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因素对学生情绪及体育课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学生情绪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以及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要求,在“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导下,使教学目的由过去“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改变。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6.
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就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情绪的重要作用,从情绪的引发、维持、调节控制等几个方面讨论学生情绪对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习动机的产生及分类,对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紧密联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 一、学习动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它的作用或功能是起动力作用。学习的动机则是学习的动力,它对学习的进程和效果都很有影响。一个学生有强烈的学习体育的动机,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产生动机的原因是需要。人的需要包括两类:一是生理需要。二是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产生情绪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理,举例说明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影响及其表现形式。提出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培养正确学习动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注意教材合理安排,注意学生情绪特点,利用自我暗示法等以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教育在我们中职生阶段十分关键,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对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对策,培养其体育健康常识和运动兴趣,确保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对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也是终身体育教育在中职生阶段得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充分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容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品质与情感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伴随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其状况如何,不仅反映教学本身的效果,而且关系着现代人才全面培养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学生情绪的激发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贾利  谢有寿 《科技资讯》2006,(36):79-79
情绪是警察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运动情绪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通过自我暗示、自我信任.自我鼓励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采取科学安排教材,改进教法,加强保护与帮助等措施,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授课情绪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影响授课情绪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尽可能地调节转化消极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情绪、意志和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侧重从融洽教学人际关系、激发兴趣、情感交流、成功教育等几个方面 ,阐述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并以体育对情绪的影响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任务目标的恰当设置;培养学生的兴趣;恰当的使用批评和表扬。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创造性的运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情绪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运用"满足需要、尊重差异、情感驱动、安全保障"等策略,不仅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对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培养健康心理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