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哲理美、形象美、意境美与历史感等方面,探析了袁枚山水旅游诗歌所蕴涵的山水审美意境,及其给旅游者的审美启示及现代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3.
袁枚是清代中期最富叛逆意识的文人,在妇女问题上,主张尊情释欲,张扬人性,并热心倡导女子作诗,广收随园女弟子,对清代妇女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受时代局限及本性束缚,袁枚的思想又存在着落后保守的一面,造成其女性观念的复杂性、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诗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绝佳所在。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生性强健,枝繁叶茂,翠竹青青,千姿百态.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极具观赏性。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在园林建设中应用盛广。本文就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应用原则和竹类植物的应用方式及配置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美、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摘要: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关、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  相似文献   

8.
在主客体所结成的审美关系中,主体的感觉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视、听器官,在主体的审美实践中一直都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西方传统美学即把视、听器官作为不可移易的审美器官.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在其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指出美“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十九世纪俄国唯物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起的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①而西方美学史上影响甚广的“快感说”在心理实验研究中得到结论:美就是一种感官快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代表柏克把美的认识归  相似文献   

9.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书刊的形式与内容、形式美与内容美有着紧密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彼此内在地、不可分离地联系着,具有互相包容、互为依存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互相制约的一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美形式也美时书刊才能成为优秀的出版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随内容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形式和内容各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应作用于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形式与内容又可以互相转化。编辑对书刊审美的目的正是为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一切艺术制作的美学要求,不仅促使书刊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完美并和谐统一,而且对内容美的稿和书刊要不断赋予新的表现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他——陈其兵,一直为祖国现代园林建设默默奉献着。  相似文献   

12.
康德以"质"为入口,开始对美的分析,他把"无利害"作为审美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从而把这一愉悦与其它两种--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对完善性的追求所引起愉悦的善区别开来.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最终没有达到一种纯粹的审美,而是借助于一个美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性,即理性的人在进行审美判断时是以自己内心的一种理想理念为模式的,康德把它称为"示范性".但这一理念又不是概念的范式,而是人的一种共通感.  相似文献   

13.
袁枚《随园诗话》由论诗、采诗、记事三部分组成。论诗旨在倡导主真情、重个性、尚诗才的性灵说;采诗意在以创作实践印证性灵说理论;记事则多与诗坛创作相关,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趣。《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创建园林城市成为每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在园林建设中树种选择和配置得合理,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达到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树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效果的成功与否,因而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树种,在园林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园林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因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栽体.园林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栽体机能的正常发挥.园林建设与园林生产密不可分.园林生产是园林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园林单位内部建设是生产发展的保证,发挥园林建设的作用与加强园林单位的自身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即园林建设依赖于各园林单位所提供各种形式商品化的成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园林单位又要根据园林建设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生产和经营行为.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供需双方以市场为中介,彼此追求和实现各自利益的结果.建立起怎样的行为规范才能使园林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7.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艾青在《诗论》中着重阐发的是中国新诗的审美价值标准问题。真、善、美是艾青诗歌审美价值观的基石。诗要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必备条件,真与善必须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真、善、美必须有机地统一,而不能唯真、唯善、唯美。这就确定了准确的审美价值方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丰富的诗美内涵。艾奇认为新诗要注重形象的塑造,注意吸收口语的养料,提倡诗歌的散文美,是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形式观既相冲突又相交叉的,显示出了互补与融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科技信息》2010,(24):310-310
我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且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山水构成了园林的骨架体系,而一件园林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景处理的好坏。本文将以邯郸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赵苑公园与龙湖公园的理水手法的比较,来探讨园林理水手法的应用及成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分析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所蕴涵的物理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与统一美,并从审美的角度加深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