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为促进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 自相关等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8年38个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结果]1)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子系统综合得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两个子系统得分时空变化不同步;2)各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县耦合协调度最大值由2009年的0.38增长至2018年的0.52,2018年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均值较2009年上升26.9%,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区县耦合协调度较高;3)"一区两群"各区域间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波动减小,区域间泰尔指数减小66.7%,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增大,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内部差异减小,各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区域间差异;4)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呈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度全局Moran'I指数仅在2013年大于0且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5)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发展类型逐渐趋于"经济先行";6)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持续具有较强影响力,对应指标Q值在研究期内一半以上年份大于0.5,产业结构优化度、气温和降水对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应指标Q值分别从2009年的0.215 9,0.126 6,0.191 6波动增长至2018年的0.588 0,0.361 7,0.505 5.[结论]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总体处于失调水平,但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后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化水平,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测度2009—2019年中国省域旅游效率,采用改进Markov链检验其是否呈俱乐部趋同分布,并探讨其时空趋同特征,最后结合System-GMM模型探明影响中国旅游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旅游效率“东高西低”,时序演变剧烈,呈现出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在短时段下,中间等级旅游效率更容易向上转移,而长时段下,两极等级旅游效率更容易向下转移;在不同邻域水平下,大多数省市与其邻域效率转移方向基本一致,只有部分东部和旅游热点省市摆脱邻域低效率拖累,而少数西部省市跌入低效率“陷阱”;产业结构、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集聚、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影响机制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同减排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这依赖于各个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有效测度及空间关联效应.针对经典的SBM-DEA模型,必须要忽视投入或产出的变动情况,采用全局的含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并以此构建评价体系,对2004年—2019年中国省域层面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评,表明中国省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上升,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出东部均值远高于全国水平,中西部、东北地区均低于全国水平的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空间关联效应,表明整体呈现出“高-高”“低-低”空间正向自相关集聚特征;进一步通过经典的绿色创新“技术-市场-环境规制”驱动模型构建影响因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关联效应影响因素检验,表明技术进步影响最强,环境规制次之,市场意识最弱.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区际环境规制与市场意识的标准等是整体提升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是发展速率仍较慢;2)在空间变化上呈现“西南地区波动幅度较小、西北地区上升较快、华东地区零散波动、华北和东北起伏最大”的分布特征;3)经济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科技、社会保障、教育与节能环保等要素投入增加对耦合协调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发展、空间扩张与单位GDP能耗上升对耦合协调起到显著制约.资源型城市今后应该:加快打破传统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强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选择高效和集约的发展方式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从技术层面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弱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耦合协调视角下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以2005—2017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间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在时间路径背后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旅游效率南部地区存在空间溢出现象,北部地区弹性波动.②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通过其耦合协调特征划分出Ⅰ、Ⅱ、Ⅲ、Ⅳ4级子群类型.③在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作用力相对较强,旅游效率因素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发挥最大影响力,并结合以上分析对4类子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期为提升地区旅游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全域旅游进程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环渤海为研究案例地,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2004-2014年的城市代谢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与Super-CCR模型的比较发现,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更能反映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的真实情况.(2)时间序列上,2004-2014年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总体波动上升,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贡献显著.(3)空间格局上,2004-2014年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较高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内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热点区由辽中南地区下移到辽宁西部以及京津唐区域,且胶东半岛热点群凸显.(4)城市开发度、城市生产效率对城市代谢有正向促进作用,环保力度、行政级别对城市代谢的作用须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7.
选取敦煌作为本研究的案例地,汇总用户网络关注度的统计数据,并分析季节性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探究敦煌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敦煌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分布集中下降,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假期性;敦煌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分布特征区域差异较大,且具有显著集中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旅游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星级旅游饭店2000-2016年经营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基于相关数据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针对那些影响饭店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星级旅游饭店的发展特点表现为: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高,规模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技术效率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同时两者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全生产要素指数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影响因素方面:人才动力、经济动力和信息化动力等因素对星级旅游饭店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动力和资本动力等因素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负向作用.根据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星级旅游饭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构建两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244上升到0.457,生态环境指数由0...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集聚地,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工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体系,并测度分析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总体较高,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2003—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低效率城市数量减少,中效率、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高效率集聚区由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南、浙北以及粤东、粤西转向两广交界、龙岩—丽水一线;(3)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类型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低效率低碳排放量为主,2019年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中效率中碳排放量为主;(4)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工业集聚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规模、工业所有制结构和工业结构。东部沿海各地区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工业发展特征各异,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等评价模型方法,基于广西14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2015—2019年广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出“有升有降,年际上下波动”的态势;空间演变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先升后降,变化幅度小”的特征;时间演变表现为“整体差异明显,落差巨大,断崖式分层”的特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旅游产业的相似.“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中均为拮抗耦合状态,整体上表现为“步调大体一致,水平基本相同”的特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年际变化较为稳定,空间演变表现为中度失调类型,时间演变显示南宁与桂林属于勉强协调,其余城市分别表现为各种程度的失调状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变特征表明两者基本同步发展,时间演变表明,南宁、柳州、钦州、贵港和玉林的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桂林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先于经济发展,其余各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回归效应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效应、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经历了“不协调发展(1995—2009年)→转型发展(2010-2014年)→协调发展(2015—2019年)”的演化阶段,耦合协调等级由“极度失调”演化为“中度协调”,形成旅游经济滞后和生态环境滞后两种发展类型;(2)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受旅游经济系统影响较大;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3)1995—2019年旅游系统影响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变动不大,主要以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为主;生态环境系统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因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乌兰察布市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表明,20002018年乌兰察布市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弱势型"年份仍占居多数;2000-2018年乌兰察布市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整体水平偏低,中度失调和勉强...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7年—2017年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再结合可变时长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对其俱乐部趋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其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生态效率虽整体水平不高,但呈波动上升态势;省域分布虽不均衡,但呈俱乐部趋同效应.2)不同时长下,中国旅游... 相似文献
18.
我国总云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原因。方法利用全国360个地面站1951~2009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总云量最多区域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少位于北部干旱少雨地区。约35°N以北总云量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带状分布减少,此纬度以南同纬度东部云量多于西部云量。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总云量减少最明显。总云量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东北、西藏西南部以及山东、安徽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总云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蒸发量与总云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我国总云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因素对总云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0年-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G指数、锡尔系数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格局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中国大陆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均有所提高,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内部,但区域差异已波动缩小;旅游业综合效率受旅游产业地位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纯技术效率受到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最大,规模效率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驱动. 相似文献
20.
淮北是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提高绿色转型效率对推动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评价DEA模型的基础上,对淮北市2009—2020年的绿色转型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淮北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高淮北市绿色转型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