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据统计,地球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5百万次。可见地震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地质现象,只不过99%以上的地震因震动微弱,除了地震仪能测出外,人一般感觉不到罢了。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平均有1千次左右。7级及7级以上的大地震虽较为罕见,但它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对地震的预测,早就引起了  相似文献   

2.
日本有句俗语说,世界上有四样东西最可怕:地震、打雷、火灾、父亲。其中,地震排在“四怕”之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缘的日本,就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全球里氏6级及以上地震的20%都发生在这个岛国,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000次左右。2011年3月11日,一场导致山呼海啸、山崩地裂的大地震突然袭来……  相似文献   

3.
正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之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发生18次;8级  相似文献   

4.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崪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地震,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一年只有几次。但是,地震一旦发生,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世界地震史上,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有4次,全在中国,其中2次就发生在近一百年里。 20世纪,又是一个震灾频频的世纪。 旧金山大地震拉开了20世纪震灾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据科学数据统计,地球上能够感受到震感的有很多次.每年全球大大小小的地震统计在一起,有500万次左右.人们有感的地震或者造成破坏的地震数量就少多了.6级或者6级以上多一点地震,大概每年200到300多次,7级以上的数字大概是18次上下,8级地震每年大概有1-2次,也可能那一年没有大地震.即便从科学统计的来看,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也是最高.这是中国继1976年后中国受灾程度最惨烈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人统计,每年地球上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地震,而大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之一。那么,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测定的?它一定准确吗?  相似文献   

7.
超级大地震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个世纪世界各地平均发生3次灾难性9级或者更强烈的地震。该研究发表在2008年3月出版的《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唐山大地震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闻学泽  马胜利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346-1350
1976年7月28日沿NE向唐山断裂发生的7.8级大地震破裂很快触发了相邻断裂段上的3次强震.其中,被触发的滦县7.1级地震发生在唐山主震破裂NE端部外侧的近SN-NNE向滦县断裂段上.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表明: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之前的400多年中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复发过程表现出“时间可预报”行为,并可根据这种行为 “预测”第6次地震应大致发生在22世纪上半叶.然而,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唐山主震破裂后约15h即发生了一次7.1级地震,比“预测”的平均时间提前了约160年,强度上也明显超出该段的历史最高.这表明一个断裂段原有的、相对平稳的地震复发行为会因受到相邻断裂段大地震破裂的强烈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并使复发过程呈现局部的非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此提供了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地光     
每逢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便会常常看到"火烧天"——天地雪亮、万物皆红,红光逐渐变为蓝白。可当蓝光闪过之后,地震就要来临了。这种伴随着地震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奇特的自然发光现象,人们常称它为地光。地光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古代的许多书籍中就有记载。例如《震兆六端》中就有  相似文献   

10.
徐继山 《大自然》2010,(3):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似乎地球用它的威力一次次向人类表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从汉代至清代,见于记载的地震有80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有600多次,其中明代以来(1368年后)的大地震除了青藏高原外很少遗漏,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受灾严重。地震发生会导致建筑物大量倒塌,然而许多古代建筑却在数次严重的地震中留存至今,这里面有着不少的诀窍。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英 《科技资讯》2006,(28):76-76
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本文拟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中存在的两个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自然界最可怕的灾难之一。但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大地震(7级以上大地震)一年中大约只会发生20次左右。尽管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多、频率很低,破坏力大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但其冲击力却可使广大地区发生震动。而地震引起的海啸,数小时内就可横越大洋。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大小板块相互挤压、移动和摩擦产生的,多数大地震都发生在三个板块挤压摩擦带上。第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南、北美洲的西岸一直伸展到亚洲太平洋沿岸;第二条是由西向东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地震带;第三条是横越各大洋的海底山岭地震带,它蜿蜒伸展数千里。火山素有“魔鬼的烟囱”之称,亦是人类尚未征服的一种天灾。它喷出的炽热岩浆流能在顷刻间吞没其所流经的一切,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带来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14.
方麒麟 《科技资讯》2007,(10):63-63
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本文拟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中存在的若干个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全球频繁多发的地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海地7.3级和智利8.8级的两次强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人们在担惊受怕的同时,对一些关于地震的事实却知之甚少。1、科学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万次地震。其  相似文献   

16.
《青年科学》2013,(6):4-8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地震的限云总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7-7.9级地震200余次,其中包括8-8.9级地震13次,9级及9级以上地震两次。在此期间,中国就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级8.1级。继五年前的四川省汶川“5·12”8.0级大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那些,大地震为何会频繁发生呢?人类面对地震方面还有着哪些困惑呢?  相似文献   

17.
王新生:日本绝对是一个地震大国。三级以上的地震每天就有四次,全球六级以上的地震大概20%发生在日本。日本有86座活火山,占了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大关县等地相继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二十余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人民币。今年也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周年,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2419万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非常频繁的国家,一年之中大震小震不断,然而他们在地震中的伤亡人数却不多,历史上也是如此,尤其是到了近代、现代科技发达时期更是如此。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级为7.6级,虽然破坏很大,但伤亡人数却不是很多,这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6500多人。其它地震伤亡人数更少,通常不超过三位数,有的甚至没有死亡人数,仅有伤者。就拿最近一次地震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