最终受害致死的主要原因。②在春季,纵坑切梢小蠹出生率约70头,幼虫死亡率为50%。③对坑道散布面积的分析表明,一般情况下,胸径为6—7cm的云南松,其致死阈值约为纵坑切梢小蠹雌虫5头。  相似文献   

3.
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从种群系统出发,全面分析了纵坑切梢小蠹与云南松的相互作用.及环境多种因素对该虫大发生的综合影响.认为在虫害发生初期,云南松树势衰弱是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的基本条件,当虫害猖獗漫延时,该虫可以攻击并致死健康树.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便成为虫害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寄主抗性、林地条件、森林管理对害虫种群消长有重要影响.昆明地区气候条件对于纵坑切梢小蠹生长繁殖都非常有利,是该虫得以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纵坑切梢小蠹种内竞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内竞争是纵坑切梢小蠹重要的生态学特征.该蠹虫种内竞争主要表现为对繁殖场所的占领和划分.研究表明,小蠹虫种内竞争强度受其聚集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成虫聚集格局属于均匀分布.聚集密度从50♂/m2到250♀/m2产卵量呈线性递减.幼虫之间的竞争往往导致虫体变小,甚至死亡.聚集密度、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相互影响,由此构成蠹虫种群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从南到北三个地区纵坑切梢小蠹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关于该虫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信息.本文认为暖冬可能是纵坑切梢小蠹严重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切梢小蠹属各种之前形态差异很小,种类鉴定困难.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部分序列,对5种切梢小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研究分析发现:华山松切梢小蠹与其他4种切梢小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再次证明华山松切梢小蠹是1个新种;云南切梢小蠹与华山松切梢小蠹在各种分析数据结果都显示出很小的差异,但二者的寄主完全不同,这暗示着二者最初可能起源于同1个祖先,产生分化的原因可能是寄主的差异所致.通过探索5种切梢小蠹之间的关系,为其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部分序列,对我国西南地区15个地点共计240个云南切梢小蠹个体进行扩增和测序.研究发现,云南切梢小蠹不同地理种群间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样性,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的采样点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而西北的丽江和宁蒗遗传多样性比较单一,四川的3个采样地在地理上很近,多样性也较为丰富;研究证实,云南切梢小蠹为单起源,源于云南中部,随后向四周扩散分布;云南切梢小蠹的分布与云南松分布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云南松的地方亦没有云南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8.
云南纵坑切稍小蠹的发生,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从南到北三个地区纵坑切稍小蠹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关于该虫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信息,本文认为暖冬可能是纵坑切梢小蠹严重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纵坑切梢小蠹后肠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趋性反应测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纵坑切梢小蠹后肠正已烷和乙醇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检索出18个化合物,其中单萜烯类化合物11个,占检索化合物总数的61.1%.经趋性反应测试,纵坑切梢小蠹对混合物I的趋向率达65%,对其它测试化合物的趋向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蠹害枝梢虫坑真菌类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滇中地区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枝梢,分别于不同蠹害期进行抽样调查,从枝梢虫坑中分离到33属真菌,分属14科.其中,腐生真菌为15属,寄生或腐生真菌10属,寄生真菌8属.发现不同样点、不同蛀梢时期和不同危害程度样区虫坑优势菌群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它们主要是德巴利氏酵母属、盘多毛孢属、团丝核菌属及芽枝霉属,揭示了优势菌群与蠹害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苏东台林场枯死杨树内的样本虫株JSYC-beetle)头部、前胸背板、触角以及鞘翅等形态指标,初步判定小蠹虫的分类地位;使用CTAB法提取小蠹虫的基因组DNA,使用小蠹虫28S rDNA、COICAD基因引物分别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生物公司测序、拼接,在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选择同源性排名前10~15的相似序列,以NJ法分别构建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对小蠹虫JSYC-beetle进行分子鉴定。为预测小蠹虫的危害性,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对小蠹虫JSYC-beetle在中国的分布和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小蠹虫JSYC-beetle雌虫体色红褐色至黑色,体长3.3~3.7 mm,宽1.49~1.64 mm;雄虫体色黄褐色,体长2.264 mm,宽1.195 mm。虫体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鞭节5节,第1节长度小于其余各节,触角末节球状,有2条明显的横缝。