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还记得语文课本里那篇叫《壁虎》的文章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壁虎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不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块水泥。"其实,壁虎只要一个脚趾贴在墙上,它的整个身体就能纹丝不动。这其中的奥秘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西洋博物学的传统中,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想法和看法,生物是按照相似的东西排列起来的。所谓“自然之梯”的序列,从亚里斯多德以来就有这样的设想,这是著名的见解;’’自然之梯”也称作“自然的阶段”。 关于猿与人,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说的,t’无尾猿,长尾猴和狗头拂拂,是具有人类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行为点子咨询热线按到了一位初二女学生打来的电话,说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她说:不是自己不用功。每天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和其他日常生活上的事情以外,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就连课间十分钟也在教室做作业。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点也没有长进,经常觉得头发闷。于是,发出了是不是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的疑问。热线主持人告诉她:别给自己贴上脑子笨的标签。如果已经贴上了,那么,从今天起,赶快撕掉它!只要你开始学会科学地使用自己的脑子,它肯定会越来越聪明和充满活力。什么叫科学地使用脑子?就是要让它轻松愉快些,它才会乐于为你"干活"。你每天逼它为你从早干到晚,课间十分钟都不让人家喘喘气,你这样惨无"脑"道,人家能甘心受气吗?你觉得头闷,实际上就是你的大脑,它在向你提抗议,在闹罢工了。所以,我劝你现在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个人厕所,最早仅马桶一只,简单明了。马桶是木制的,朱漆铜箍,属于殷实人家的重要陪嫁之物。姑娘出嫁时,新的大红马桶漆得油光可鉴,内置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意为“早生贵子”,可见它的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5.
<正>《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回经书后,一不小心跌落至波涛汹涌的"通天河"中。他们泅渡上岸,拼命地将书箱捞起,把浸湿的经文放在岸边的一棵楝树上晾晒。从此,楝树有了"佛心",具备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功效与作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人们习惯将楝树遍植于民居旁,江浙一带常说"前樟后楝",这样才大吉大利。"楝"同"连"音,寓意延伸,象征着发展;又与"恋"字谐音,  相似文献   

6.
<正>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内容付费究竟是噱头还是趋势?各位微信用户想必都看过这样的文章:《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震惊!99%的人看完之后都惊呆了!》……有网友调侃:一天要感动流泪几十次,被震惊几十次,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几十次。这些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的标题在朋友圈泛滥成灾,其对应的文章内容也良莠不齐,大量无营养的鸡汤  相似文献   

7.
<正>人虱已经存在至少10万年,据说臭虫的历史也有这么长(但这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最近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座山洞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生活在5000~1.1万年前的臭虫遗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臭虫遗骸。这些臭虫并不是今天一些人家  相似文献   

8.
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了人类?英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认为,是工具造就了人。20世纪60年代他在坦桑尼亚发现了原始人类的遗骨(这些遗骨位于石制工具附近),因此就给这些假定的工具制造者贴上了“智人”标签,这就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但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JaneGoodall)对此提出异议,直至今日,研究人员对智人是否应归入人类还存有争议。此后的研究开始关注于人类的一些特性,如两足、文化、语言、幽默,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大脑——唯人类独有。然而,不少特性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于其他生物中也能发现:黑猩猩有欠发…  相似文献   

9.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的学习会越来越紧张,争分夺秒几乎成为一种氛围。然而,也有这样的同学,怎么也提不起精神,调动不起竞争的激情:或只说不做、沉湎于幻想;或行为懒散,空耗时间;或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不知所措……这些同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谈到是什么妨碍人们发挥潜能的时候,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这样说:“几乎没有人在处理问题和对付生活的挑战时,能发挥自身潜能的10%以上。”也就是说,惰性往往构成比情绪障碍更为严重的自身发展问题。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带有惰性,为什么各人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呢?关键是如何对待。惰性…  相似文献   

