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而备受关注。遗产地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特征明显。研究发现,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地貌遗迹、沉积地质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球生物遗迹和水文地质遗迹5个大类。其中,典型地质遗迹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与灰岩地貌相比较,其由于总体溶蚀相对较低,而岩石节理、裂隙广泛发育,故溶蚀作用相对较弱,而崩塌作用较为显著,故形成陡峻的峰丛-峰林景观以及高耸孤立的石柱景观等。  相似文献   

2.
黔南曹渡河流域峰林喀斯特位于黔桂地貌斜坡地带,具有典型的环境系统演变结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石峰和洼地的有序动态结构性质。以六洞峰丛浅洼、卡罗峰林谷地和西凉峰丛深洼为代表,通过对石峰和洼地分形动力学指标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从卡罗峰林谷地、六洞峰丛浅洼向西凉峰丛深丛深洼演化,地貌格局早期以南北向为主,逐渐向南北、北东、东西向多种复合构造地貌转变,流域地貌呈现阶段性。 2.石峰正地形分维数为1.823(卡罗)——1.877(六洞)——1.898(西凉)正向  相似文献   

3.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的喀斯特现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拉萨市北部的夺底沟东嘎山及周边地区发现了石灰岩峰丛和溶沟,并且在东嘎山内部发现了复杂的溶洞地貌和流水沉积物。文章认为,这些典型的古喀斯特地貌——古溶洞群、古峰丛和古溶沟应是在晚第三纪发育,并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由丰富的活动性流水塑造的;发育在此地区的古喀斯特地貌又是拉萨河谷气候在第三纪晚期发生巨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湘西地区地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地貌风景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区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类型,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全、品质优等显著特点.同时指出了本区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开发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提出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峰林地貌旅游英语的翻译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以翻译教学目的为出发点,而且还要重视峰林地貌英语翻译教学在国际旅游活动中的交际功能特征,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教学,确保峰林地貌旅游英语教学与翻译在国际旅游中交际目的的顺利实现。本文以湘西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对我国峰林地貌旅游英语的教学与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峰林地貌文化旅游英语翻译在本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理想目的,并为峰林地貌文化旅游英语翻译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贵州石漠化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对贵州石漠化的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出现的地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贵州的石漠化划分为喀斯特洼地石漠化区,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峰林、峰丛石漠化区, 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缓坡山地、坟丘石漠化区,白云 岩组成的砂质丘陵石漠化区与碳酸盐类岩层与非碳酸盐岩类岩层互层、间层石漠化5种类型,对这5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8.
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龙宫地区洞穴成因及发育与地下河系变迁密切相关,上层洞呈潜流型水平穿洞的特点;中下层洞往往相连,洞顶钟乳石发育、底部为现代地下河床,追踪构造薄弱带垂向下蚀,具有明显的裂隙洞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安顺地区喀斯特的实际研究,从地貌形态结构入手,建立了锥状喀斯特的水文结构。峰丛喀斯特可经皮下流和渗透流水力传导性的垂向增加,竖井流和暗河流向地表的崩塌转化;内源流和外源流的渗漏解体等三种渠道来启动。在潜流水位较低,各种水流活跃的喀斯特地块中,峰丛洼地将经历一个稳定态发育过程。否则,坡面流和壤中流的均匀下渗将导致锥锋边坡的平行后退,形成锥状峰林溶原。内源流和外源流的侧向侵蚀──溶蚀将引起边坡的逐渐变陡和溶原的扩大加积,形成塔状峰林平原。贵州大部分地区以锥状喀斯特为主,就是因为在挽近强烈的新构造抬升背影下,缺乏这种塔状喀斯特发育的水动力过程和地貌效应。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州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喀斯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地貌以峰林、峰丛、峡谷为主,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三百多万人口,从事着各种原始的农耕活动.在特殊的气候、环境等资源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确认张家界峰林形成时间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构成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万峰林是中国最美的峰林,密集成林的山峰造型奇特、秀丽,与峰林间的布依村寨、纳灰河、万顷田坝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展示了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与融洽。万峰林的美不仅表现在整体造型完美奇特,山峰挺拔秀丽,还表现在峰林所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希望,彰显了儒道两家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从地貌形态结构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及汇流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喀斯特流域结构的水文特点,提出了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量计算模式和地貌水文汇流模型。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中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中南部是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区。不同时代的各类碳酸盐岩广布,且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齐全,对研究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其发育过程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貌发育过程研究,结合地貌趋势面分析,对研究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其特征,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地理形态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及地形坡度数据等,结合Arc GIS工具的模型构建器(Model Builder)可视化空间建模,建立了"一键式"遥感自动提取峰丛洼地地貌模型。运用分形理论,计算洼地斑块周长—面积关系,分维数和稳定性等指数,揭示峰丛洼地空间结构特征。实验表明:(1)通过运用集成NDVI、LST及坡度数据综合算法,能够有效增强地物图像的特征差异,从而区别峰丛和洼地的影像特征统计值,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单元阈值自动选取,提取精度为82.32%;(2)研究区洼地斑块周长-面积的关系为y=0.681x-0.002,二者的相关系数R2为0.901 7,周长和面积的分维数D=1.362,表示研究区图斑镶嵌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环江喀斯特和施秉喀斯特的发育环境、地貌特征和演化特征,探讨了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是否值得提名"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的问题。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与环江喀斯特不同的喀斯特发育环境、不同的地貌特征、不同的演化过程,与环江喀斯特不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同时,施秉喀斯特因其独有的造貌地层结构——质纯薄层细粒白云岩、典型的树枝状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的白云岩开放型演化模式等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态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因此,施秉喀斯特的提名,将会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在白云岩喀斯特方面极其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东南麓,是一座以断崖、峰丛、峰林、三级台地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赋存有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就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本特征及科学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及研究,对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样区,选取12种反映形态特征和水文特征的空间要素,以最小地貌单元为基准,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分类,再据地貌类型的各类要素划分数量界限进行类型判定。并就各类中要素间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标明样区内的地貌空间结构可划分为8种类型。同时还表现出从峰林漏斗向峰林盆地演化的过程,目前因受基面的控制局部地区处于复活幼年——青年期。  相似文献   

20.
本区地貌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下,变化较为复杂,作者仅就四种主要地貌类型,即山地、平原、台地和峰林地貌等发育作出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