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大力支持创建起来的新型创新载体,是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中成立的第一家省校共建创新载体,是清华大学在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校地合作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平台。建院以来,以推进省校合作和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出发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8年10月,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
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嘉兴)成立于2017年,由嘉兴市人民政府、南湖区人民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四方共同发起联办.研究院作为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果转化依托平台,以将清华大学计算成像方面的核心技术引入嘉兴为宗旨,培育新型创新产业为重要切入点,按照"一院一园一基金"的战略布局,聚焦"未来媒体、未来智能、未来生命"三大产业方向,致力于关键技术应用研发、新型创新产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加速,融创新载体、产业载体、科技金融、国际品牌于一体.  相似文献   

3.
市县动态     
<正>宁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院正式签约落户8月23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签约成立,正式落户清华宁波科创园。这是宁波市引进共建新型创新载体的又一重大举措。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是由宁波市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鄞州区政府三方合作共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合作协议,未来该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全面对接宁波市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4,(Z1):19
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推动我省创新体系建设,2004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将举行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推介与展示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和中科院间的科技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一所二园三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省院又共同实施了432工作计划,2010年,中科院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而宁波、温州、嘉兴等8个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共建了17家创新载体,其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成为浙江省与清华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和中科院间的科技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一所二园三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省院又共同实施了"432"工作计划,2010年,中科院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而宁波、温州、嘉兴等8个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共建了17家创新载体,其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成为浙江省与清华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正>200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平安浙江"。近年来,该省不断借助智慧化治理理念,把现代科技应用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科技推动"平安浙江"建设,使得全省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不断提高。13年来,该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保持"零增长"。2016年浙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1%和7.8%。例如,杭州市余杭区针对大量流动人员租住在农民的自建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探索形成“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的科研新范式,加快科技创新体系重构、制度重塑、能力提升,推动浙江成为展示新型举国体制优越性的“中国创新之窗”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要实现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政府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大会”上表示。在“六个一批”创新载体之后,浙江又一次奏响了自主创新的新篇章。平台就是“特训营”要使浙江的土地上活跃的是现代纺织、软件产业、机械装备制造、水稻种业、五金等行业或区域中一支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锐师”,就意味着必须有这样一个“特训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浙江应运而生。2006年11月23…  相似文献   

10.
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是近二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浙江万里学院承担了全国第一家高校改制的任务,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并以体制创新推动教学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合作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次契合历史传统、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省情的成功实践。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等发展难题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战略,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浙江智慧"。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提出要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首要任务,要求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形成浙江特色全域创新体系,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支撑节点和重要枢纽。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数量、布局、运营、培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以“平台思维”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孵化链条,进而推动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对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内涵、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通过典型案例归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浙江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的长板和短板,并从识别重大领域、构建重大载体、释放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优化项目管理5个方面提出对浙江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1月13日,随着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宣布:"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暨杭州科技合作周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全国100多家大院名校与浙江数以千计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这个技术供需双方对接的重要平台上,掀起了新一轮产学研结合的高潮.当天就有15个国家863计划项目与浙江民营企业实现成功对接.38个与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签约,浙江将投资4.6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东海之滨的浙江以海纳百川的宏伟气魄,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正逐鹿浙江大地,一批批科技英才纷至沓来,优质科技资源竞相涌流,浙江科技强省建设高歌猛进……,8月初召开的全省引进大院名校经验交流会传出捷报:自2003年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至今,全省共已引进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140多家,共建创新载体258个。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技术跨跃式发展”、“建设创新创业科技发展大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设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对浙江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分析了建设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优势所在;概括了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有别于其他市场的自身定位与浙江特色;提出建设网上技术市场是浙江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一大新载体、新举措,是今后五年浙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诱人的、充满光明和活力的工作。该文根据作者11月13日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筹备会上的讲话整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应运而生的新型高校,其学生的特殊性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通过构建校院两级层面的网络系统、创新网络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制定考评制度等方式,就新型高校运用网络技术扬长避短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进行闸述。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科技部门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以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主线,以合力打造重大创新载体为重点,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新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联合攻关,完善科技合作新机制,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一、做法与成效1.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沪、苏、浙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沪  相似文献   

20.
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从全球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新经济时代引领新研发、促进硬科技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新型研发机构是否能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对广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书面调查等方式对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现状及所需政策诉求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