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到这样一则报道,我国一位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时,心中不免产生许多遗憾和反思,中国科学家真的与诺贝尔奖无缘?当然这不会永远如此。相信有这样的一天,让全体炎黄子孙扬眉吐气,这就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走上诺贝尔奖领奖台。我们企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当今世界科学的诸多领域,中国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各国科学家所公认。但总的来说,我们与世界上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某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思想常常又是超前的,这对于取得诺贝尔奖又是非常有利的。如果这…  相似文献   

2.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人完善的人──神经生理学家杨雄里院士访谈录在我采访过的科学家中,杨雄里院士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听杨雄里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他在台上一坐。一开口就别具一种魁力;他对事物本质、对学科发展的深刻分析;他在语言、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的功底曾令...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卡尔·萨根不幸去世了。对于他的死,凡知道他的丰功伟绩的人都会发出同一个叹息:可惜!卡尔·萨根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著的天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勇敢的反对伪科学的斗士、关于他的业绩,本刊在第7期上已有文章发表,这里不再用篇幅重复那些论述了。我要说的是,科学需要有像卡尔·萨根这样的斗士。人们常把科学称之为神圣的殿堂,这就需要有人爱护它、尊重它,并为这座殿堂增加光彩,增塑科学之种。然而,在这座殿堂内常有伪科学的假菩萨出现,它们披着科学之神的外衣,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挤…  相似文献   

4.
1996年岁末,美籍华裔科学家、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博士,因最先发现可能治愈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96年度的风云人物。《时代》周刊是美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时事、政治刊物。该刊物每年都要评出一位当年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物,将其特写照片登在杂志封面上,并配长文予以介绍。据报道,何大一是1960年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与此同时,在我国《人民日报》和《科技日报》联合评出的1996年世界10大科技新闻中,何大一与他发明的艾滋病"鸡尾酒疗法"也榜上有名。这次评选工作,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参与审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何大一在艾滋病预防方面取得的世界领先的成就。(一)长期以来,医学科学界的许多人士一直认为,艾滋病病毒在侵入人体后,最初会躲藏起来,潜伏3~8年后,再出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患者在真正出现艾滋病症状之前,不应使用任何药  相似文献   

5.
<正>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地下深处,科学家们几乎无法抑制他们的兴奋之情。他们交头接耳,谈论着那些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于宇宙之认识的发现。“自从成为粒子物理学家以来,我一直在寻找第五种力,”山姆·哈珀博士(Sam Harper)说,“也许就是今年了。”在过去的20年里,山姆一直在试图寻找第五种自然力存在的证据,此前,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四种自然力:引力、电磁力和两种核力。他把希望寄托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重大维护升级上。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粒子加速器——这台巨大的机器通过使原子相互撞击将它们粉碎,以探究它们内部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在大洋彼岸美国的一次宴会上,各国科学名流济济一堂。其中,一位中国神经生物学家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谈笑风生。这位年过七旬的科学家以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骄人成就得到了各国科学名流们的高度评价。这位老人,便是中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鞠躬。  相似文献   

7.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0,(10):24-25
一个人在自己的求学年代能先后得到两位院士科学家的悉心指导应该是非常幸运的,而在学有所成后能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有所偏离但和社会发展最急需的课题,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就更难能可贵了。我上周刚刚接触到的93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者、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由才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学者。赵由才属于那种现在已经不多见的学者型专家,提示这一点的不光是他的清秀、儒雅的外表、说话时的神态,更有他这些年发表的好几本著作、十几篇论文、考察报告等。 赵由才1…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鉴于苏联科学院院士 M.A.萨多夫斯基(МихаилАлесандровичСадовский)在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领域取得杰出的成绩,墨西哥天文学家Г.阿罗(ГильермоАро)教授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卓越的贡献,授给这两位科学家1985年度М·В·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М·В·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是苏联科学院的最高奖赏。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每年评选两位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一位苏联的、一位外国的。  相似文献   

