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二十一条”秘密签订,中经巴黎和会。终至华盛顿会议,围绕山东问题展开的旷日持久的夕卜交交涉,竟至于成为中国近代外交的一个缩影。拒签和约:竭尽全力奋力一搏中国在巴黎的外交失败,迅速诱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北京政权和顾维钧们都感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可谓处于内外交困境地。翻检故人故事,作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顾维钧和他的同事们此时仍不辱使命,为挽救国权苦苦抗争。  相似文献   

2.
1919年6月28日,是中国外交史上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全权代表集体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仪式,拒签对德和约,以抗议和会不公正对待中国。魏宸组作为拒签成员,他的爱国行动被永远载入中国外交史册。  相似文献   

3.
巴黎和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巴黎和会的研究呈现出一个明显倾向,更多地注重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研究,充分肯定代表团的积极作用,而对北洋政府的评价褒贬不一,基本上以贬为主。文章通过对相关档案和史实的分析,认为,除了积贫积弱的国情、军事力量薄弱和国际地位较低等现实问题外,在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北洋政府还存在三大“软肋”,这些客观存在的外部因素制约了北洋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4.
王斌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33(3):355-365,397
建成于20世纪初的胶济与津浦铁路由于路权归属不同,在实现连接的过程中遇到中德两国国家利益间的冲突,各自分别建了独立的济南车站和黄台桥车站。借助德文档案,详细考察两路在连接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及其解决方案,并结合其他案例分析,认为铁路线的连接和车站的设置,除与地理、人口、技术及费用等因素有关,更是涉及利益的重要问题,是各方利益权衡与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国在中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被迫进入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1865年,李鸿章在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处在…  相似文献   

6.
建国之初,新中国为实行独立自主外交而建立全新的外交队伍,从党和军队领导干部中选派了首批驻外使节。这些使节被选派是由于符合中央的政治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外交潜能。其外交实践也证明他们能够胜任工作。但从外交专业化的趋势来看,新中国选派首批驻外使节的做法只能是一临时性的,外交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还是在于培养训练专门人才。笔者即试图利用现有资料,对此问题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巴黎和会期间 ,中国代表团在山东问题的交涉上 ,运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 ,迫使日本从一字不提到愿意间接归还 ,又与列强展开了从直接归还到五国暂管 ,从保留签字到拒绝签字的斗争。这一过程改变了中国外交格局 ,并使其呈现如下进步特色 :关注国际情势和民意舆论 ;熟悉并善用外交技巧 ;关心国家和民族权益 ;初显独立自主倾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博士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纽约逝世。他是中国外交界的奇葩,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之后历任我国驻法、英、美公使、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职。民国七年,顾博士代表我国出席巴黎和会,在开会期间,为山东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访俄,中俄签署了油气方面的巨额订单;奥朗德访华,中国又签单采购空客飞机和核能技术。领导人互访,如果不能签署几份有价值的商业订单,往往就被解读为外交上的失败。实际上,只要把关于外交的新闻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领导人访  相似文献   

10.
高鹏 《世界知识》2013,(2):60-61
周鲠生以在中国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成就闻名,被尊称为“中国国际法之父”。在其生活的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代,对中国外交都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及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的丰富而厚重的外交思想,它对我国现代外交思想有深远的影响。考察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曾国藩外交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羁縻驭夷”,指出曾国藩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应丰富其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特征,保证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保持始终一致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说服力;还应拓展外延,创新外宣话语表达与传播的路径、方法,增强其世界辐射力。只有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情怀,中国才能主动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更为鲜明的国家形象、更为有效的外交路径介入国际新秩序的制定过程,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外交保护是当代国际法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国际法,无国籍人和难民都无法得到国家的外交保护。不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8条却将无国籍人和难民纳入外交保护的范围。在无国籍人与难民等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受保护的人问题上,现行国际法的规定还有很多方面相当不完善。因此,过分扩大外交保护的范畴并不一定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益。更何况,我们在外交保护之外还有那么多救济途径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德彝是近代中国较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驻外使节旅居欧洲期间,对近代西方外交制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其认同接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中国传统外交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和观念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左传》在外交辞令的记录整理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充分展示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左传》外交辞令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本文从春秋“行人”与外交辞令、春秋外交人才的文化素养、春秋外交人才的外交实践三个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后期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史学界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研究日趋重视,涉及到对李鸿章中日外交、中俄外交、中法外交等方面,尤其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外交方针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前夜;而中国正在清王朝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一个盛世。马嘎尔尼率领的使团,为了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两个王朝联系起来。英国和清王朝都基于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以往的世界观看待这次交往。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两国外交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具体体现在: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变革旧的世界秩序。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我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