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古树茶在可控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发酵,通过考察发酵前后咖啡因、茶多糖、果胶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可控条件下规范化、标准化的茶叶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茶灰中天然茶色素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灰中提取茶色素的工艺,主要提取出茶黄素和茶绿素,生产周期短,提出物质质量好,具有实际生产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花茶的窨制技术是花茶必须而最重要的工序,本研究是以茶树花窨制红茶的囤窨和堆窨技术为研究对象,设定两种窨制技术为A、B,通过设定的技术参数,分析两种窨制技术对茶树花红茶品质和加工过程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起花时处理A和处理B的含水量分别增加为10%和40%,叶温分别为32.5℃和37℃,窨制品烘焙的时间分别为100 min和120min,品质综合得分分别为95.30分和91.80分。感官品质以处理A为好。  相似文献   

5.
四种吸附材料分离茶多酚的初步结果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硅藻土、活性炭、聚酰胺树脂、D 30 1树脂作为吸附剂, 比较了它们对茶多酚的吸附容量与分辨效果。并对洗脱产物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藻土、活性炭、聚酰胺树脂、D 30 1树脂作为吸附剂 ,比较了它们对茶多酚的吸附容量与分辨效果。并对洗脱产物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八月末云南紫娟红茶和汉中绿叶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与测定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化合物,对紫娟红茶和汉中红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娟红茶外形挺直,汤色较红,气味蜜香;汉中红茶外形卷曲,汤色明亮,滋味甘醇;紫娟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花青素及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汉中红茶,可溶性糖、茶红素含量显著低于汉中红茶,咖啡碱、茶黄素与汉中红茶相比差异不显著;紫娟红茶与汉中红茶中分别检出21种和27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109%和2.293%;紫娟红茶和汉中红茶中均鉴定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有26种化合物不同,紫娟红茶主要表现花蜜香,汉中红茶焦糖甜香浓。  相似文献   

8.
茶叶采摘、加工制作后废弃的茶渣、茶末价格低廉,营养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把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有益物质的茶渣、茶末作为猪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能降低猪肉中胆固醇、脂肪含量,提升猪肉质量和口感.文章从茶渣、茶末的营养价值、作用机理、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形式与效果及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10.
选择聚酰胺为柱填料,以商品茶多酚为原料,考察了洗脱剂pH值、温度、溶剂的不同比例、流速和不同上样量对纯化分离EGCG影响.获得的工艺条件是:在玻璃层析柱(规格500mm×20mm)中装填聚酰胺(粒径150~75btm)树脂,上样量为42.9mg TP/g树脂,洗脱剂为甲醇和水混合液(v/v=4/1),pH值3.5~4.5,温度为室温或25℃,流速为4.0mL/min.在此情况下洗脱得到EGCG的纯度可以达93%以上,回收率达86.83%以上.  相似文献   

11.
低糖白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福鼎白茶为主要原料开发低糖白茶饮料.首先通过茶水比、温度、时间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确定最佳浸提条件;其次将根据此最佳浸提条件得到的茶汤按一定的浓度梯度加入去离子水稀释,确定最佳稀释量;然后在上述最佳条件所得到的茶汤中加入不同浓度组合的辅料白砂糖和维生素C并确定最佳添加量;最后经杀菌制得天然低糖白茶饮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分析方法(TGA)对5种武夷岩茶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氮气流量、热分析时间对热重分析图谱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品种武夷岩茶具有各自的热重图谱,根据5种武夷岩茶热重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大叶雀舌的热稳定性最高,矮脚乌龙的热稳定性最差.热分析时间越长、氮气速率越低、升温速率越慢都会使茶叶热失重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叶在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种植,是仅次于水而被广泛消费的饮料,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在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简单介绍茶多酚的组成和性质、提取方法、用途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法,以95%乙醇为溶剂,NaAc为沉淀剂代替传统的石灰石,将萃取、升华、重结晶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来提取、纯化茶叶中的咖啡碱。结果表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分析为咖啡因,测出在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为3.25%。说明微波技术辅助提取是值得推广普及的绿色萃取新方法,可以弥补有机溶剂提取成本高与时间长的不足,提高咖啡因产率。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化学、药化、食品工业、化工技术等交叉的热门学科,本文详细论述了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化学、药化、食品工业、化工技术等交叉的热门学科 ,本文详细论述了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Antioxidant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The unprecedented interest i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GTP) is due to the apparent health benefits of tea drink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polyphenol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alloylated catechins show stronger antioxidant effect than that of nongalloylated catechins and the double bond in C ring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effect,There are synergin effects between different catechins and the antioxidant effect of ( )-epimer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pimers,The active site to scavenge free radicals mainly locates in p-hydroxyl of phenol in gallic acid and hydroxyl of phenolo in the pyrane also show activity .The large π bond in chromane and benzene ring of catechin is the structure base for their antioxidant effects.The prevent effect of GTP against diseases and their redox regulation in cell signal patheway are very important to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基于4,4'-四乙基二胺二苯甲硫酮(TEDAT)与Cu(I)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探讨了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波长为500nm,线性范围为0~20μg/25mL,相关系数0.9990.进样频率90次/h.采用微波溶样,测定茶叶中微量铜,回收率在93.5%~10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相符,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在茶园设置塑料大棚双层覆膜、3层覆膜、3层膜并电热线加温等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茶园小气候、茶树生长、光合特性、茶叶内含成分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层次覆盖明显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虽光照降低,但晴天茶树净光合速率是对照的2.46~2.84倍; 茶叶新梢长度、百芽质量和芽密度均显著增加,1芽1叶茶芽采摘期比对照提前10~21 d; 3种处理茶鲜叶产量分别提高80%、96%、176%。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均有显著差异,双层覆膜处理的茶叶酚氨比达到高档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