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晖 《科技信息》2011,(27):I0257-I0257,I0316
高职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的重要使命,高职体育教育不应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广泛的社会体育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提供终身受用的生存与发展的身心财富,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参与到各项工作挑战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如何看待体育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关系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体育教育除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与原则外,重点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运动意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校本教材,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确保高职体育教学科研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职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09,(32):I0187-I0187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高职体育教学也应与其一致,充分体现出它的职业特.最,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进行分析,也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付雄敏 《科技资讯》2009,(5):204-205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与场馆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林 《科技咨询导报》2010,(25):168-168
现代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的培养,是以兴趣爱好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达到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文中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与专业、职业岗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体育为手段,发展学生与职业岗位劳动相匹配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各职业岗位类型的要求,尝试构建了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强调职业实用性体育应该突出实用性、合理性、终身性,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制、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5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敢于竞争和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人才。”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而思想品德是实现目标的基础。该文就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属于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它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又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性.它是以服务人才的技术为培养目标,整体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培养,对高职院校广泛就业需求来提高补给.“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有着不同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其中学生体育项目内容和所学专业学科与就业工作有着紧密联系.并且通过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职业具备的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专业服务意识的要求都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