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第一部童话集中最家喻户晓、最受小朋友主欠迎的童话之一,先后出现了14个汉译本。比较巴金译本以及苏福忠、张敏的译本,苏、张译本比巴金译本更胜一筹的原因在于其充分展示了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三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先生在《家》、《春》、《秋》三部曲中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着墨最多、倾注感情也最多 ,通过他们三兄弟不同的性格 ,以其产生的不同命运 ,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活动在"公馆"这一空间意象之中,"公馆"成为解读巴金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旨在以《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和《憩园》中的杨公馆为例,从公馆里的生活秩序、婚姻爱情和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一重要意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5.
巴金小说中的排比,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巴金的小说中,使用最多,效果也最好的,是由句中谓语构成的排比。《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可怜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高老太爷新死,为了避所谓“血光之灾”,他的妻子必须到荒凉的郊外去生孩子,结果因难产而死,妻子的尸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150篇,42万字,大部分是对"四人帮"及现实中的封建流毒的批判,既有悲壮的怀人之作,也有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追忆;既有出访海外的深切感受,也有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正如巴金所说,他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就是要"酬答友情","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朴实,自然,流畅,清新刚健,是《随想录》语言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觉慧真正爱的是瑞珏和琴这样的小姐,但她们一个成了大哥的妻子、一个成了二哥的恋人,他乃暂时移情于眼前的丫头鸣凤。觉慧和鸣凤之间所谓的爱情不仅是高公馆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且也是存在于世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普遍关系。  相似文献   

8.
《烽火》周刊是1937年抗战初期巴金、茅盾等四社同人在上海创办的同人刊物,其后发展成为"商业杂志",曾畅销一时,成为当时的一个传奇。巴金对《烽火》周刊的创刊、发展、发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文学界、史学界对此关注较少,难免遗憾。我们从"巴金作为发起人、创办人和发行人在《烽火》周刊的诞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巴金坚持抗战思想对《烽火》周刊团结文艺界同仁共同声援抗战刊物理想的影响;巴金刊登在《烽火》周刊上的作品如何践行其办刊理想,丰富其作品内容"等三方面探讨巴金与《烽火》周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丹晨的《巴金全传》充分展示了巴金孜孜不倦探求真理的过程,揭示了巴金纯真、执着、正直、善良的品格,是理解和认识一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传记著作.陈丹晨在对《巴金全传》的书写中无意识地显示了自己执着、耿直的个性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他走进了巴金的心灵深处,写出了真实的巴金.透过《巴金全传》,可以看到传记作者陈丹晨与传主巴...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家》,是反对封建、赞美民主、歌颂青春的进行曲和颂歌,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第一曲,也是作者心爱之品。它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尤其是青年爱不释手,最喜阅读。《家》不但选作大专学校的教材,不断搬上银幕和荧屏,而且翻译为外文,在国内外上演,称誉甚高。据悉最近《激流三部曲》又拍摄为电视连续剧。读者为什么这样喜爱《家》呢?巴金自己曾说过:“我在多数作品里,也曾给读者指出崇高的理想,歌颂高尚的情操,说崇高、说高尚也许近于夸大,但至少总不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方面对巴金的《家》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对比阅读:(1)想逃避家庭影响的巴金在《家》中留下了对家族的深深留恋,而向往祖光荣光的福克纳却在《喧哗与骚动》中成功地消解了家族的梦魇;(2)巴金《家》的成功与缺陷均根源于那与指向未来的时间维度和一致的"青春情怀"、而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长处与不足亦缘于那与指向过去相一致的"暮年意识";(3)《家》关注的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家庭制度的罪恶,是一种现实关怀.《喧哗与骚动》则是对家庭结构中人的存在境遇的形而上思考.是一种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14.
《名牌魔笔》是饶远的又一个童话集。这个集子里就有一个故事叫《名牌魔笔》,叙述一个语文不及格的小家伙马乔乔在走过一段弯路后终于驾驭着“创造型”魔笔创造出自己的童话处女作的经历。饶有兴趣的故事表现了这样一个哲理:创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复述别人的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创造。饶远以它为自己的集子的总书名,无异于自谦地声明,自己正如马乔乔一样,  相似文献   

15.
我仍在思考 ,仍在探索 ,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 :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 ,再活一次 ,再活一次 !———巴金要理解巴金的《电》 ,我以为不能离开《爱情的三部曲》中间加入的一个非常短的故事《雷》。或者可以说 ,《雷》和《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 ,我想说 ,德这个人物 ,尽管在小说《雷》中已经牺牲了 ,但伴随着敏的叙述和慧的回忆 ,他还是不断地在《电》中间闪现 ,仿佛一个幽灵一样。小说《电》里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我觉得不是敏 ,或者佩珠 ,而是这个从来不出场的德。其次 ,《电》中出现的故事和人物似…  相似文献   

16.
觉新是巴金小说中颇具典型的一个人物,这一人物形象显示历史的永久性的价值。觉新的性格具有矛盾的双重性,其产生的根源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巴金先生在《爱情三部曲》的前记里写道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样的两句话 :‘我不怕……我有信仰。’”反复阅读巴金先生自己亦喜爱的小说《电》 ,我感觉这句话就是对这篇小说最贴切而精辟的注脚。换言之 ,《电》的灵魂即为信仰。小说从始至终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人的神化”。看这篇文章 ,有时觉得像是在读一篇神话。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怀着无限高尚的理想和纯正无邪的信仰 ,为之“六亲不认”(篇末佩珠毅然坚持不去S地料理父亲之事 )、“抛妻弃子”(雄与同居仅两个月的碧的生离死别 )、“舍生忘死”(此例更是不胜枚举 )、前仆后继。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8.
认同·模仿·契合·超越──《爱情三部曲》《罗亭》合读金宏宇巴金研究中有许多猜不透的艺术之谜,《爱情三部曲》就是其中之一。早年,巴金曾把这部作品视为他自己最珍爱的作品,但在后来巴金的大量创作回忆录中却对它只字不提。作家的慎独讳莫如深,研究者的冷谈也令人...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就曾听说过佛祖释迦牟尼因感怀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种种苦恼,历经六年的苦行修炼,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想七七四十九天而觉悟成道的故事;也曾读过巴金所著《鸟的天堂》一文,向往文中描述的树长青,根相连,鸟千只,游人陶醉的美景。菩提树和《鸟的天堂》里的那株巨树就是两  相似文献   

20.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