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
三峡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区段,对其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三峡文化以及长江文明的发掘与认识。三峡方言的研究,根据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特点来考察,应可自下而上细划为峡口、峡腹和峡尾(或峡端)几段来进行。本文据于峡口,以近50年来的词汇现象为调查对象,由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综合的视角,将其词汇构成来源归纳于古语保存和留用、自行设计和造作、引进通语和外言的框架之下,对其语词进行了列举说明。  相似文献   

3.
《三峡峡口方言词汇与民俗》对三峡峡口地区20世纪后半叶近50年以来的方言词汇进行考察,生动呈现方言语词的同时对当地民俗文化也进行了全面梳理。书评从著作体例、内容安排、语词内涵等方面对原著加以介绍,展现著作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三峡峡口区为地域依托,对该地区的复音词构成理据从语素选择、语义表达及组合特点方面进行了考察,并由此对相关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归纳揭示,认为其词语构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追求形象、吉善、古远和功效的明显趋向.  相似文献   

5.
方言的研究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至于真正的第一部方言词典和方言学著作,则是汉扬雄的《方言》。旧时的方言调查与研究多与民俗民风的认识了解相关联,与训诂及文献解读为依托,所以对一地、一区的方言进行真正系统的静态描写解释没有实质性的展开。新中国建立后,方言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1957年开始进行了全国汉语方言普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编制了《中国语言地图集》,  相似文献   

6.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前者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后者是物质存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表现。20世纪后半叶三峡峡口区的时空表达形式,包括有关面积及相关度量、一年至一日之内的主要时段、时点的表达,体现了"近取诸身"的思维认识特征,散发出传统自然经济的淳朴气息。  相似文献   

7.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当前机器翻译领域主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对齐模板统计翻译模型是效果较好的一个统计模型,而双语词聚类在对齐模板统计模型参数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针对其参数训练的双语词聚类,在原有的非层次聚类基础上,提出了双语层次聚类的算法;另外,又结合2种算法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混合算法.使用信息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混合算法的聚类效果有3.4%~5.0%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黎族支系中的哈方言服饰为对象,整理其服饰中蕴含的民俗,挖掘背后的情感,映射出哈方言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性,为哈方言女性心灵手巧和智慧的象征,希望据此为黎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把歇后语叫“谈局”。谈局的名称从不见经传,却比歇后语更恰当,谈局把三峡方言方音利用到极致,达到了诙谐风趣的喜剧效果,它是民间作家公开进行的妙趣横生的口头文学创作,是有特色的三峡文化,它是野性的,也是文明的,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境是影响语词提取的主要因素,必须注意语词词意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才能对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语词的理据与意义自古以来都是很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汉英语词理据与意义进行比较,认为:语词的理据与意义之间存在密切和循环的关系,语词的理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词的意义也会成为语词的理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敦煌诗歌中珠骑、(舟歺)(舟重)、软互等部分疑难语词作了尝试性的延证考释,以便学术界更好地利用敦煌诗歌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闽南话对英语词的借用过程,主要可分为接触、接纳与接续三阶段,分别呈现出借用的动机及倾向、传入途径与借用方式以及借词后续的竞争与演变,完整勾勒出其动态的借用机制。在接触阶段,由于闽南话借用英语词的动机为完善自身语言系统,因此倾向于与能填补其词汇空缺的英语词进行深入接触,借词主要集中在商贸、体育与交通等领域。在接纳阶段,英语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传入闽南话:英语→闽南话、英语→日语→闽南话、英语→共同语→闽南话。在前两种路径中,闽南话通过“拟音”借用英语词,而在第三种路径中,由于汉字的强约束力与闽南话的文白两读特性,闽南话倾向于“对字”借用。在接续阶段,英语借词相互竞争,拟音借词容易被对字借词所取代,但也可能以新词义和词性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三峡的风景之美、人文景观之美举世公认。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历代三峡诗文中三峡景物的美学特征——雄伟奇险、缥渺神奇、阔大高远、高峻清秀、以及久远丰富的人文之美;进一步就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新景观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历代三峡诗文中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反映,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现在已经成为"语言发展的必然",具有趋新性、委婉性、诙谐性、局部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往楚辞研究者训释屈原《东皇太一》中的“蕙肴蒸”、《云中君》中的“极”,有不妥之处。通过考稽相关古典文献资料 ,可知《东皇太一》中的“蕙肴”为连文 ,“蒸”用作动词 ,不为“荐”字之讹 ;《云中君》的“极”是“亟”的借字 ,意为“屡次”、“每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约定性的角度论述了汉语词的初步定义的合理性:“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分析了这个定义中“约定性”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新语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 ,中西文化的交融、价值观念的更新、商品意识的增强 ,无不在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新词中反映出来。概括起来说 ,90年代新词的来源与特征表现在港台粤化、商业化、洋化、文化化和哲学化等几个方面。对这些良莠参半的新词 ,我们只有顺其自然 ,择其善者而用之。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翻译作为语际交流,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过程.因此,语词翻译必须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20.
三峡历史文献是研究、阐述和描述三峡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记录,依其载体或研究材料,可分为反映三峡历史沿革的地理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史实文献、记述三峡的诗词歌赋铭记文献、关乎三峡地区的方志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出土文献五大类。三峡历史文献为我们留下了三峡文化演进的痕迹,是三峡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对此整理与研究,不仅有保存传统文化的功用,而且于三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也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