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探究合作教学对特殊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把合作教学运用到高校体育保健班课程,推动体育保健班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特殊群体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结果表明:特殊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普通学生;身体状况不同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合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特殊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刘宁 《科技咨询导报》2014,(26):142-142
体育教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体能。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育知识。该文主要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学进行探究。重点叙述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了了解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合作学习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等举措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探讨合作教学法应用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主要教学优势.实验研究表明合作教学法是非常适合于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克服和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课的缺陷和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竞争能力,形成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良好品质,为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黑河学院中俄合作办学体育教育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俄体育合作办学学生普通话、教态、体育专项技能、示范技能水平相对较高,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讲解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指导纠错技能水平一般.实施体系化教学技能培训与考核制度、提高学生教学技能认知、创建实习实践平台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势,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建蓉 《科技信息》2011,(21):I0227-I0227,I0260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养成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学生的智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从发挥团队合作、感受团队精神、体验团队成功带来的快乐三方面来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杨丽 《科技信息》2011,(7):281-282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三种形式。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创建合作学习课堂情境,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优化教学方案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案设计合理,切合教学实际.它既能提高学生"创意 艺术 体验 合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行为的社会性,推进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接轨,还能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喆 《科技咨询导报》2014,(30):155-155
体育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体育教学相关模式也有了一定变化。合作教学被广泛应用。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交友互助,相互激励和影响,在合作规则的约束和自主探索下,对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内涵、基本要素等的探索,使合作学习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够较为完善地结合,把合作学习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推动体育教学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