9.
霍金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是现代理论物理的天才和奇人。我要感谢霍金 ,不是因为他在理论物理领域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而是有感于他对基因工程创造超人的担心转变为支持者。这个转变 ,实际上是霍金的现实主义态度的真实反映。作为一位科学家 ,他不能不面对现代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大碰撞。要么采取视而不见 ,要么考虑自己的态度。霍金面对现实 ,他终于转变成一位基因工程的支持者。当初他曾对用基因工程和生殖技术使人类能够创造出在体能和智力上远远高于其他人的“超人”表示担心。基因工程和现代生殖技术有这等魅力 ?可能许多人还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0.
侯学煜 《科学通报》1957,2(21):668-668
我回忆起三年以来,曾经四次陪同苏联科学家到我国各地考察,两次在苏联访问和参观一些研究机构和野外研究站的情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苏联科学家们对于我们的友情是多么深长和难忘,给予我们在科举工作上的帮助是多么真诚和无私。1957年5月我同秦仁昌先生代表中国科学院应邀参加了苏联植物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会后苏联科学院专门派了一位教授和一位翻译陪同我们到各处参观。在我们访问几处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站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11.
本月中旬,在上海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和高新科技产业化会议召开前夕,本刊编辑约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科技功臣李戴平先生,以下是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问:近期国内媒介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的必然需求,屯是国力能否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之一。然而对这样一个不争的方针实行起来往往就打折扣。李教授,作为一名长期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您怎么来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问的关系?另外,根据我们的国情,七。何才能在有限的领域做出…  相似文献   

12.
郭申元对于我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尤其遗憾的是,当我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郭申元却已经长辞于世(2000年3月27日),在他仅仅29岁的年龄,在他的抗癌研究正在有所突破的时候!也因为此,当这个出国10年潜心科研的年轻人去世的噩耗传来,中外同行无不为之扼腕叹息。郭申元的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理查森称郭申元是“一位真正优秀的、  相似文献   

13.
首要的几件事情我要讲的是科学家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在我努力成为一个科学家期间,科学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当社会使得一个物理学家能从事物理研究时,他能从社会中得到什么,和他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首先,我想讲与此有关的几件事情,我从中学得了与我现在要讲的题目有关的知识。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玻兰义。但是如果我列举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一切,我将无法深入下去。第二件事是奥斯特瓦尔德的《伟大的人》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几个伟大科学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上海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兆申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和全军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的领军者。李院士的贡献不仅在临床医疗,而且他这些年来还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胡良就是其中一位。巧合的是,这师徒俩都是启明星,李兆申院士是1993年的启明星,而胡良是2017年的启明星。更加令人称奇的是,长海医院在胰腺疾病研究领域与胡良师出同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士伺祚庥在得知美国科学家凭借量子色动力学的“夸克渐近自由”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研究曾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他说,实验需要钱,大大的,多多的;实验需要人才,也是大大的,多多的。”何祚庥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喜欢弄钱”,  相似文献   

16.
"女性诺贝尔奖"奖项下首次写上中国人的名字 2003年2月27日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节日的华彩,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非洲、亚太地区、欧洲、拉美和北美的5位女科学家有幸获得殊荣.这之中,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院士也站到了聚光灯下,代表亚太地区领取这"女性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女科学家连续获得4次该奖项提名后,首次问鼎这一"女性诺贝尔科学奖",同时获得1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全国粒子物理理论会议于1986年8月19~24日在大连举行.与会代表150余人.会议就BEPC物理、格点规范理论进展、温度场论、高能碰撞多重产生新进展、夸克和轻子的复合模型、自由电子激光、新粒子和Skyrme 模型、超弦理论、场论的大范围性质、夸克物质研究、Levinson 定理及其应用、EMC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另外,还安排了分组交流.  相似文献   

18.
Jensen  Pablo 《世界科学》1998,(12):6-7
在一本有影响的物理学期刊上,罗伯特·卡恩提出,他探索的领域─-粒子物理对于认识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必要的。他说,"粒子物理学家建造了周长达几千米的各种加速器和篮球场穹形物大小的探测器,最终不仅为了发现t夸克和希格斯玻色子,而且是因为它是认识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什么是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学要走向何方?我们又要何时才能抵达目的地?两位著名物理科学家讨论他们所处领域的未来。未来属于那些为它做准备的人——向美国宇航局和美国能源部等联邦机构申请研究基金的科学家深知这一点。毕竟,空间望远镜或粒子加速器等大型仪器的价格可能高达100亿美元。因此,2022年6月,物理学界开始考虑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20.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2):114-118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来自中国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一位外国科学家在评价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时这样说道。这项成果不但指明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中国粒子物理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独有偶,这段时间另一件让全球科学家关注的事情也与中微子有关。2011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微子超光速”事件竟然可能是由于光缆连接不当造成的。尽管这并非是最终的结论,但它无疑告诉我们,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脚踏实地、严肃认真,才能做出最棒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