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了胶体电解质的比重与电解液内阻、凝点,与蓄电池电动势、容量的关系,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蓄电池容量及起动放电率检测仪,以8031单片计算机为核心部分,并配有相应的测量软件支持及其接口电路,可对蓄电池充电、放电以及起动放电率检测过程实现恒流控制,并可同时自动计时、自动测量显示蓄电池电压、电流。其功能完全满足国家标准中蓄电池有关检测条款,从而解决了以往的在长达几十小时的容量测试以及起动大电流放电测试过程中,要用人工调节假负荷,使得电流恒定和记录数据以及控制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蓄电池生产厂家和质量监督部门提供了科学的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3.
采用拉网铜板栅作为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的负极,组装了“两正三负”式实验电池。研究了拉网铜板栅对负极活性物质转化过程及对VRLA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倍率放电情况下,拉网铜板栅VRLA电池可以明显提高电池负极的放电容量;通过EIS研究发现,拉网铜板栅负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SEM检测结果表明,充电状态下,拉网铜板栅电极中海绵铅结晶颗粒小;放电状态下,拉网铜板栅负极的PbSO4结晶颗粒较小。  相似文献   

4.
详细地研究了均匀的球形磷酸钴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考查,其粒子的化学组成经鉴定在常温下为Co_3(PO_4)_2·XH_2O。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研究了由蓄电池、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电源,分别制定了复合电源的逻辑门限控制和模糊控制策略。利用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对所制定的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复合电源中蓄电池SOC、蓄电池电流和超级电容电流特性曲线。为验证复合电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纯电动汽车的驱动与制动过程进行实验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源及其控制策略能显著降低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回收制动能量,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塑料基体二氧化铅(PSLD)电极的制作工艺及该电极在制备高氯酸钠中的应用情况,并对PbO_2镀层与塑料基体的结合力、电极寿命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目前PSLD电极的研制和应用,只是小型试验,但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是超级电容器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液相反应制备了纤维状纳米MnO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产物是α-MnO2和γ-MnO2组成的混合晶相.利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0.15V~O.75V(SCE)工作电压范围内考察了在MgSO4、MnSO4、(NH4)2SO4、Na2SO4溶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极材料在(NH4)2SO4溶液中电容性能优越,说明(NH4)2SO4溶液为纤维状纳米MnO2电极较适合电解液.讨论了(NH4)2SO4浓度对电极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该电极材料在浓度为1mol·L-1的(NH4)2SO4中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工作电流密度为3mA·cm-2的恒流充放测试中,其比容量可达142.2 F·g-1.  相似文献   

8.
通过Monte Carlo模拟,研究在巨正则系综和正则系综两种情况下胶体的排空作用,运用接受率法得到了一些数值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行板约束条件下,巨正则系综情况下胶体的排空作用和正则系综中胶体的排空作用都会受到系统的化学势影响,但巨正则系综情况下胶体的排空作用受到化学势的影响比正则系综情况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相似文献   

9.
1.及时充电,避免过度放电. 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做到及时充电.否则电池的寿命会缩1短1/3.等电池显示缺电时再充电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避免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过度放电,在骑行过程中,若看到仪表显示欠压时,尽量人力助动,不要依靠电池回升的虚电骑行;同时尽量减少超载或爬陡坡,避免电池长时间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的损坏.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铅晶体蓄电池电极的制备技术,通过扫描电镜及化学分析研讨了在Pb-Cd沉积层中,Pb:Cd的质量百分比对PbO2电极表面形态及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贮氢电极的循环伏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氢电极循环安曲线氧化峰电流电位扫描次数增加而减小,组成不同的电极,这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具有较大放电容量的电极,其循环伏安曲线氧化峰面积较大,峰电流较高;速度扫描实验结果表明,贮氢电极循环伏安曲线氧化峰电流Ip成线性 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由N-CdTe薄膜电极构成的液结太阳电池的基本光电化学性质.电池可表示为:N-CdTe/1MNa2S、1M NaOH、1MS/C测量了电池的电流-电压、电流-电极电位曲线,确定了光强与光电压、光电流、转换效率的关系.在60mW/cm2光强下,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2%.电极的禁带宽度为1.43eV,借微分电容及最大光电位的测定得到平带电位为-1.1~-1.2V (VS·SCE).此外,还试验了对电极与电解液对转换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对MlNi3.5MnCo0 .4Al0 .1 和MlNi4.0 Mn0 .5Co0 .4Al0 .1 (Ml:富镧混合稀土金属 )贮氢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对贮氢电极的容量、快速放电能力、过电位等均有比较明显影响 ,并且贮氢合金组成不同 ,其电极的温度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碳包覆对Li/CuV2O6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V2O6,XRD衍射证明制备的材料无杂质且结晶度良好.通过球磨技术在制备的CuV2O6表面包覆乙炔黑,用XRD、SEM对包覆前后CuV2O6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包覆前后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包覆在CuV2O6表面的乙炔黑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电解液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电极的表面阻抗和电化学阻抗,减少电极的极化并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对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xSrO·yAl2 O3 Eu体系的光致发光 ;发现当y x <1.5时 ,产生余辉较短的红色发光 ,属于Eu3+ 离子 4f→ 4f特征跃迁发射 .当y x >1.5时 ,产生具有超长余辉的绿色或蓝色发光 ,属于Eu2 + 离子 5d→ 4f特征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6.
添加剂对四氧化三铁粒子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eCl2·6H2O和FeCl3·H2O为原料,NH3·H2O为pH值调节剂,(NH4)2CO3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产物经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TEM)和粒度仪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共沉淀前驱体的不均匀性,当不加入添加剂时,得不到分散性好的Fe3O4粒子;当加入添加剂(NH4)2CO3时可以得到分散性好,颗粒均匀的Fe3O4纳米粒子,且产物是单相的Fe3O4纳米晶粒,结晶度完好,团聚程度低,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5nm,比表面积达85m2 g.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银纳米线,用旋涂法制备银纳米线薄膜,并在其表面旋涂一层氧化钛(TiOx)胶体薄膜以进行表面修饰.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银纳米线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与四探针测试仪对银纳米线薄膜的透光与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银纳米线薄膜的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随着旋涂转速的增加而降低,这与薄膜厚度变化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胶体浓度对于薄膜的透光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在转速为2 000r/min的时候,0.01 mol/L浓度的TiOx胶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蓄电池不同的充放电特点,开发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蓄电池并联的混合动力电源系统,并设计了新型充放电制度.充电时铅酸蓄电池优先充电,使其免于欠充电;放电时磷酸铁锂电池电优先放电,铅酸蓄电池后放电,使铅酸蓄电池处于浅循环.这种充放电制度可以明显延长混合系统中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并且混合动力电源系统同时具有磷酸铁锂电池倍率性能优、循环寿命长及铅酸蓄电池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动力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以PbO_2为阳极电合成高氯酸钠的电槽内的不同溶液组成,不同PH值等条件下的电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在PbO_2阳极上的各个电化学反应进行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测定了相应条件下PbO_2的阳极的极化曲线,从而加深了对电解合成高氯酸盐的机理的认识,提出了电槽的最佳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20.
在含有Ag+,Ni2+,K3Fe(CN)6的胶体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过渡金属铁氰化物——铁氰化镍/银复合膜(Ag/NiHCF)修饰石墨电极(SG).在pH 5.00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液中,Ag/NiHCF/SG修饰电极对氟康唑的电极反应有催化作用,氟康唑还原峰的峰电流与浓度在8.00×10-7~5.0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6),检出限为2.50×10-9 mol/L.该电极已成功用于氟康唑注射液中氟康唑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5%~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