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教材中将观察的立足点和作品中出现的立足点混为一谈 ;把人称仅限定于叙述的范围之内 ,排斥了其它表达手法的人称问题 ;且将人称等同于作者的立足点 ;这些提法均欠妥当。其实 ,作品中的立足点不是观察的立足点 ,作者的立足点 (即作品中的立足点 )也不是人称。作品中的立足点还有虚实之分 ,在第一人称作品中 ,立足点上为“人”时 ,是实立足点 ;为“物”时则为“虚”立足点。在第三人称作品中 ,无论立足点上是“人”是“物”皆为虚立足点。立足点无论虚实 ,都可以变化 ,为“人”时 ,其变化仅是位移 ;为“物”时 ,其变化除位移外还有对象的更替。虚实立足点可统称为广义立足点 ,狭义的立足点则专指“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想梳理企业文化,但是后来也未看到什么明显的效果。这本身就明显反映了联想的一种文化观念:重实轻虚。联想人都具有这一倾向,非常重视具有硬指标的业务,像做产品、研发、资财类工作等,而很轻视比较软性的工作,像企划、策略,文化工怍等,认为这些工作很“虚”,可无数事实证明,恰恰是这些“虚”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才导致联想犯了许多方向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焦大醉骂,是《红楼梦》中别具一格的精采片段。焦大以一个老奴的身份,公然在“敕造宁国府”的装严肃穆的大厅之上,冲着主子大叫大骂,把他们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丑恶的勾当一股脑儿地兜了出来,真是“惊心骇目”(注①),痛快淋漓。近年来的评论文章,对焦大骂人在深化作品主题的意义方面,对他的骂语骂态所显示的人物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不少深刻的分析论述。但是,不少的论者却分明论定,焦大只不过是一个奴性十足的奴才,他的骂是他奴性的表现,骂的愈狠,奴性愈重。如说:“焦大的骂,固然使人痛快,读者却鄙夷他的奴性。”“骂,是他忠于主子的一种特殊表现的形  相似文献   

5.
1、近年来出现了一股“寻根”热。“根”是什么?为何要“寻”? —“根”即指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对于这一概念内涵没有太大的疑义,那么,犹太人要寻根,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要寻根,旅居海外的华人的后裔要寻根,都是十分自然的。西方现代派的先驱、著名《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所以会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执着地表现一种铭心刻骨的孤独感,缺乏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依附与认同,大约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是奥地利人,又是犹太人,出生却在布拉格。因为是犹太人,所以他与布拉格的奥地利统治者很疏远;因为是奥地利人,又与寄居地的布拉格人有隔阂。这种双重的隔阂造成了双重的孤独,他缺乏一种与心灵相沟通的文化背景。—他没有“根”。旅美的台湾作家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部着意表现寻根意识的力作。作品的主人公在旅居美国期间有一种深重的失落感、孤独  相似文献   

6.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其诗歌在感观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久久难忘怀。色彩、线条、质感、虚实等这些只有在绘画中才运用到的技巧,却被用于诗歌之中,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表现得个性鲜明,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7.
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也是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表现日常平民的生活与风俗,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精 艺术加工达到了非凡的境界,能使人的审美感觉越过“视觉效果”这个层面而升华到精神境界中。  相似文献   

8.
许寿裳说:“鲁迅的作品这样伟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说,这是由于他的人格的伟大”。下面就鲁迅的伟大人格与其创作之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孤寂的个性与文学的悲剧性“孤寂的个性”是鲁迅人格的表现之一。鲁迅个性内向,特别是在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去躺下”。他具有哲学家所特有的孤独感和悲剧感。大  相似文献   

