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全球食品安全令人堪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重新看到了传统有机种植的价值和魅力。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生态的种植方式和独特的耕种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遗产所在地自古以来的耕种方式及政府保护措施,分析了当地居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本土农业形态;并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最后,从文化基质、生态要素、土地效能、景观风貌和产业集成五个方面阐述稻鱼共生文化系统对现代生态种植及旅游产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是一条山区冷浸田生态综合改良利用的新途径。1988年青田县土肥站在推广水稻垄畦法技术的同时,引进稻萍养鱼技术,并逐步形成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即在垄畦挖沟(坑),垄畦上种稻,沟中养鱼,水面养萍;以萍饲鱼,鱼粪肥田,以鱼除虫灭草。当年5.2亩单季晚稻试验田,亩产稻谷457.0公斤,鲜鱼58.0公斤,达到稻鱼双丰收,亩产值达829.6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永嘉、松阳、景宁等县山区也相继开展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的试验示范,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1993年累计示范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乡村产业振兴新的科学内涵,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乡村生活富裕为根本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聚焦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利益联结,激发富民长效动能;践行绿色生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4.
曾玉亮 《今日科技》2006,(11):58-59
到过青田的人,一定吃过红烧的田鲤鱼,那种鲜美的滋味,真是摧人唾涎、叫人难忘啊!我吃过鲜美的红烧田鲤鱼,也吃过香脆的烤田鱼干,但没有看到过“稻鱼共生”的情景,更不了解有关的知识。自打“稻田共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我一直想去青田看看,但都未能成行。近日,正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来丽水开展科技合作活动,也就想出了一个参观考察稻田养鱼的主题。我们选择了距青田县城较近的仁庄镇冯洋村参观考察。在前往冯洋村的路上,陪同考察的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陈海毅向我们介绍:2005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  相似文献   

5.
<正> 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在我省还是第一次。为了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教授提出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理论。我们从一九八四年起在黄淮流域的原阳,罗山,桐柏三县选择了313.1亩稻田开始进行不同鱼类混养,不同放养密度、不同土质的稻田及不同管理方法的中稻田养鱼种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从精神文化层面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更能够涵养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文化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优秀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优秀文化创新与传承,确保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美好的乡村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3年以来,在丽水市青田县,出现了那么一群“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科技特派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奋斗指数,换来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他们的初心就是,把科研“种”在青田的大地上,让成果“长”在青田的四季里,与丽水人民携手描绘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景观小品设计是点睛之笔,对于提升乡村整体环境品质、传承乡土文化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和挖掘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进行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景观小品设计,打造以村民为主体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采用循环、共生、参与的理念,使之与村民生产生活、乡村生态环境相契合,突显其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和相互交汇期。本文通过剖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以及两者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五个紧抓”,即紧抓规划衔接,推动意识强化向顶层设计转变;紧抓政策衔接,推动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转变;紧抓机制衔接,推动阶段举措向长效机制转变;紧抓产业衔接,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紧抓主体衔接,推动扶贫尖兵向队伍振兴转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前提,科技创新是关键。通过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农业科技产业布局,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农业“高精尖”产业集群,发挥涉农企业在成果、标准、规范、品牌、商业模式等方面示范引领作用,为农业品牌“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由之路,它为乡村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动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厚植人力资本,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消除教育壁垒,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充教育场景,促进乡村教学质量提升等。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培养数字化教育人才等路径,重构数字化乡村教育生态,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推进落实PPP模式融入乡村振兴是解决河北省乡村振兴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PPP模式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一方面能够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优化农业资金投入方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另一方面能够调动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助力乡村发展,改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社会资本带来利益,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表明,乡村文化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文化教育是有成本的,需要资金支持。该文以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块所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了我们于1980—1982年,在重庆市蔡家公社进行的人为“稻、鱼、萍”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利用冬水田进行宽、窄行种植杂交中稻,其窝行距为:(15+5)×3—4寸;在水稻的宽行间开沟养鱼;并充分利用水面放养红浮萍。试验结果证明,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水面、水中和稻田土壤等生态因素来提高稻、鱼、萍的产量,其主要优点如: 1.采用这种宽窄行种植法的水稻产量相当于常规大田栽插法的产量,并能稳产高产。 2.此法养鱼,可延长放养时间,增加其放养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鱼的产量,并协调了稻和鱼的矛盾。 3.能充分利用水面的空闲时间和稻萍共生期的宽行间进行养萍,因此是积极挖掘肥源的重要途径。 所以,这个良好的农田结构不仅能获得稻鱼萍的高产,而且还能逐年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稻田这个生态系统值得更进一步的扩大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20年藏羌彝走廊核心区106个县域面板数据,文章考察了政府干预门槛效应下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考虑政府干预的作用,县域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当政府干预不足时,县域金融发展会加剧相对贫困,不利于乡村振兴;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政府干预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越明显,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的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边缘地带的省际交界县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才能发挥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服务效能。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承担起乡村振兴的主体投入责任,科学认识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服务效能,撬动金融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积极引导资金和资源回流农村,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6.
高瞻远瞩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的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面养鱼的一种生产方法。既可利用稻田提供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儿吃掉稻田中害虫杂草。鱼儿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稻田增产又收鱼利,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经济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快速发展成为市场新风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仅推动着传统文旅产业向分享广泛化、交互有效化、体验丰富化、信息便捷化发展,同时迎合了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发生结构性变化这一趋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但当下数字经济发展下乡村文旅产业仍然面临文旅产品质量不稳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缺乏、线上消费规模较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数字经济下如何推进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劲、专业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动力引擎作用,以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以科技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各地区开始发展产业以助推乡村发展。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动力,如果产业发展势弱,那么乡村振兴如同无本之木,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且影响实现脱贫攻坚的进程。目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乡村振兴为助推器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有助于营造更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稳步提升,促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