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首次在武夷山发现的、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的4个属,其中有2种是国内分布新纪录。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拳叶苔无毛变种 Nowellia curvifolia(Dicks.)Mitt.var.aciliata Chen et Wu,observ.ad florulam Hwangshaninicam:5,1965(图一)植物体纤细,紫红色,交织成片生长。茎长约1—2厘米,连叶片宽2毫米,稀疏分枝。叶2列,呈疏松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叶片近于卵圆形,无毛,前缘内卷,腹瓣先端呈钝三角  相似文献   

2.
皖南叶附生苔研究——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 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2种浙江省叶附生苔类植物新记录种:陈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chenii)和钝瓣唇鳞苔(Cheilolejeunea obtusilobula).标本采自浙江省庆元县淤上乡高山湾村,其中,陈氏唇鳞苔在中国分布区极为狭窄,是一种特别稀有并被认为最先应该进行保护的种类.对这2种叶附生苔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进行了简要描述和讨论.鉴于该2种叶附生苔并未处在保护区保护范围之内,还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就地保护措施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甘肃省耳叶苔科苔类植物的研究历史。通过文献整理和标本鉴定,得出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15个分类单位:细茎耳叶苔(F.bolanderi)、西南耳叶苔(Frullania consociate)、达乌里耳叶苔(Frullania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芽胞变型(F.davuricaf.dorsoblastos)、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rullania davuricasubsp.jackii)、达乌里耳叶苔小叶变型(F.davuricaf.microphylla)、皱叶耳叶苔(F.ericoides)、斜基耳叶苔(F.handel-mazzettii)、盔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粗萼耳叶苔(F.rhystocolea)、陕西耳叶苔(Frullania schensiana)、中华耳叶苔(F.sinensis)、塔拉大克耳叶苔(F.taradakensis)、欧耳叶苔(Frullania tamarisci)、欧耳叶苔岷山变型(F.tamariscif.minshanensis),其中达乌里耳叶苔(Frullania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davuricasubsp.jackii),欧耳叶苔(F.tamarisci)为甘肃省首次报道。将列胞耳叶苔(Frullania moniliata)移除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编写了甘肃省耳叶苔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分布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采自浙江省庆元县的苔藓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了糙叶拟蒴囊苔Saccogynidium muricellum.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叶片透明,长椭圆形,先端具2齿;叶细胞具矮疣,无三角体;腹叶与茎等宽.糙叶拟蒴囊苔之前记录于台湾与贵州,为浙江新记录种,拟蒴囊苔属Saccogynidium为浙江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新疆的苔类植物资源调查及系统整理,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发现,耳叶苔属植物在新疆共分布有2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和盔瓣耳叶苔(Frullariana muscicola Steph.),其中新疆新记录种为1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  相似文献   

8.