9.
明确三种唱法的基本概念,更完美地诠释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无论是外国作品或是中国作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能强、能弱、能高、能低、能大、能小、能虚、能实,就可以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在审美风范上,茅盾与巴金一个偏于客观,一个趋于主观。他们这种审美分野在对审美对象的择取与把握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因而也就颇值得深入探究。一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主客体融合与统一的审美活动,不同作家在审美感应上有不同的取向与倚重。茅盾与巴金就是分别以“写实”与“写意”创建了各自的艺术机制。茅盾十分注重审美创作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追摹再现生活的“写实性”:客观地“写”社会人生之“实”。“写实”倾向的作家不乏其人,而茅盾的“写实”却自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其一,展呈“全般的社会机构”。茅盾反复强调,文学家所要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文学家应以宏大的气魄全方位地展呈“全般的社会机构”,务求作品的“时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最终着眼点在于写实,意在揭露人生空幻这一悲剧性的主题。然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以虚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实中熔入了神话、梦幻,以及一系列真假相对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呈现出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杰扎西现在只有5岁,但是个头和体重都超过了同龄人。最近,他老是爱挑起事端,多杰扎西他们这院的小朋友见了他都躲着走。每天多杰扎西妈去幼儿园接他,一群小朋友都围上来告状,说多杰扎西又打了谁,又弄坏了谁的东西。多杰扎西妈妈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但是好像效果甚微,“小暴君”依然进行着他的“野蛮行为”。很显然,从多杰扎西的表现中可以分析出:多杰扎西具有攻击行为。一般,孩子的攻击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玩具和食物等。而且,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以男孩居多。那么宝宝的“野蛮行为”一样吗?这些“小暴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隐身术     
我一个人待在这间空空的屋子里已经三天了。三天了,我没吃什么东西,或者说吃不下。自来水滴嗒地掉着,我没有关紧它的冲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闭上眼,想着三天前的水声。“现在还有谁相信什么隐身术?”我对一个上门推销产品的男子答道。很可笑,他推销一种可以隐身的药水。“这是真的?”“可能吗?别唬人了。”“你……我们进去谈谈好吗?进去谈谈?”“好吧,你进来吧。”他随我走进客厅,然后不客气地找了个椅子坐下,然后将他那只手提箱嘭的放在桌上。“你轻一点……”他一面打开箱子,一面冲我说:“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譬如我这些药吧,它…  相似文献   

14.
孙洛中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89-91,108
《金瓶梅》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写实取代了此前小说的传奇内容,并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愿望。张竹坡视此写实为一种“寓言”表现方法,他进一步探索了一套特殊的解读法,运用谐音隐义,通过比类联想和逻辑推论去挖掘作品的深层涵义。这样的批评不免夸大了“寓言”的范围和作用,导致了牵强附会的明显弊端,但其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书法艺术通过线条“藏与露”“疾与涩”“曲与直”的手法来表现书法艺术的线条美;通过“小中见大,黑白分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等手法来表现书法艺术的结构美;通过参差错落、多姿多彩、笔简意繁、以虚写实等手法来袁现书法艺术的章法美。  相似文献   

16.
<正> 《围城》是钱钟书蜚声文坛的长篇小说。在《围城》中有一种给人印象很深却又令许多人迷惑不解的独特而突出的语言现象,即在中文里夹杂一些英文法文等外国文。在作品中,留学剑桥的曹元朗给唐晓芙解释诗中加入外文的用意时说:“我这首诗的风格,不认识外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拼盘姘伴》)是杂拌、十八扯的意思,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诗句,中文里夹了西文,自然有一种杂凑乌合的印象……”,当唐小姐点头表示已领略到这个拉杂错综的印象时,他又说:“那就是你捉摸到这诗的精华了,不必去求诗的意义。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这是否就是对《围城》中夹杂的外国文的注解呢?钱钟书在中文里夹杂西文是否也要十八扯,制造一种拉杂错综的印象而不存在其他意义呢?笔者通过对《围城》中这种现象的认真的研究,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他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森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色俱厉的宣…  相似文献   

18.
《离骚》“求女”喻意,歧解甚多,有“求贤臣”、“求理想”、“同性恋”等十余种说法。诸种解读,有的过于从写实的角度去理解,甚至将“求女”完全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有的又过于飘渺,完全不顾及屈原自身及其作品实际,甚至将西方文论中的某些概念强加于“求女”之上。本文认为,从屈原的生平、创作背景和《离骚》的表现手法、主旨来考察,“求女”喻意较虚,应以“求理想”为是。  相似文献   

19.
论虚概念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属于实概念;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不是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20.
禅宗教诲世人要奋发独立自救,放下法执我执,皆因世间万物虚则实、实亦虚。《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很好体现了这种悖论——非守望则守望,他想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去指引和保护那些比他年幼者,但他没有去实践。当我们这个世界已变成一个机械的、科学的、二元论的世界时,我们内在的精神日见迷茫。在此境遇中,《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出的禅宗思想,无疑是一种找回失落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