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一再成为国内外各新闻媒介的热点,可以说从西方热到东方。据说现在不少老太太都在争说基因、克隆,可见其魅力不亚于火星探测。时至今日,这一计划已实施过半,您能否向我们的读者谈一下您对这一大科学工程的理解?答: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目标是到2005年将3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出席中国科学院2005年工作会议期间,有幸听到陈竺副院长就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工作的报告,我以为这一报告阐明了中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如何从生命科学中获益,或者说生命科学将如何造福亿万老百姓这一人们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陈竺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国家安全的新内涵、健康中国人计划、即将到来的生物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生命科学如何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等话题发表了见解。现征得陈竺院士的同意,全文发表此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3日13点30分(北京时间)左右,欧洲宇航局(ESA)发射的探月装置SMART-1(智能一号)在绕月飞行7800万公里,圆满完成其预定任务后,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西南部的“卓越湖”平原。这一撞月之举不仅令大批天文学家倍感兴奋,也引发了全世界天文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就SMART-1的一般情况及其撞月之举的科学意义,记者电话采访了中科院院士、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相似文献
5.
6.
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为一种战略思想逐步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得到认可。回顾中国减灾自199O年迄今的历程会发现,我国已将减灾重点进一步明确,逐渐加强了减灾规划,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应该提及在不少国家减灾计划及目标中对涉及灾害的综合战略研究规划不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虽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树立安全减灾的基本地位,不能不承认这是中国面向21世纪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存在的重大缺陷。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倾心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推进科技减灾的知识及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