白学良 《贵州科学》2001,19(4):31-53
根据现有资料 ,云南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含有 2属、5 9种、3亚种、8变种和 2变型。其中中国新记录 4种 :波叶耳叶苔 (新拟名 )FrullaniaeymaeHatt.,微齿耳叶苔 (新拟名 )F .rhytidanthaHatt .,凹叶耳叶苔毛萼变种F .retusavar .hirsutaHatt .etThaith .,小褶耳叶苔 (新拟名 )F .appendistipulaHatt.,中国大陆 2个新记录种 :圆叶耳叶苔 (新拟名 )F .inoueiHatt.,缅甸耳叶苔 (新拟名 )F .berthoumieuiSteph .及 13个云南新记录种。 2个新种已另文发表 :高黎贡耳叶苔F .gaoligongensisBaietGao和无脊耳叶苔F .laevi- peri anthaBaietGao。云南耳叶苔科主要区系地理成分有 :热带亚洲成分 18种 ,东亚成分 13种及 2 4个中国特有种 (其中有 6个云南特有种 )。此外还有少量温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和古热带成分。检视标本保存于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空心莲子草叶甲成虫主要取食空心莲子草顶端幼嫩叶片,虫子的分布概率(Y)与各节叶(X)的关系是:Y=153.43-23.32X;卵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概率以第四叶片上最高,呈抛物线Y=24.80 28.31X-3.41X~2;幼虫有群集性,多数在顶端第一、二叶叶背上取食,越老的叶片,虫数越少,两者呈负相关;Y=235-31.54X.老熟幼虫化蛹位置大部分在茎杆第五节,各节蛹的分布Y=411.56 199.81X-16.31X~2。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有若干个新种在贵州被发现,并被合格发表。为了让研究贵州省植物的高校、研究单位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认知这些新分类群,现逐步将这些新类群的形态描述翻译成中文,并辅以引自原文的配图。本篇收录了无毛光叶苣苔Glabrella leiophylla(Fang WenY.G.Wei) Fang Wen,Y.G.WeiMich.M?ller、盘州马铃苣苔Oreocharis panzhouensis Lei Cai,Y.GuoF.Wen、锯缘报春苣苔Primulina serrulata R.B.ZhangF.Wen、长筒石山苣苔Petrocodon longitubus Cong R.LiYang Luo。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采自浙江仙居菊科Asteraceae紫菀族Astereae的一新种——仙居紫菀Aster xianjuensis Y.F.Lu,W.Y.XieX.F.Jin.该种形态上接近于匙叶紫菀A.spathulifolius Maxim.和琴叶紫菀A.panduratus Nees ex Walp.,不同前者之处在于叶片背面近无毛,茎中下叶片基部楔形下延成柄,总苞片外面被腺毛,与后者的不同在于茎中下部叶片基部楔形且下延成长柄,总苞片2层,外面密被腺毛与疏柔毛.此外,还附有浙江紫菀属分种(变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帽儿山常见树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m~2(青楷槭),小枝上叶片数量变化范围为2(青楷槭)~94.17片(胡桃楸);失水速率与营养成分(N,P,K)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直径与单个叶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直径与总叶重、总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青楷槭叶面积最大,小枝上叶片数量最少,即随着出叶强度的增加,树木叶面积及叶面质量减少;在叶水平上,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叶片比含量低的叶片失水速率快;无论是在叶水平上还是在小枝水平上,大叶片都会比小叶片付出更大比例的叶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对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共有11属46种,包括1个新纪录属(Myriocoleopsis Schiffn)和10个新纪录种.细鳞苔属(12种)和疣鳞苔属(10种)是优势属.区系成分组成中,热带成分最高,共27种,占总数的58.7%;东亚成分次之,共13种,占总数的28.26%.海拔400 m以下的湿润低山沟谷和海拔1 600 m以上的高山台地细鳞苔科植物最多.还首次在石台县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发现4种叶附生苔类,将叶附生苔在华东地区的分布北界推移到30°N以北,并对该地区叶附生苔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盘波  温放 《广西科学》2019,26(1):89-94
报道了湘桂粤地区8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省级分布新记录。包括:湖南省级分布新记录的皱边马铃苣苔Oreocharis crispate W. H. ChenY. M. Shui、革叶石山苣苔Petrocodon coriaceifolius (Y. G. Wei) Y. G. WeiMich.M?ller;广东省级分布新记录的多花石山苣苔Pet. multiflorus Fang WenY. S. Jiang、弯果奇柱苣苔Deinostigma cyrtocarpa (D.FangL.Zeng) Mich.M?llerH.J. Atkins;广西省级分布新记录的粉花半蒴苣苔Hemiboea roseoalba S.B. Zhou,Xin HongF. Wen、江华小花苣苔Primulina jianghuaensis K.M. LiuX.Z.Cai、封开报春苣苔P. fengkaiensis Z.L. NingM. Kang、密花石山苣苔Petrocodon confertiflorus H.Q. LiY.Q. Wang,并提供了这些省级分布新记录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接骨木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分布较分散.为探知接骨木属分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吉林省接骨木属叶表皮微形态进行定性描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叶表皮具毛或无毛;上表皮细胞壁分为凸起和凹陷两种类型;气孔器有椭圆形和狭长椭圆形两种类型;叶表皮气孔大小、密度和表皮毛长短及密度等均存在差异.2)主成分分析选出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1.66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接骨木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为有毛类,包括毛接骨木和宽叶接骨木,表现为叶表皮两面均具毛;气孔器为狭长椭圆形;气孔周边条纹小于1μm;上表皮细胞壁凸起,细胞呈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波状.第Ⅱ类为无毛类,包括接骨木、钩齿接骨木、东北接骨木和朝鲜接骨木,表现为叶表皮两面均无毛;气孔周边条纹大于1μm;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利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编制吉林省接骨木属分种叶表皮分类检索表,说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吉林省接骨木属种下分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种、新记录种在贵州被发现.本文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种——泡叶直瓣苣苔,对其生境、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配有图片.其叶片上面泡状,花冠为黄色,花期5月至6月.该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罗平县.  相似文献   

17.
