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一点向另一点传送信息而不消耗能量的想法似乎使人想起永动机和其他技术上的空想。自从1948年工程师克劳德·香农确定传递一个单位信息所需的最小能量以来,工程师们已接受它为事实。IBM的物理学家罗尔夫·兰道厄(R。IfLandauer)并不这么认为。传统上把通讯线路看作管道,M进制数码——计算机数据中的1或0在它的一端输入,在另一端输出,他认为这是浪费。如果使那些数码循环,效率是否会更高?假如我用一些古怪的方法,我可以不需能量而输送数码,”兰道厄说。兰道厄去年提出,研究者们应该开始考虑设计一种通讯“滑雪索道”,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有两位年轻科学家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很短 (不足一页 ) ,但内容极其重要。署名者一位是美国的詹姆斯·沃森 ,一位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个发现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 2 0世纪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 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沃森和克里克 ,分享此荣誉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莫里斯·维尔金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吸引了一大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身于对DNA或与DNA…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家托马斯与工业生态学ArthurL·Robinson著朱 雄译2年前,物理学家瓦莱丽·托马斯发觉她自己对环境污染的恶果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个身在普林斯顿能量和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是核武器控制的物理学家,她幸运地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李文清译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凝聚态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当他第二次被授予诺日尔物理学奖时,L·卡达诺夫(Kadanoff)打电话祝贺他:“继续努力,再得一次,你就成为冠军了广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  相似文献   

5.
恩里科·费米是20世纪杰出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后一位19世纪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学全才”。他在1927~1938年领导一个学派所进行的一系列重要工作轰动了国际物理学界,为意大利物理学恢复了世界名誉,带来了意大利物理学的复兴。本文从学派产生的特有背景出发,探讨其成功原因,以期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对物理学家来说反物质是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了。当物理学家在1933年发现了第一种“反粒子”的存在以后,这一课题复活了。所谓反粒子是指通常粒子的一个仅除了电荷相反外的全同复本。当反物质粒子产生后又与它的物质复本相遇,从而产生一个能量爆炸的湮灭过程仅为百万分之几秒。物理学家已经专注于寻求使它们停留足够长时间的方法,以便用它们去作一些有兴趣的研究。特别地,他们已经用了15年的努力以求使反质子和反电子结合成一个反氢原子。1996年1月,德国尤里青核物理研究所的沃尔特·奥勒特(WalterOelert)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宣告已制造出…  相似文献   

7.
沈建苗 《世界科学》2000,(4):47-47,,46,
“我最伟大的成就是今天还能活着。” 这是斯蒂芬·霍金(Stepheh Hawking)近期在挤得水泄不通的芝加哥埃里皇家剧院发表有关宇宙本质的演讲的开篇词。他指的是在过去30年使自己束缚于机动轮椅的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这种病曾夺去了有“铁马”之称的棒球运动员卢·盖里格的生命。现年57岁的霍金在1963年被诊断出患有ALS,当时才21岁。医生预计他最多活2-3年,这是该病通常的发展过程。所以难怪霍金认为他的生命得以延续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霍金被世人留在记忆里的另一项非凡成就在于他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暗物质的新发现有新的证据证明“暗物质”以巨大密实晕圈物体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大小的致密物体(有人认为存在于银河系的外围)是“暗的”,因为它们不发光或其他辐射线。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查尔斯·阿尔科克(CharlesAlcock)领...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组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原子源”。原子源中的钠原子通过激光压力缓慢地上升,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又下降,由于原子在原子源上部附近运动得很慢,所以物理学家就能对电子做非常精确的计算。直到现在,这并的计算受到了限制,因为原子通过一些测量装置时运动太快。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马克·凯斯维奇、厄尔林·里斯和史蒂文·丘与IBM研究中心的拉尔夫·德沃,利  相似文献   

10.
宇宙动态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公司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特殊服务:为你的亲人购买太空墓。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这家太空服务有限公司自1997年开始提供将骨灰送入太空轨道的服务。该公司准备在2006年3月进行第6次骨灰发射。首次发射是在1997年,当时有24名男性的骨灰被送入太空。其中包括电视剧《星际迷航记》的作者金·罗登贝里,20世纪60年代反传统文化偶像蒂莫西·利里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吉拉德·奥尼尔。即将进行发射的太空器携带的是在《星际迷航记》中扮演太空船工程师的詹姆斯·杜翰的骨灰。骨灰葬太空每克花费995美元古代全球变暖导致洋流改变…  相似文献   

