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爱芳 《科技信息》2010,(24):I0382-I038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结果。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同异互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白居易的审美理想及其人类理想来看,所谓"儒教饰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养其寿。"白居易的审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诗歌和音乐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2.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则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婉约词相对于豪放词更具有词的本质特征。作为词的本色风格 ,它以纯美言情为其特有的审美方式。而不同类型的婉约词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方式 ,如寄言派的深婉、艳情派的直露和自然派的纯朴等。  相似文献   

4.
剖析《长恨歌》的真正主题,认为《长恨歌》并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和评价,而是借前人的悲剧,抒发诗人自己的痛苦与深情。由于诗人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爱情遭遇,"长恨",其实是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和歌颂。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词人 ,综观她的词 ,我们不难发现 ,“美”是她词创作的灵魂。本文将从个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对死亡叙事的审美向度从早期的生命崇高、战斗悲壮、无畏死亡、美在抗争,发展到后期的忠君爱国、孝亲维节、烈烈而死、美在忠孝;多教同融、各担重任、死生有因、美在兴味。古典小说死亡叙事审美向度的发展流变,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生命认识、价值定位与哲理追问,其审美特质与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紧密相连。古典小说艺术家以死亡叙事为基石,打通不可逾越的生死界限,彰显丰富的生命心理意蕴,鼓舞人们为道义忠孝、人格尊严、真爱友情去抉择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对死亡叙事的审美向度从早期的生命崇高、战斗悲壮、无畏死亡、美在抗争,发展到后期的忠君爱国、孝亲维节、烈烈而死、美在忠孝;多教同融、各担重任、死生有因、美在兴味。古典小说死亡叙事审美向度的发展流变,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生命认识、价值定位与哲理追问,其审美特质与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紧密相连。古典小说艺术家以死亡叙事为基石,打通不可逾越的生死界限,彰显丰富的生命心理意蕴,鼓舞人们为道义忠孝、人格尊严、真爱友情去抉择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8.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语言艺术的特征很多,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依据语言艺术的含义,其代表性种类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种样式,每种样式各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释语言的审美规律,认为翻译语言审美应该以本国语为母体,灵活接纳新的质素。以此为基础对翻译语言审美进行了大量的举隅与分析,对比较典型的翻译风格进行对比。得出应在不违背本民族语言基本审美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地从外语中借用语言结构和新的表意方式,以使汉语不断地发展和演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论,叙事是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中国古代叙事诗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往往淡化故事流程的历时性展示而强化场景的共时性呈现,从而遏制了叙述性,加强了抒情意味的传达,呈现出“亚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代表她的最高成就,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徐州民间叙事中女性形象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神女、孝妇恶妇、节义女子、智女巧妇、礼教的叛逆者和武女等几种类型。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徐州民间叙事中的人物形象画廊。她们不仅传达了徐州下层民众对于女性的独特审美构建,反映了徐州下层民众的女性观,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选择死亡是理想爱情被愚弄的绝望、人格尊严被亵渎的哀凉、社会信任被涤荡的反抗。杜十娘死亡叙事的情节建构让读者产生怜悯与悲伤、愤懑与惋惜、赞赏与批判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影视艺术具有声画可溶性、时空自由性、形象逼真性、表现综合性等审美特征。影视时空的自由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时空的延长 ;( 2 )时空压缩 ;( 3)时空的转换 ;( 4)时空的交错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以原始社会为背景,以原始艺术为对象,逻辑地解释了原始艺术以崇高、狞厉、丑怪、朦胧为特征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装饰水墨开始兴起于中国画坛。当代装饰水墨不同于传统水墨,在表现形式上,当代装饰水墨通过点、线、面等构成因素,运用西画的色彩装饰效果,追求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感,追求画家的个人情感的表达,来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及当代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端木蕻良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历程的作家,复杂的心理历程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端木蕻良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对女性不同生存状态的展示,在理解同情妇女悲剧命运的同时,揭示批判了封建家庭和部分都市女性甘当男性附庸的不自立生活态度,歌颂赞美了山野女子善良柔美而又自主刚强的生活价值取向,体现出"柔中有刚"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男风之好在我国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了关于男子同性恋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现象至明清日盛。我国文学作品中多有关于男风的书写,至清初之时,作为雅文学的诗词中也有关于男同性恋的记载。陈维崧作为清初词坛的领军人物。其与徐紫云的断袖之情更是为世人称道,为当时文坛一大佳话,通过其写与徐紫云的词,亦可研究其对紫云之恋.并通过陈维崧之个案洞观清初文坛之风尚,探究清初同性恋盛行的原因,即为历史因缘、清初的禁娼活动以及家庭观念的纵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