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膜池与普通土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口地膜改造土池与5口普通土池进行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试验.经过100~110d养殖,结果显示,5口地膜池共2.1hm2,收虾11941.5kg(亩产375.5kg),成功率80%,平均收获65条/kg.5口普通土池共4hm2,收虾3752kg(亩产63kg),成功率仅为40%,平均收获规格79条/kg.试验结果显示地膜改造土池从成活率、生长速度、成功率、产量及水质理化因子控制等几个指标均显著优于普通土池.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池塘底质偏酸、水浅等特殊养殖条件,进行一次性进水消毒、肥塘放苗,利用添加淡水进行养殖水体的排换,避免从外海直接进排水,有效利用沸石粉、生石灰、CIO2等进行水质的改善及消毒,使养殖水体的交换与外海相对隔绝,养殖过程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切断由外海带来的病害水平感染途径,减少病害的危害.在1999年4月15日~10月16日进行的低产池塘、旧塘改造健康养殖生产实验中,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面积7hm2共3口池,第1茬收虾6683kg,平均每1/15hm2产虾61.3kg,第2茬收虾7469kg,平均每1/15hm2产虾68.5kg.  相似文献   

3.
梁志辉  王志成  陈竟敏  杨家林 《广西科学》2009,16(2):203-205,214
为寻找出一条适合广西北海地区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格对虾养殖模式,通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1口,面积0.2hm^2,放养虾苗的体长0.8~1.0cm,共8万尾。经136d养殖,获对虾1403.7kg,平均7018.5kg/hm^2,规格37.4尾/kg,成活率65.6%。产值44918元,扣除生产成本25854元,获利19064元,平均每公顷获利95322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在土池中高密度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28日至1998年1月4日在广西沿海土池中进行秋冬日本对虾养殖试验,试验共设5口虾塘,每口池塘面积0.667hm2 ,底质酸性砂质,池水深可达1.8米,养殖水靠水泵抽取,沿进水渠道引入虾塘,1号-5号虾塘的养殖密度分别为62.4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88.8万尾/公顷,96.8万尾/公顷,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日本对虾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下降和对虾个体的增大而减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日本对虾相比较,高密度养殖试验中的日本对虾的生长缓慢得多,说明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密度日本对虾养殖,很难使日本对虾在常规养殖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5.
于辽宁省盘山县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及其所属的鑫龙湾水产养殖公司开展了海洋钓饵双齿围沙蚕人工繁育、养殖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人工育苗水体120m3,中间育成面积390m2。试验结果表明:沙蚕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73%,幼体成活率达62.5%;5刚节总出苗量1.7亿尾;5刚节至30刚节幼体成活率为43%,建立了面积为66.7hm2(1000亩)的沙蚕资源恢复示范区。调查表明,示范区沙蚕年产量变动于363kg/hm2(24.2kg/亩)--1554kg/hm2(103.6kg/亩),平均为660kg/hm2(44kg/亩),采用低温冷藏和泡沫塑料箱包装能够有效保证钓饵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养殖种苗的新方法,于2003年4~9月在广西合浦山口虾场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2口,大小相等,面积共2.6hm62,水深1.2~1.5m。试验结果是,总产虾蟹3775.6kg,其中锯缘青蟹947.6kg,对虾2828.0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养到成体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达12.8%。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健康精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结合舟山实际,在4口各为0.3hm^2的池塘中采用高密度健康精养试验,经过96-110d后收获7083kg,平均产量5902.5kg/hm^2,成活率71%,饵料系数1.37,利润9.8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95。试验表明,南美白对虾适合在舟山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别添加了100~800ms/kg饲料维生素C的多聚磷酸酯(LAPP,维生素C含量25%)的实用性饲料饲养罗氏沼虾(Mcrobrachium rosenbergii)40d.结果显示投喂添加维生素C饲料的罗氏沼虾的成活率为85.6%~88.9%;增重率为118.15%~140.59%,饲料系数为2.80~2.54.与不添加维生素C相比,在饲料中添加200mg/kg饲料以上的LAPP,虽然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能使生长速度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据此认为以LAPP作罗氏沼虾饲料的维生素C源的适宜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和日本对虾(Per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圆形或椭圆形,虾池深2.45m,每口池面积0.40~0.82hm^2,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4~5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73.97尾/米^2和60.14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128d和124d;日本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8~9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31.00尾/米^2和34.13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为112d和110d,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55.02%和56.00%,单位产量624.30g/m^2和601.55g/m^2,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44.56%和44.93%,单位产量113.07g/m^2和127.09g/m^2。  相似文献   

11.