10.
濒死体验     
一些曾经濒临死亡的人所描述的经历竟是如此地相似……有报道称,唐山大地震后,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曾随机抽取100位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有半数以上的人声称,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感觉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甚至有某种宽慰或愉快的感觉,他们还感觉到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一生中的往事飞逝而过。事实上,类似“我的一生都在我的眼前闪现”、“看见长长的隧道尽头的光亮和已故亲人”这样的描述,见诸于全球数以百计的对从死亡边缘被复苏的人们的那些奇怪的、超自然体验的调查报告。我国神经医学专家根据唐山地震濒死体验调查,将各种濒死体验归纳为40种类型:回顾一生、意识与躯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的描述惊人地一致。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生回放”:2005年,一个名叫雷蒙?莫迪的俄罗斯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进行调查,发现濒临死亡的人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莫迪说,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似乎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个有过濒死经历的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往下坠...  相似文献   

11.
“人对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是相对的,但从这些相对的概念中構成着绝对真理,这些相对的概念發展着,走向绝对的真理,接近绝对的真理。”——列寧一相对論在科学中的作用对於相对論在近代物理学中所起的作用的問題,也許每一个物理学家都会作出同样的答覆。每个物理学家都会这样說:“相对論是这样一个科学部門,沒有它就不能設想今  相似文献   

12.
忽然发现我们中国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往自己家门前贴对联的,一种是不贴的.不贴对联的人,大概是因为不喜欢贴,不习惯贴等等,其中大概也有不愿意把内心想法外泄者.而贴对联的人,则多数爱把内心的愿望公之于众,或自期,或自勉,或自慰,或自道. 传说从前有一位富豪自撰春联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美洲人,有这样一系列奥秘:最早的北美洲人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如何到达北美洲的?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可始终没有定论。直到20世纪上半叶,情况才有了大改观。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充满了机遇,但有幸能认识像沃尔特·科恩(Walter Kohn)这样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是诺贝尔奖得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物理学教授,除了这些头衔外,沃尔特还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2016年4月19日,沃尔特在他的妻子玛拉·希夫·科恩(Mara Schiff Kohn)和亲人的陪伴下去世,享年93岁。1923年,沃尔特出生在维也纳。二战开始时正  相似文献   

15.
在海淀一带的宾馆饭店里,常有这样一类客人出入:生气勃勃,却又有点神秘;名片上的头衔往往是某公司的经理。而他们的真实身份不过是尚未迈出校门的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从"有桩"到"无桩"从"有桩"到"无桩",解决了人们短途出行痛点,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政策导向"我在北京大学上学4年间,先后丢了5辆自行车。"谈起创新的起点,ofo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痛点促使他和团队寻找一种既不必担心丢车,又能随时随地用车的解决方案。对于骑行便利的需求在城市里其实普遍存在。此前,不少城市也都发展了公共自行车,但  相似文献   

17.
旧时的童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传统风俗是喝腊八粥,为什么会有这个风俗,又蕴含着怎样的教育意义呢?我们不妨从卜而这个小故事中寻找答案。从前,有一户人家,他们一家三口过着甜美的小日子。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到地里干活儿,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五更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并且把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  相似文献   

18.
正木星的标志性特征——大红斑(一个翻云覆雨的巨型反气旋风暴区域)已变到迄今为止的最小地步。哈勃空间望远镜最近的观测证实,大红斑的直径仅为16500千米。而19世纪的观测记录是:大红斑在其长轴的宽度为41040千米。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系列飞船在1979年的观测结果为:大红斑的直径是23335千米。从2012年开始,大红斑的直径每年缩水  相似文献   

19.
奇妙的对联     
对联可说是中国文学里头最独特的形式。据载,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的新春门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当其流行之日,无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还是平头百姓,家家户户少不了它,真是雅俗共赏。做出好对子不但要有学问,还需要巧思与有幽默感。清朝乾隆皇帝便是一个对联迷,他有一次下江南,到了江苏南通州,突然心血来潮,出了一副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叫大臣们对,可是他们都对不上来,束手无策,倒是有个随驾的小吏对了出来: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希腊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凡物皆数…  相似文献   

20.
春联对对碰     
正早在五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在桃木板上写祈祷吉祥的句子,并称之为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或“春联”。这就是春联的由来。春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内容讲究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你知道春联怎样对才能工整吗?小学学习的《声律启蒙》中又有什么典故呢?一起来揭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