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城轨电器与电气互联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城轨电器产品传统电气固定连接技术、可靠性技术、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技术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城轨电器电气互联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盾构快速穿越(ultra-rapid under pass, URUP)法隧道施工技术是一种盾构机从地表直接始发掘进, 最后在设定目标地点直接掘进到地表的新型施工方法. 以南京机场城轨URUP法隧道示范工程为背景, 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finit element method, FEM), 对URUP 法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预测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超浅覆土和负覆土区间的地表变形规律、施工影响范围以及最终沉降值. 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说明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预测分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中易发生各类工程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与运营期间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对保证隧道工程能否安全经济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所面临的频率不足、费时费工等问题,采用物联网基础理论与技术,分析了物联网技术与隧道施工之间的契合度关系,利用现有物联网技术体系所拥有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与智能辅助技术,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大宝山隧道工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能够对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反馈,与隧道施工区作业安全与质量管理契合度较高,充分实现施工过程智能化、信息化,起到科学有效的监控和预警作用,并且降低了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4.
任宏伟  耿佳弟 《科技信息》2011,(27):I0145-I0146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时监控量测与回归预测紧密配合工程进展,实时、动态地探明隧道围岩与结构的力学转换机制,攻克设计与施工中各阶段技术难点,并在实际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方法,全面指导全线隧道工程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化施工,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而且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市浅埋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阐述了快速掘进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具体措施,指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坚持信息化原则是指导隧道快速施工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隧道建设必须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理合同、合理施工方案和设计原则;隧道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提出了单双线隧道选择、隧道纵坡及辅助导洞设置、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快速施工等隧道设计原则。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7.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全方位获取隧道空间变形数据,进行隧道监控量测,对施工变形分析和反分析,进行隧道施工风险预警预报,指导信息化施工,但点云数据的拼接质量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该文对点云空间信息,几何特征信息,影像信息等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几何特征信息的拓扑拼接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拼接质量好,误差小,速度快,适应于隧道监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地铁隧道结构的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实时性差、成本高、人员责任心要求高及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缺点,不能很好地对地铁隧道安全保护区进行监测.提出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监测手段不足的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手段,通过对安全保护区监测内容、信息化监测方法及系统架构的分析,给出了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在试点工程中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秦武 《天津科技》2007,34(6):60-63
详细介绍了信号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包括系统功能、构成、通信网络、硬件及发展趋势等。随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城轨交通信号技术将朝着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石工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电建设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及监控施工技术;深切河谷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和支护技术;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技术。在公路、铁路建设中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青藏铁路——穿越长年冻土层的施工技术;公路、铁路隧道中乌鞘岭隧道挤压大变形支护技术,高寒高海拔的风火山隧道、二郎山隧道施工技术;岩溶地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矿业工程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另外,还介绍了岩石工程锚固新技术和精细爆破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地下空间工程在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重点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难点和技术突破;依托大型项目,分析了地下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趋势。由于地下工程事故现象频发,指出了目前国内对工程风险管控的不足。结合国内智能化地下工程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轨列车在ATP失效模式下的防撞保护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基于SDS-TWR的无线测距方法能够提供良好的测距精度和测距距离.本文结合SDS-TWR原理,对城轨列车在高速移动、坡道、弯道及隧道环境等路况条件下的无线测距进行了建模分析,同时给出了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最后以城轨列车防撞预警系统为例证明了将SDS-TWR应用于复杂环境下测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国内交通建设迅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量快速增加,隧道建设往往有着工程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其对机械化的需求日益增强。隧道建设品质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其中机械化更是隧道建设品质化的首要任务与前提条件。针对山岭隧道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许多山岭隧道施工在全工序大型机械配套设备的条件下,开展了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技术探索,大大提高了山岭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出现了许多新装备、新技术,山岭隧道施工机械化可以分为分步式机械化与整体式机械化两类。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表加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松潘县牟尼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隧道浅埋段地表加固方案,解决了隧道浅埋段安全施工问题;并结合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成果和地表沉降监控量测结果分析注浆加固效果,实现了信息化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程中隧道管理业务现状和业务需求的分析,以及未来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考虑,可知建设隧道安全监测系统重大意义,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政策。隧道安全监测系统涉及结构、计算机、通讯、试验量测等多个领域,属交叉学科。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经过十几年来的积极探索,人们已经在此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城轨塞拉门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轨塞拉门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ReliefF优化梯度提升决策树的塞拉门早期故障诊断方法,对塞拉门故障隐患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和排查.在不同早期故障类型下进行城轨塞拉门早期故障试验,利用传感器采集塞拉门电机转速、转矩以及电流,通过特征工程建立数据集;运用ReliefF多分...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高含水量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兰客专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开挖断面大,通过地层黄土含水量高等工程特点,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对大断面高含水量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均经历了初期波动阶段-稳步增长阶段-趋于稳定阶段的变化规律,稳定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由于高含水量黄土软弱,压力盒挤压后陷入围岩中,不能监测到围岩压力的全部值;钢拱架受力表现出最大跨以上受压很大,边墙部位受拉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能够经济、方便地协助现场监测完成科研任务。研究过程为该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保证,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为设计和分析研究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既有地铁隧道邻近位置或上方进行基坑开挖,容易导致地铁隧道变形,从而对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基坑设计、坑底地基加固、施工控制和信息化施工监测4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地铁隧道的变形,保护隧道基坑及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在监测控制限值内,对既有地铁隧道起到有效保护.设计、施工措施及监测数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监控量测在中卫黄河隧道的应用为例,对信息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方法等进行了论述。该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成功经验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喷射混凝土因其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广泛应用于山岭隧道工程中。目前喷射混凝土强度低、回弹率高且对运营期隧道耐久性影响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喷射混凝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工程中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综述。以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工程应用为背景,首先从掺液体速凝剂、优化材料组分及掺纤维增强材料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提高隧道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实现途径;然后从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以及硫酸盐侵蚀性能四个方面系统阐述改善隧道喷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最后结合当前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要,指出山岭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