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的9种晋产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试管植株为材料,用CTAB法提取北柴胡试管植株叶片的总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非特异性扩增,计算了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从20条随机引物中挑选出3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OPC-8、OPD-8和OPE-10,共检测出22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条(占82%).结果表明,9种北柴胡试管植株间均存在不同的遗传差异,根据绘制的聚类图可将9种不同类型的北柴胡聚类为4组.说明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一定程度反映出不同类型晋产北柴胡之间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对产自甘肃陇西的1种栽培柴胡、礼县地区的1种栽培柴胡、1种野生柴胡以及产自山西万荣的2种栽培柴胡的根和叶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西地区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低,韧皮部相对含量高,韧皮部占根半径的6/7;甘肃礼县地区的野生柴胡和栽培柴胡以及山西万荣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都很高,韧皮部相对比例低,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分别为1/1、3/5、1/2和1/2.另外,所取5种柴胡样本的叶结构相同,只是叶的大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河南产香茶菜属6种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于RA PD扩增,共扩增出8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9条,占68.81%.对得出的结果用SPSS12.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产香茶菜不同种、同一种的栽培和野生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的差异要大于种内.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香茶菜属6种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为中药材冬凌草的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栽培性状优良、较有代表性的 4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 ,将其自由丝状体采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 ,用 2 8个随机引物在 4个品系中共扩增出 2 1 5条DNA片段 ,其中 2 3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图谱在 4个品系中是特异性的 ,可以用于品系鉴定 .RAPD图谱的统计结果表明 ,这 4个栽培品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而且在单孢子形成能力上差异较大者 ,其遗传距离也较远 .  相似文献   

5.
65个菊花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技术, 对65个菊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6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244条清晰可辨的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178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72.95%,揭示了菊花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多数瓣型相同的菊花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地域来源与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花色与聚类结果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并优化适合向日葵的Pst Ⅰ 和Mse Ⅰ 组合的AFLP 技术体系, 为下一步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对向日葵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酶切连接体系和选择性扩增程序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并对适合向日葵AFLP 分析的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模板DNA 的提取采用改进CTAB 法, 酶切连接采用一步法反应14 h, 在选择性扩增体系20 μL中, Mg2+和dNTP 浓度分别为2 mmol/L 和0.3 mmol/L, 选扩引物的浓度为0.6 mmol/L, 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为30 倍。同时筛选出了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48 对适合向日葵AFLP 分析的引物组合。  相似文献   

7.
松属树种种苗鉴定中AFLP指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是高效而可靠的标记技术之一,特别对于那些基因组序列信息很少的物种更为有效。笔对基因组较大的松属树种的AFLP实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松树树种AFLP分析中DNA酶切、引物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的优化实验程序。结果显示.预扩增反应中利用选择碱基数不同的预扩增引物(E/M 1,E/M-2)制备的模板对后续的选择性扩增结果没有显影响;在选择性扩增反应中,对碱基数目选择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分别测试了15个E-3M-3引物组合,6个E 4/M 3引物组合及15个E 3/M 4引物组合。对于有相同选择碱基数的引物.扩增结果随选择碱基的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据总的扩增结果发现,选择碱基增加时.扩增谱带数明显减少,谱带清晰度增加,即当选择碱基增加到E引物末端时(M十4/E 3),大多数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数要比选择碱基增加到M引物末端(E 3/M 4)的引物组合扩出的谱带数少且带型清晰。总体来看,E 4/M 3的引物组合比较适合于松属树种的AFLP分析。笔还利用单株树种子的胚乳组织对AFLP标记的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所用的两个引物组合获得的标记中,约有30%左右的分离标记.分离标记中偏分离比例约为6%。另外.选用3个松属树种对选出的14个AFLP引物组合进行的验证显示,这些组合在不同种间均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说明在不同松属树种中筛选出的引物组合可以为其它松属树种AFLP分析引物组合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叶柴胡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生的大叶柴胡为材料,通过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在DNA水平上分析野生植株和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从13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7个引物,对它们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胡愈伤组织与野生苗相比出现了DNA水平变异.  相似文献   

9.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标记对8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UBC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其中3个引物提供的RAPD标记可将8个自交系逐一加以鉴别。12个引物对8个自交系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占95.1%)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带,平均为3.4条带。不同自交系之间的RAPD遗传距离在0.13~0.85之间,平均为0.42。按UPGMA方法可将8个自交系聚为2大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