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认识不足、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以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价值为研究对象,借鉴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应用机会成本法、分析综合法、影子工程法分别估算河道生态基流的机会价值、功能价值以及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时所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的机会价值约为7.06亿元/a,功能价值约为11.72亿元/a,河道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时所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约为10.27亿元/a。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应对生态基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滨河景观生态建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宝鸡滨河景观生态建设评价,为宝鸡环境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公众调查问卷以及模糊统计方法.结果 滨水区生态功能以及人工湖水面景观的可持续性差,开放空间系统性不足.结论 渭河人工景观美感好,但生态自然恢复功能差,应从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考虑,进行渭河滨水景现建设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渭河流域环境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以期为改善和研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分析渭河流域环境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渭河流域环境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区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渭河流域环境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渭河流域环境研究的重点区域是渭河流域中游段,即宝鸡峡—咸阳铁桥段,次重点区域是渭河下游段,即宝鸡—潼关段,非重点区域是渭河上游段,即渭河源头—宝鸡段。结论应加强渭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环境研究工作,增强不同流域段相互关系的研究,对重点区段的环境研究应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渭河盆地地热井气样分析成果,结合地质分析,发现渭河盆地地热井中广泛发现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有关的热解-裂解煤型甲烷气及有机成因CO2气,区域地质和地震成果也佐证了渭河盆地基底存在上古生界地层.因此,前人认为渭河新生代盆地以渭河断裂为界,北部为下古生界,南部为元古界基底,不存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基底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渭河...  相似文献   

5.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98~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在流经宝鸡市区胜利桥和卧龙寺断面时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11):1852-1857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滩地对河道交汇区水动力特性以及物质输移的影响,建立了含滩地河道交汇区的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滩地对交汇区水流结构及污染物横向掺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汊滩地引起的侧向入流垂向动量重分布,对交汇区的双螺旋流结构,污染物横向扩散范围以及掺混层的位置、形态特征和宽度等均有显著影响;支流侧二次流强度和范围随着滩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滩地展宽使支流侧二次流向左岸偏移、强度增大;污染物混合程度与二次流密切相关,二次流的强度、位置和范围均对物质掺混速率有重要的影响,二次流的强度越高、范围越大、位置越接近掺混层,污染物掺混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5-2010年渭河宝鸡-咸阳6个断面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因子DO,BOD5,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宝鸡段虢镇桥和咸阳段兴平NH3-N污染较为严重,咸阳铁桥CODMn污染最严重,远远高于宝鸡段;1995年之后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1995年和1996年最为严重;2002-2004年水质污染程度仅次于1996年,2004年之后水质有明显改善趋势,特别在2008年之后。分析其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易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分析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评价其生境敏感性。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高等植物共6930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13种,受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63种。贵州的生境敏感性的分布主要以高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93579.40km2,比例占53.15%;其次是不敏感区域,面积为39071.14km2,比例占22.19%。贵州省生境敏感性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黔东南,黔南和黔北的生境敏感性较高,而黔中、黔西南和黔东北的生境敏感性较低。生境敏感性与高程相关分析发现,贵州的5个敏感性分类等级区都主要分布在500m~2000m之间,其余高程范围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1.