“四季苔韭菜”属叶苔兼收型蔬菜,10℃以上可长年连续抽苔。在—5℃能正常生长比普通韭菜早发15天上市。叶片肥厚,叶苔粗壮。叶宽1.5cm,苔长55~60cm,苔粗0.4cm,平均单株重8克,最大可达50克。苔重7.5克,苔翠绿鲜嫩、清香、辛辣、甘甜适中,冬季用拱棚塑  相似文献   

18.
以河池石山苣苔Petrocodon hechiensis (Y.G.Wei,Yan LiuF.Wen) Y.G.WeiMich.M?ller、靖西石山苣苔Pet. jingxiensis (Yan Liu,H.S.GaoW.B.Xu) A.WeberMich.M?ller这2种石山苣苔属植物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基质上进行扦插繁育,并对3种基质组合的扦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扦插基质的优劣,筛选高效的扦插繁育方法。结果表明,在喷施0.2%多菌灵并对插穗经100 mg/L IAA溶液浸泡1 h后,采用水苔作为扦插基质时,2种石山苣苔属植物扦插生根情况较好,生根率也最高(河池石山苣苔为59%,靖西石山苣苔为62%),但出芽阶段会由于营养不良导致部分插穗出现死亡的现象;而采用水苔+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0.5∶1∶1∶1)为基质时,插穗成苗率较高(河池石山苣苔为50%,靖西石山苣苔为60%)。可见,河池石山苣苔与靖西石山苣苔的叶插繁殖可以将水苔作为生根基质,待插穗出芽后,以水苔+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0.5∶1∶1∶1)作为移栽基质,可获得较好的成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茶属三新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灌木,小枝灰色,嫩枝红褐色,无毛.叶倒卵形,有时呈窄椭圆形,长7一11厘米,宽2一3.5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均无毛,侧脉5一8对,干时两面略可见,中脉两面稍突起,全缘,或有时靠近叶尖有少数齿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控水方式,以冬小麦小偃22叶片为实验对象,利用生理指标测定、光合测定和H2DCFDA荧光标记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水分处理下(正常供水CK;轻度亏水LS;中度亏水MS;重度亏水SS),冬小麦叶片中活性氧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清除系统的相关保护酶活性及水分胁迫情况下过氧化氢(H2O2)在小麦叶片内的分布情况,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小麦气孔的密度及光合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小麦叶片内H2O2和MDA含量逐渐增加;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加,其中重度胁迫较正常灌溉情况气孔密度增加了44.12%;而光合性能指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间CO2浓度)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下降的趋势.H2O2在叶表皮中的含量随水分胁迫加剧呈增加趋势,且在重度胁迫情况下分布较其他情况更广.本实验为小麦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解决旱区农业作物种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