11.
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是本世纪物理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应归功于那些坚信自然界4种力能够用一个完整的理论将其统一起来,并以此解释物理世界一切现象的人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探索。长期以来,对物理世界统一规律的研究一直是欧洲人的保留题目。其中许多卓越的工作也大都是在欧洲和北美的大学里做出的。尽管如此,该领域也决不是欧美人的一统天下。甫于1996年11月21日逝世的巴基斯坦著名物理学家阿卜杜斯·萨拉姆(AbdusSalam)便是对弱电统一理论做出了不朽贡献的非欧美学者之一。为此,萨拉姆与史蒂文·…  相似文献   

12.
卡尔·威廉·舍勒(1742~1786)WilliamA.Smeaton著陈应宏译本文为纪念卡尔·威廉·舍勒诞辰250周年而作。由于种种原因,舍勒的生平和成就使世人抱有浓厚兴趣。他广泛的实验工作──尤其是早于普里斯特利2年发现氧,具有重大意义。他是18...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在工业化学、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电力和通讯工程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顾他的功绩,顿觉今日的科学成就有许多是源出他的发现,现在还有不少的科  相似文献   

14.
狄拉克及物理学的美感R·CorbyHovis等著胡八一译他宁可要漂亮的理论,而不要有事实为依据但形式难看的理论,因为正如他所说事实是变化的。通过预言反物质的存在,他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莫斯科大学,来访的杰出物理学家们要求在一块黑板上给子孙后代留下几句...  相似文献   

15.
一位卓越地球物理学家与其睿智的学生在地球深部行为这样一个地球物理学中心问题上存在长这几十年的纠缠争论。根据简历,现年57岁的唐·安德森(Don L.An-derson)和41岁的托马斯·乔丹(Thomas H.Jordan)这样两位地球物理学家简直就像同一个人。他们都在卡尔特克(Calteoh)取得高级学位,18年前的乔丹还是安德森的学生,且在同行中具有不相上下的威望。  相似文献   

16.
1958年,一位名叫亚力山大·布拉德肖(Alexander Bradshaw)的学童看到《每日镜报》第一版上印着一幅海洋波涛的照片,报上刊登的大字标题“核聚变——能用十亿年的能量之源”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在10年至20年里,人类将能够利用氢核的聚合来发电。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7,2(1):24-24
1956年12月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由中国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專門学会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化名人本杰明·富蘭克林、皮埃尔·居里、瑪丽·居里紀念会”。法国原子核物理学家米歇尔·郎之万和海倫·郎之万(約里奥·居里的女兒),波蘭华沙大学教授依格納西·茲沃托夫斯基和瑪丽·居里大学教授阿尔尼·泰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物理学家达罗·霍夫曼和德国核物理研究院的博根·克罗奇迈尔最近共同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分子。这种碳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这60个碳原子相互连接成近似球形的32面体。众所周知,碳是最普通的元素,它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过去,人们仅知道有2种形式的纯碳,一种是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这次两位科学家创立了一种大量生产新型碳分子的简便方法,他们首先将石墨棒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然后抽干容器中所有的空气,再使电流通过石墨棒,电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中正酝酿着一场革命,其回报将是令人震惊的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推动发展的。金属制造和改良的农业使文明脱离了石器时代。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又导致了大机器和大城市的兴起,到了20世纪,物理学戴上了王冠。物理学家们劈开原子,揭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奇妙世界,还开发利用了小小的硅片。他们通过原子弹、晶体管、激光和微型集成电路改变了世界。现在,许多专家相信,人类已经做好了用新的科学发展浪潮迎接未来的准备。正如1996年诺贝尔奖得主、来自莱斯(Rice)大学的化学家罗伯特·F·柯尔(RobertF.Curl)…  相似文献   

20.
牛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4年7月21日当众认输,推翻他1975年赖以成名的黑洞理论,承认黑洞并非可怕的物质“终结者”,由崩溃的星球形成的黑洞其实不会吞噬和消灭一切物质,而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细微痕迹,最后以残破的形式“吐”出来。霍金逢“赌”必输1997年,霍金同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尔打赌时坚持自己的“黑洞悖论”,黑洞会摧毁它们吞噬的一切信息,后者则认为黑洞不可能使其内部物质的信息丧失,赌注则是一本《棒球百科全书》。霍金于2004年7月21日当众表示输掉了这场科学史上著名的赌赛,并送给普雷斯基尔一套棒球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