宝鸡干旱及其灾害分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宝鸡为例,在分析干旱及其灾害地域分异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干旱的因素以及干旱的危害程度,防旱减灾的主要措施,将宝鸡划分为7大区域:(1)秦岭山地中旱区;(2)渭河南原丘陵重旱区;(3)渭河平原中旱区;(4)渭北台原重旱区;(5)千陇河谷地中旱区;(6)北部千山低山丘陵重旱区;(7)西北部陇山山地中旱区。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可拓工程方法中物元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综合物元模型,运用综合评判物元理论模型对渭河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定.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不同地段水质状况不同,宝鸡至西安段水质较差,西安至渭南段水质存在恶化趋势.评定结果与现场调查资料相一致.该方法模型简单,评价结果可靠,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表4,参10.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是引人注目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它的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是其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课题.回顾了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的过程,总结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深化的方向.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较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塬区地貌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历史时期渭河河谷地貌的演变,研究了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河道变迁,提出了黄土高原的侵蚀期,得出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历史、侵蚀速率.今后的研究应应用现代研究手段,以长时段、短周期、高分辨的研究为研究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渭河流域陕西片的水环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经陕西境内的渭河干流主要断面的流量逐年减少,而入河污染负荷却保持着增加趋势,导致渭河水质超标严重这一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渭河流域陕西片的降雨特性,并以降雨形式、地表特性(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土地利用)、地形特征等因素为基础,利用SCS模型进行了流域产流量的模拟计算。从降雨量与产流量的关系表明,单场降雨量小于6 mm时较难产生地表径流;由于流域片内除径流外没有可以利用的其他水资源。提出了改善渭河水质须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和增加河道流量并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反演宝鸡市市区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研究近20年来研究区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和分布特征,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合理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方法利用1995-2015年Landsat 5TM和Landsat 8TIRS影像数据和气象台站资料,采用GIS和RS技术,实现对渭河阶地型城市——宝鸡市地表温度(LST)的反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岛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分析LST与NDVI,NDBI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与结论宝鸡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场分布及延伸与宝鸡市空间扩展布局相一致,热岛范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低温区和次中温区面积减小,相应的次高温和高温区面积增加,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在渭河阶地型城市的空间格局上,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与NDB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太湖水网地区河网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度高,河道比降小,水流流泄不畅,极易造成内涝灾害.但由于河流众多,水面面积大,河网的调蓄能力也相当可观.以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采用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太湖河网的调蓄水量.经计算表明,太湖流域的河网调蓄水量约为太湖调蓄水量的50%,对缓解太湖洪涝灾害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宝鸡市为例,将城市休闲保健游园环境中空气负离子(NAI)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浓度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遴选最佳城市休闲保健游园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近距离的休闲保健游园场所.方法 用KEC-900正负离子测试仪测定中华石鼓园(Shigu Park)、宝鸡市植物园(BotanicGarden)、周礼文化主题公园(Chou Li Cultural Theme Park)、渭河生态公园(Weihe Ecol.Park)、杨家山农业观光园(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渭河公园(Weihe Park)的NAI浓度,与室内(Rooms) NAI浓度进行比较,遴选出宝鸡市区有益于人体保健的休闲游园最佳环境.结果 观测结果显示,中华石鼓园NAI浓度最高,平均为1 515个/cm3(n=385);其次是宝鸡植物园,平均浓度为1 071个/cm3(n=136);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和渭河生态公园NAI平均浓度分别为884个/cm3(n=149)和825个/cm3(n=156);杨家山农业观光园NAI平均浓度为544个/cm3(n=157),渭河公园的NAI浓度平均为495个/cm3(n=168),分别是室内NAI浓度(366个/cm3,n=130)的1.35~4.14倍,而且上述6处游园环境和室内环境NAI浓度,在P=0.005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城市公园环境是市民最好的休闲保健活动场所,中华石鼓园和宝鸡植物园,相对其他游园环境NAI浓度更高(>1 010个/cm3),相当有利于健康,不失为宝鸡市区休闲保健的最佳游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的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3%。由于众多的人口 ,较低的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越趋恶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对策 ,其目的是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振兴地方经济寻找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8年和2007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中牟县农业景观格局动态,采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尝试对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研究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地表温度对此动态有明显响应.不同景观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1988年旱地景观和2007年未利用地景观的地表温度均比河渠高出10℃以上,而本研究区建设用地景观对地表温度影响作用偏小.距河渠景观较近的廊道缓冲区平均地表温度较低,而趋向道路中心线时其缓冲区的地表温度升高.研究表明,相比前人在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研究所得结论,农业景观格局对区域热环境有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峡库区次支河流浮萍泛滥日益严重的现状及相关需求,阐述了三峡库区次支河流浮萍泛滥的现状,研究了三峡库区次支河流浮萍泛滥的各种危害,重点分析了污染水质、威胁饮用水安全、遮盖河道、阻碍通航、滋生病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等危害,提出了浮萍治理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