复眼肾形,头部藏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近方形,凸出明显,前缘阔圆形,宽略大于长,前半部分分布鳞状齿,后半部分光滑。小盾片舌状,鞘翅宽略大于前胸背板的宽度,鞘翅斜面从基部至端部逐渐倾斜,鞘翅轮廓如舌,鞘翅列间部上的刻点与沟内刻点大小相近,分布均匀,鞘翅茸毛长。前足胫节具有8~14个齿瘤不等,第1跗节小于其余跗节长度之和。以上形态比对结果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的形态特征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COICAD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单一、明亮条带,其中COI 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700~1 000 bp,28S rDNA基因扩增的条带大小约为500 bp, CAD 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400~500 bp。NCBI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I、28S rDNA以及CAD序列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依次为99.14%、99.38%和99.36%;以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蠹虫JSYC-beetle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虫聚在一个分支上,进一步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关系最近,基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将枯死杨树内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鉴定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R值为2.01,在我国属于高危险度生物。【结论】 实验使用小蠹虫是从杨树林采集,经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为坡面方胸材小蠹,该生物在中国境内属于高危生物,已报可能危害健康杨树。采集地有大量杨树死亡,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防止该生物对杨树及其他寄主植物造成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系统调查,确定主要危害的青海云杉蠹虫种类及发生情况、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通过调查,查明全区危害青海云杉的小蠹类害虫主要是云杉四眼小蠹、光臀八齿小蠹和黑条木小蠹等害虫。通过对不同种类蠹虫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的动态监测,提出了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α-蒎烯为原料,控制反应条件,用不同氧化剂进行选择性区域氧化,合成了松小蠹信息素马鞭烯醇(工)、马鞭烯酮(Ⅱ)、桃金娘烯醇(Ⅲ)和桃金娘烯醛(Ⅳ),并用IR和MS谱验证了结构.用化合物(I~Ⅳ)对纵坑切梢小蠹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纵坑切梢小蠹均有一定聚集作用,当用α-蒎烯配制成复方时,其诱集率提高,特别是纵坑切梢小蠹梢转干期的诱集率明显高于梢转梢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物性引诱剂引诱防治红脂大小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地,利用植物性引诱剂大量引诱方法防治红脂大小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防治试验地同对照相比,显著减少了当年红脂大小蠹对油松的危害;经过防治,割脂地的被害率与非割脂地的被害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林区强大小蠹危害状况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 1 998年才首次在中国报道的一种毁灭性林业害虫 .这种昆虫在中条山林区主要危害油松和华山松 .其原为次期性害虫 ,但在中条山林区独侵入健康树干的趋势较明显 .在近年的少雨干旱年代成为初期害虫 .本文对强大小蠹在中条山林区的危害状况作了详细研究 ,并对这种害虫的防治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1998年才首次在中国报道的一种毁灭性林业害虫。这种昆虫在中条山林区主要危害油松和华山松,其原为次期性害虫,但在中条山林区独侵入健康树干的趋势较明显,在近年的少雨干旱代成功为初期害虫,本文对强大小蠹在中条山林区的危害状况作了详细研究,并对这种害虫的防治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迭部县多儿林场横坑切梢小蠹多年观察研究,掌握了该虫在本区的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确定了成虫1个繁殖蛀干期和2个补充营养蛀梢期,结合本区林业经营实际以及虫害区地形因素,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该虫害的蔓延及对林木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接入小蠹伴生真菌后韧皮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树干接入纵坑切梢小蠹伴生真菌后,其韧皮部反应区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1-3条新酶带,但在不同水分状况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有着异,水分状况较着的地点,酶活性高于水分状况较好的地点,且其变化幅度较大,在水分状况较好的地点,云南松着入真菌后反应区长度和真菌生长长度较长于水分状况较差的样地,上述酶活性变化与云南松接入真菌后的反应区变化和真菌生长状况一致。上述研究表明,适度的水分胁  相似文献   

20.
方加兴 《大自然》2021,(5):52-55
蠹(音:dù),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记载:"木中虫.在木中食木者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类专门以树皮为食的小蠹虫——齿小蠹. 齿小蠹的生活史 齿小蠹是一类甲虫的统称,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小蠹科齿小蠹属,主要以松科植物(如云杉和落叶松)为寄主,取食树皮.齿小蠹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