斑节对虾高位池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开发高位池5.56hm2,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高密度高产养殖,总投苗830万尾,总产量56813kg,最高单产602.5kg,总产值322万元.并对放养密度、高盐度海区养殖、饲养管理、虾病防治等养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麂海区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8年10月底从福建沙埕引进平均体长14.7m,平均体重70.0g的大规格黄姑鱼鱼种5000尾在南麂海区进行网箱养殖试验,运输成活率为94.0%,至2000年7月25日平均体长达28.6cm,平均体重为487.5g,营养成活率达67.7%,铒料系数为4.34,投入产出比为1:2.14。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经110d养殖,收获305.6kg,平均每只增重率87.8%,投入产出比1:2.22,并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7日~8月2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 A.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育苗密度为9918尾/t,育苗成活率(到60日龄)为21.1%.中间培育(68日龄~106日龄)密度分别为1594尾和500尾/t,成活率分别为76.0%和46.3%.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膜净化水质的原理,配合斜管沉淀,自行设计封闭式循环水系统,集约化培养大规格虾苗,试验结果表明:经80d培育,密度可达898尾/m2,平均体重达1.48g/尾,平均体长51mm,折合1.33kg/m2,本实验提出了一种对虾苗中间培育的新方法,对于对虾养殖防病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姚江水域生态选育品系与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的养殖生长与生产情况。结果表明:(1)0、20、40、60、80到100 d养殖日龄选育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体重分别为1.0、2.5、2.7、3.2、4.1、5.3 cm和0.023、0.423、0.562、1.006、1.464、3.255 g,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0、2.3、2.5、3.0、3.5、4.4 cm和0.024、0.348、0.454、0.863、1.449、1.887 g;(2)选育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 065 kg/hm2和14.91万元/hm2,自然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90 kg/hm2和7.59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赤点石斑鱼为对象,研究其在室内水泥池养殖过程中周年的日增重量、日摄食率和水温的关系;探讨赤点石斑鱼在室内水泥池的养殖管理技术。经400天的饲养,鱼体成活率为80.6%,平均日增重量0.49克/尾,平均净增重195.5克/尾,平均日摄食率为2.01%,饵料系数为8.8。因此认为,室内水泥池养殖赤点石斑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苏30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5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303”鲜薯产量28263.0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减产2.3%,藤叶产量21396.0kg/hm2,薯干产量8649.0kg/hm2,生物鲜产量49648.5kg/hm2,生物干产量11205.0kg/hm2和淀粉产量5430.8kg/hm2,比“南薯88”分别增产19.3%,4.6%,5.1%,7.0%和20.8%.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5%,出粉率19.32%,氮基酸含量0.844%,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贮藏性好1998年“渝苏303”已推广1×104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成年态纽荷尔脐橙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不定芽改进微芽嫁接成活率与脱毒率.结果表明: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培养外植体污染率最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T++6-BA1.0mg/L+NAA0.2mg/L+GA30.2mg/L.将诱导的嫩芽进行微芽嫁接,成活率超过80.8%,对照成活率为61.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脱毒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1984--1985年,我们用越冬培育、切除单侧眼柄诱导成熟的12尾野生雌虾和5尾人工子一代,在水泥池(1.68×1.50×深0.5米)中,进行诱导产卵和幼体培育。本文介绍了人工育苗的基本方法,粗略地叙述了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的过程。野生亲虾的交配受精率为58。3%,人工子一代为60%,幼体成活率最高分别为11.7%和18.9%,并对交配受精率和幼体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