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内在要求的社会思维范式,具有自身思维的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调发展性等基本特点。当代系统思维是科学发展的思维基础。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属于系统思维发展观,具有发展思维的开放性、人之主体性、人之动因与目的性、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整体的协调性和有序调控性等系统思维特征及其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复杂性工程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程是规模庞大,要素众多,是多种工程技术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内在机制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工程系统。复杂性工程观用系统思维方式分析现代工程问题,强调技术方法应用的综合性,强调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解决现代工程问题,必须从复杂性工程观出发,才能使工程开发活动得到有成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系统自组织思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系统自组织思维是在当代人类实践基础上,在系统科学尤其是系统自组织理论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在整体地否定单质点思维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系统自组织思维以揭示客观世界中各类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存在方式与重要作用为主要特征。其对于人类的实践与认识活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活动模式。本文对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直观感知阶段、形而上学阶段、辨证思维阶段、系统思维阶段。系统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汲取了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新养分,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全面创新与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理性反思的产物,是系统思维的具体运用和深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发展的思维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以往的分析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从以“孤立实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为中心、尤其是以复杂系统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组织的复杂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是一种社会现象 ,具有复杂特性 ,组织管理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外学者都对复杂性科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现代组织管理模式 ,必须基于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 ,运用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相结合、还原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把组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起来 ,把学习型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结合起来 ,把保持管理与创新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地学系统思维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学系统思维成为现代地学研究和发展重要的思维背景。从地学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 ,人们关于地球、地球科学和地学研究方法等的观点出现了新的变化 ,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系统认识与系统改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系统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对哲学,社会学等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系统科学对经济、技术的发展战略,社会的发展规划,工程计划等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尤其对我国当今的改革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取决于确定战略的工作者,制定规划计划的管理者,驾驶改革的改革家对其对象的系统认识(或认识的系统性程度)。什么叫系统认识,系统认识的特点,系统认识与系统原理的联系与区别,系统认识与系统改造的关系等,这即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相似文献   

9.
大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信息、控制与系统》系列教材之一,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陈禹六副教授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成为“大系统”。如仍采用经典控制理论或现代控制理论来分析、解决大系统问题,则碰到了困难。因此,从6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大系统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人们迫切希望有一本好教材,一本实用的科技参考书。陈禹六副教授编著的这本书可望满足读者的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思维研究在从"硬系统思维"转向"软系统思维"的过程中遭遇一大挑战,即建构主义的认识难题。如何突破该认识难题的藩篱重申本体论的首要地位,是系统思维研究的重要着眼点之一。本文聚焦于批判实在论这一系统思维的新近发展动向,引入明格斯的系统哲学思想,从机制、因果关系和社会系统三重维度对系统思维的本体论问题予以分析,试图通过系统思维与批判实在论相融合的路径,对该认识论难题予以回应,并最终为系统思维的本体论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包括网络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研究“超越还原论”的科学思维模式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以及现代军事实践更加趋于“合”的现状;探讨了科学思维模式和相应的科学理论、技术工具用于军事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并阐述了网络科学对于军事理论研究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指挥员指挥决策的思维活动是作战指挥的核心内容,科学理论思维模式是科学认识的加工厂,是影响作战决策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作战指挥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首先从科学理论思维模式发展的演变历程来阐述现代科学思维模式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科学理论思维模式对作战指挥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提出联合作战指挥员应该具有的现代科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范式是科学活动革命性的探索计划和解决难题的范例。袁隆平创立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思想方法具有范式的品质。本文,运用辩证系统思想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袁隆平遵循现代基因育种规律进行杂交水稻育种栽培的科学历程,揭示出"思想方法"与"科学飞跃"之间的真谛,特别是揭示出从源头上创新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思想方法,与引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理论和实践飞跃、掀起了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思想方法范式系统真谛。由此,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思想方法范式系统"新概念,并着力建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思想方法范式系统,即杂交水稻育种栽培的观念技术创新思想方法、形式技术创新思想方法、形象技术创新思想方法、中试技术创新思想方法和实践技术创新思想方法的范式系统。这一范式系统理论,不仅丰富了从理论到实践飞跃的思想方法范式宝库,而且是一个引领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和谐”总是系统的一种特征,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和谐”的实质内容;研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也要注意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和谐社会”,是内部结构合理,人、社会、自然相互统一,社会性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现的社会思维自组织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现作为社会创新思维活动存在三个基本阶段 ,即科学发现的潜思维阶段、趋显思维阶段和显思维阶段。在科学发现的潜思维阶段存在着思维创新活动的微观涨落机制。这种涨落表明了对传统的社会常规思维平衡态的的偏离或挣脱。在科学发现的趋显思维阶段 ,这种思维创新的微观涨落在远离常规思维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不断因非线性运动的作用而得以放大与扩展 ,形成思维创新的“巨涨落” ,从整体上进一步摆脱和远离传统常规思维平衡态 ,推动着科学发现的自身思维创新系统向新的有序化社会创新思维系统演进。在科学发现的显思维状态 ,各种思维主体彼此相互融合、相互协同 ,在新的层次上形成了以新的科学思维范式为核心的社会创新思维有序化结构即思维创新的社会耗散性自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做好项目决策的重大课题。正确的决策,不仅决定于领导干部的战略思想,多谋善断,以及对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方法的掌握,更决定于现代项目决策机制——自组织机制的创立,使决策成为具有自反馈、自调节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围绕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难题,从电磁学创立到应用的系统研究中,提出"原始技术创新思维方法范式"概念,同时阐述了它的科学内涵,并联系企业自主创新实际,着力系统地阐述怎样从根本上建构起自主创新的原始技术创新思维方法范式,即从源头上创新方法,确实建构起观念技术创新、形式技术创新、形象技术创新、中试技术创新和实践技术创新的思维方法范式,再飞跃到创新实践,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原始技术创新思维方法范式理论是现代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法宝,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独立思考在于能够超越感性生活的表象世界而对客观规律获得真知,并对于真正"好"生活进行合理构建。独立思考并非脱离客体而抽象存在,而是需要将主观观点通过语言进行"外化"获得客观肯定。运用系统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所以独立思考精神的塑造离不开现代性系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科学蕴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系统辩证学所揭示的系统演化规律出发,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科学蕴涵”,认为系统演化的“整体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蕴义;“差异协同律”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从系统“自组织涌现律”和“整体优化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系统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