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AMI患者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血管再通率。结果12例AMI患者溶栓再通率85.7%,5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1例,再通率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选用国产r-SK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AMI患者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血管再通率.结果 12例AMI患者溶栓再通率85.7%,5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1例,再通率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患者选用国产r-SK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否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链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加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d,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89.1%,35d内无一例死亡。出血发生率15.8%,无脑出血病例。无过敏发生。低血压31%(1/31)。结论: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降低死亡率,未增加不良反应。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12h以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rSK150万u+5%G S100ml60min静脉滴完;对照组30例,给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3.3%,对照组无1例出现血管再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组胸痛消失出现在治疗后2±1.2h,CK-MB酶峰出现在发病后12±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治疗组出现镜下血尿5例,无严重出血者,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有2例发生低血压。结论:国产重组链激酶为治疗心肌梗塞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1材料1.1一般资料自1992年7月—1995年12月间,经静脉溶栓的AMI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前间壁心梗34例,广泛前壁”例,下后壁24例,高侧壁5例。溶栓距发病平均时间是4.5±3.5小时。1.2时间血栓形成时间越短,溶栓再通的机会越大,2h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为80~90%,4h为70~80%,而6h内为60%左右,6-12h为30-50%,12h以上再通率不足10略。且12h后心肌缺血坏死已不可逆,即使冠脉再通也涌挽救心肌,且再通后易于心脏破裂。故溶栓时间建议在12h内,但越早越好。2方法2.l溶栓前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2.ZUK,150万…  相似文献   

6.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系施行越早则疗效越好。很多医院仅对发病6小时以内的患者施行溶栓疗法。尤素福等报告.超过6小时以上的晚期溶栓疗法仍可使AMI患者死亡率降低28%。从而提示晚期溶栓疗法仍可能是有益的。 晚期溶栓疗法疗效的机理 准确确定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发生时间常常是很困难的.对于胸痛性质不恒定者则更难。通常把胸痛开始或开始加重时作为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的时间.对于在晚期溶栓疗法的研究中的某些病例,也可能在其冠状动脉闭塞前的时间系心绞痛发作,而被误作为  相似文献   

7.
曹雯 《甘肃科技》2002,18(1):96-96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已日趋完善.本文旨在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已日趋完善.本文旨在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1 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 早在1921年Herrick就断定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塞。1986年Dewood等对51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冠脉造影显示相关血管完全阻塞率在发病0~6小时占81%(320/368),6~12小时占68%(58/85),12~24小时占64%(41/64)。其中96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时取出栓子,冠状动脉可恢复正常,被取出的栓子经手术与病理所见,证实上述完全阻塞血管89%为新鲜血栓,11%血栓缺失,认为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5年11月至1997年4月应用东菱克酸酶延迟溶栓治疗超过尿激酶溶栓时间(12小时)的急性心肌梗塞3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选择经体检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发病时间>12小时;持续脚痛,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年龄不限;无近期内活动性出血或出血性疾病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9~78岁,平均58.3岁。溶栓距发病时间:12~24小时24例;24-48小时8例。梗塞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问壁10例,前壁8例,下壁6例,下壁合并右室4例。1.2观察方法及监测项目本组病人均住CC…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同时期静脉溶栓后临床间接指症的观察,说明早期溶栓的重要性。方法比例静脉溶栓的病人中,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4小时、4—6小时、6-12小时三组,比较再通后∑ST段下降率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再灌注心率失常出现时间以及CK—MB峰值时间的变化,同时比较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三组比较∑ST下降率时间分别为80.4±23.2分钟、110.2±28.9分钟及124.8±27.6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0.6±18.7分钟、130.4±16.6分钟及160.3±15.9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心率失常出现时间分别为90.5±30.1分钟;92.1±27.8及91.4±28.3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K—MB峰值提前时间分别为540±30.9分钟,600±28.7分钟及700±29.4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1.4%、69.1%、40.3%(后者与前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0%、4.8%、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顿抑心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10例溶栓后冠脉再通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针每次30ml静滴,1次/d,连用3周。结果再灌注后心肌均表现不同程度顿抑现象,两组顿抑程度并无显著差异(P〉0.1),但随着时间推移追踪观察发现治疗组顿抑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对溶栓后再灌注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顿抑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DSA机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并溶栓治疗 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术后继用尿激酶巩固疗效 ,用脑保护液防治脑组织损伤。结果 :阻塞血管再通率 91 7%(11/ 12 ) ,完全再通 5例 (41 7%) ,部分再通率 6例(5 0 %) ,未开通 1例 (8 3%) ;临床有效率为 83 3%,其中基本痊愈 4例 (33 3%) ,显著进步 6例(5 0 %) ,无变化 1例 (8 3%) ,死亡 1例 (8 3%)。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溶栓时机越早越好。在限定时间窗内 ,控制药物剂量和速度 ,控制血压 ,应用脑保护液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动态检测了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前后24小时内,纤溶酶原(PIL),a2纤溶酶抑制物(a2PI)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活性或含量变化。结果:AMI患者经油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LG、a2PI活性均迅速降低,2小时后则逐渐回升,两者是同步变化趋势,TDP含量迅速增高,至24小时时,仍维持较高含量。而uk治疗前后,AT-Ⅲ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或静脉内注入溶栓剂如链激酶,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从而改善左室功能。这二种方法获得效果基本相同,而静脉内给药却更实用方便。作者对403例疑为心肌梗塞病人(男性277例,女性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适于静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病例的标准是(1)疑为心肌梗塞的胸痛(2)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入院者(3)入院时和症状发作后至少30分钟,心电图标准导联ST段抬高1mm或心前导联抬高2mm。不符合的标准是(1)脑血管病(2)消化性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其他疾病史(3)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4)4周前曾作手术治疗(5)心肺复苏术或治疗开始前中央血管插管术(6)以前曾列为试验对象或曾用过链激酶治疗(7)有房颤的瓣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血管再通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本文对我院在1991年7月至1994年12月间施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10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比较了冠脉再通组和冠脉未通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结果表明冠际再通可明显地改善AMI病人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示冠脉再迈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Lys-Sepharose4B柱上用人纤溶酶原(HPg),链激酶(SK)和对氨基苯甲酸对脒基苯酚酯合成新型溶栓药物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APSAC)的一种新方法,该法使APSAC的纯度和收率大为提高,分子量为130000,体外有明显溶栓效果,在兔体内半衰期8.8h.用同方法制备的未经修饰的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PSAC)在兔血浆内半衰期仅为12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11例AMI患者发病时肌钙蛋白I(CTnI)变化,并与CK—MB加以比较。结果:CTnI测定较心肌酶学检测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对AMI有高敏感、高特异的生化指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早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AMI的早期诊断一直以CK—MB为“金标准”,但在AMI发作6小时内阳性率较低且对心肌特异性并非专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发生率高,也是AMI致死的主要原因,属外科急症,姑息性内科治疗常不能凑效,需尽快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基础上心导管检查,一旦确诊,急诊手术修补间隔缺损,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最大努力开展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溶栓疗法,尤在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应为AMI治疗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