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公路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不同区域的灾害危险性区别较大,给灾害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根据灾害影响因素和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影响因素叠加法,基于ArcGIS 10.0软件,分别进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单灾种和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与空间分析;以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度为指标,完成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度处于1.000~8.615范围内,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与实际公路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基本一致;公路地质灾害的极重灾区为武夷山—台湾山区和川滇山地;以图件形式明确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在中国的分异状况,并划分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可为三级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宁省高台山-阜新-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垂直断面法、自由膨胀率算法对扩能改造铁路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沉陷、膨胀土胀缩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量化评估与预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结合辽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数据、产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农业经济等数据,在小麦作物气候适应性分区的基础上,选取灾害强度、地形、河网、作物种植分布等要素作为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四川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综合风险区划模型并计算风险指数,借此将四川地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5个风险等级区域.结果表明,针对冬小麦的四川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部及西部的浅丘和中高丘陵区,此外受季节性干旱气候控制的攀西农区风险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场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时,由于评价因素较多,因此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集采用三级评价标准,即把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小、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大三类.确定了三个参评要素: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动力和历史状况,十一个评价因子,采用半梯形分布隶属函数曲线确定其隶属度.选用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上有所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作为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因子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判计算单元所属危险性级别.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23个有效单元.文中以第15单元为例具体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整个研究区运用该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所属地质灾害危险性类别,从而判断了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8.
宝鸡地区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沙尘暴、雾日、冰雹、暴雨、干旱.采用宝鸡地区10个县站1961~2000年气象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宝鸡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宝鸡气象灾害分为多灾区、中灾区和轻灾区等3个区,对各个灾害区进行了环境分析评价,为宝鸡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九环线平武段公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环线旅游公路是地震灾区因地质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一条公路,通过对沿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研究,依据灾害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得出,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震作用、降雨、水库蓄水、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地质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但由于组合关系的影响,其分布特征在时间、空间上呈一定的规律.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不确定性、群发性、反复性;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局部增强性、相关性.针对各个分布特征,提出了有关治理和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丹巴县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状况以及区域分布的特点,对丹巴公路边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概况与公路地质灾害特征,选取坡度、岩土类型、降雨、河网密度、植被覆盖率和地震6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影响因素叠加法构建危险性评价指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云模型-层次分析法(CM-AHP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ENVI 5.2与ArcGIS 10.2软件计算生成《丹巴县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指数图》,同时考虑公路工程特点,划分了II低危险区、III中度危险区、IV高危险区和V极高危险区4个等级16个灾害区,依据定量区划范围并结合定性分析的评价方法对丹巴县公路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公路边坡灾害实际情况吻合,可为四川省丹巴县公路边坡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分布、地貌类型及高程、岩土体类型、水系分布、断裂发育程度、降雨量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评价指标因子参与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MAPGIS为每个评价指标因子图层赋属性。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了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工作;区划结果分为高、中、低3种危险性区,结合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果和发展规划,为汉阴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群测群防提供一些理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铜川矿区的地质灾害是极为严重的,分布广、危害大,其中以滑坡最为突出,是陕西省的重灾区。由于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使矿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发展,从灾害群和灾害链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产生的地质背景做了分析,强调指出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展监测、加强防治及规划人类活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们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及进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柳林县成为了地质灾害多发区.本文总结了柳林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了柳林县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及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柳林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高速公路软土路基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江苏作州-连云港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地质问题的出现,就该地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软土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典型路段软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我国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出现的地质灾家多是因为软土层纵横断面厚薄分布不均,勘测过程中现场及室内试验提供的设计指标与实际差异过大等综合因素造成。经综合对比,指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勘测应选用合理的手段,提出勘测设计指标的确定应以十字板,静力触探(CPT)现场试验为准。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跨越我国第一、二地貌阶梯过渡带,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四川沿江高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项目,对凉山州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金沙江中游沿江高速屏山-金阳段地质灾害的差异性分布这一特殊现象,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背景条件与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地质灾害差异性分布的成因机制,提出了研究区不同灾害类型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1)沿江高速屏山-金阳段地质灾害表现为年降雨量大的屏山县泥石流灾害发育的比例远远低于年降雨量小的雷波县和金阳县;(2)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是差异性分布的内部影响因素;(3)临界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差异性分布的外部因素。内外因素共同主导着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差异性分布。根据灾害类型的不同,给出针对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区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分析了六盘山镇幅内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断裂构造、河流与公路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点分布频数这一指标来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触发滑坡控制参数的权重大小。在GIS环境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占12.43%;中易发区,占20.14%;低易发区,占42.98%;非易发区,占24.46%。此外,结果还表明:(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滑坡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滑坡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滑坡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工程地质岩组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软弱的泥岩岩组易滑地层区域内,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滑坡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