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香菇发酵滤液、豆浆和脱脂奶为原料,探讨了香菇酸豆奶的优化配方和发酵工艺.根据单因素实验,选择香菇发酵液添加量、豆浆添加比例和明胶添加量作为优化因素,以感官评分和持水力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合理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酸豆奶的优化工艺参数:香菇发酵液添加量为20.15%(体积比),豆浆添加比例为3/11(体积比),脱脂奶添加比例为8/11(体积比),明胶添加量为0.17%(质量比),蔗糖添加量为6%(质量比),发酵剂添加量0.1%(质量比),42℃发酵5 h,产品酸甜爽口、营养丰富.香菇酸豆奶中的乳酸菌含量较高,持水力略高于对照酸豆奶,稳定性较好;产品中蛋白降解更充分,氨基酸含量较高,乙醛和丁二酮含量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采用7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的方法,分别以蒸馏水、生理盐水、pH=7.2的磷酸缓冲液、pH=5.2的乙酸缓冲液和0.7mol/L的甲酸作为浸提溶液,提取黑豆凝集素粗品,透析并用分子筛层析纯化黑豆凝集素,以鸡血凝集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磷酸缓冲液为最佳浸提液,黑豆凝集素提取率最高,为9.17%,凝血效果最好.血凝试验表明分子筛层析图谱中出现的第1个峰即为黑豆凝集素,冷冻干燥后所得产品为白色粉末.  相似文献   

3.
砷对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砷污染与种子萌发的关系,进行绿豆和黑豆加砷砂培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砷(1mgkg-1)对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萌发质量的促进作用可达12%以上,当砷水平超过一定浓度(5mg kg-1)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砷水平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砷处理第6天绿豆的发芽率和萌发质量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8.2%和56.2%,黑豆发芽率和萌发质量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7.9%和43.6%.同一砷水平下,砷对绿豆和黑豆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高砷水平15和20mg kg-1砂下,黑豆发芽率高于绿豆,砷对黑豆发芽率的抑制率小于绿豆.无论是发芽率还是萌发质量,黑豆的半抑制浓度均大于绿豆.总之,低剂量的砷可以促进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大于5mg kg-1的砷则抑制种子萌发,砷毒害导致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质量降低,萌发延迟,豆芽变短;黑豆种子的耐高水平砷毒害的能力比绿豆种子强.  相似文献   

4.
豆奶是一种营养型、天然型饮料,由于富含植物蛋白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可与牛奶相媲美,所以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国内豆奶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现有的豆奶设备一般为30—50万元的大、中型生产流水线,不适合在广大城乡推广生产,所以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方还喝不到美味可口,风味各异的豆奶饮料。  相似文献   

5.
以四种不同产地的黑豆为原料,经过人工去皮得到黑豆种皮.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豆种皮花色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四种产地黑豆种皮花色苷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提取时间为20 min时,绥化产黑豆种皮浸提液中花色苷的质量比最高,为2.668 mg/g;提取温度为60℃时,大连产黑豆种皮浸提液中花色苷的质量比最高,为2.113 mg/g;料液比为1∶50时,五常产黑豆种皮浸提液中花色苷的质量比最高,为3.035 mg/g;提取剂体积分数为40%时,五常产黑豆种皮浸提液中花色苷的质量比最高,为2.617 mg/g.  相似文献   

6.
植物蛋白饮料的营养,加工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植物蛋白饮料中调制型豆奶和发酵型酸豆奶为例,先从营养成分,生理功效等方面说明其营养价值,然后综述了豆奶和酸豆奶的加工工艺及植物蛋白饮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黑豆作为原材料发酵制成黑豆丹贝,再将黑豆丹贝切片进行油炸,制成休闲食品并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以及保质期的确定.结果为:1)油炸黑豆丹贝的最优制作工艺参数为油炸时间2min,油炸温度180℃,切片厚度2mm,且各因素对指标因素的主次为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切片厚度.2)油炸黑豆丹贝经真空密封包装,25℃保藏,80d时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825和0.2189,符合国标,90d时菌落总数为7.2×102 CFU/g,大肠菌群检测无产酸产气现象,大肠菌群记数(MPN/100g)≤30,符合国标,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8.
黑豆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豆作为药食同源的物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本文针对目前黑豆营养价值、功能特性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对黑豆的深入研究,将为以黑豆为原料的产品研制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豆奶是一种需求量较大的大众化饮料,目前采用玻璃瓶包装,其缺点是包装投资较大,周转慢,运输困难,流通距离短,消费者饮用不方便.介绍了用一次性塑料饮料杯生产包装豆奶的工艺方法.杯装豆奶成本低,生产、销售、运输、饮用都很方便.必然是玻璃瓶豆奶的替代产品,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酸豆奶是以豆奶代替牛奶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的酸凝豆奶食品.酸度可达40°T,pH值至3.5,凝乳状态好,酸豆奶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黄豆、黑豆、绿豆、豌豆、花生和脱脂奶粉为原料,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经发酵制成的一种新型保健固体酸奶.通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确定该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为:豆乳:牛奶=4:6,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剂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42℃.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了大豆的脱腥处理,豆奶的制作以及酸豆奶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摘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浆及其原料中的钙.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样品的稀释比例和消化酸用量.研究了氧化钢溶液对豆浆中钙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豆浆与水稀释体积比为1:3;10 mL稀释后豆浆和豆粉样品的消化酸用量分别为30 mL和35 mL;在豆浆加工中,钙的损失率为10.4%;加氧化钢后检测灵敏度达到0. 136μg/ ( mL·% ),检出限低至0.01 μg/mL,回收率为98.1 % .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其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The Application of Tea Dyeing to Sil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getable dyes are eco-friendly throughout the full production process. A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the properties of dye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black tea and the tea tree cultivated and used in Jiang Nan area of China. The extracted dyes are applied with and without mordants on silk fabric and the dyeing properties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7.
研究混合乳酸菌发酵豆浆制得酸凝豆腐.研究了豆浆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食用胶对制备酸凝豆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酸凝豆腐的最佳条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接种量(菌种CYY-122与SVV-21的比例为1∶2)为豆浆体积的4.0%,卡拉胶的添加量为1.4%,培养时间为5,h,培养温度为39,℃.在该条件下酸凝豆腐的凝胶强度为25.6,g/cm2,持水率为69.82%,水分含量为84.34%,蛋白质含量为6.67%,呈白色、乳白色,有豆香味,无异味,块形完整,软硬适中,有弹性,均符合GB/T 22106—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玉米淀粉、大豆蛋白、糊精、变性淀粉等植物性原料替代奶粉 ,对冰淇淋生产的配方进行试验 ,考察产品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性能 ,筛选出用植物蛋白替代奶粉生产冰淇淋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