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地动仪传统模型的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铎1951年设计的地动仪展览模型存在偏谬和失误:直立杆工作原理不正确,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被严格的理论计算、实验检验和地震观测所否定。把地动仪复原成报警器而非验震器是致命性失误;外部基形不合理,与史料记载和出土汉代酒尊的形制不符合,并使仪器整体不稳定;龙和蟾蜍的艺术造型不符合史料,特别是日本人服部一三首创的那种离散的蟾蜍摆设不符合中国传统。因此,这个模型被否定。把它作为惟一的复原模型进行宣传,已出现负面社会影响,国内外学术界长期的批评和否定意见中肯而严肃,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牛顿“判决性实验”判决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性实验是理解实验在理论构建和检验过程中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重新检视牛顿三棱镜实验,指出:1)牛顿最初是在培根意义上提出其"判决性实验"的,重在说明其在牛顿个人内心的多种理解进路之间的一种"内部判决"作用;2)该实验在牛顿和胡克等人的光色理论之间同样做出了有效的判决:确立了牛顿的日光异质理论,否决了各种版本的修正理论;3)该实验并不直接判决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以实验"判决"形而上学假说是不当的,这只能导致对判决性实验这一概念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长期以来流行着种种误传。主要有这样三种:其一是说该实验促使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其二是说该实验否定了以太或绝对参照系的存在;其三是说该实验是一个判决实验,宣判了静止以太说的破产。近年来,随着《爱因斯坦文集》的编译出版和国外有关研究资料的陆续介绍,第一种误传好象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其余两种误传依然不胫而走。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果真否定了以太或绝对参照系的存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简要地回顾一下以太问题(这里主要指地球相对以太运动对于光现象和电磁现象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演绎的两种语言模型和整体论都对观察和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海丝在这种讨论的基础上对语言中的描述性谓词进行重新考察,提出“原初识别”的概念,既否定了观察谓词的独立稳定性,又否定了绝对理论谓词的存在,从而为我们探讨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意义何以可能?--普特南的新语义学理论读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特南的意义理论是对传统语义学的反叛,它否定了将意义看作可由心灵把握的固定对象并以其决定指称的做法,主张指称决定意义;与些相关,他提出了语言劳动分工、因果指称理论、科学本质主义等一系列主张,在英美哲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本文阐释了普特南这一重要学说的理论内涵并分析了它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物理学新进展中的关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两次否定;关于绝对静止参考系的两次否定;关于场论中量子化方案的两次否定;关于宇宙论中的两次否定;充分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动自觉地应用这一规律,把物理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否定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思想,特别是西方逻辑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包括否定的定义和本质,是否有与否定命题相对应的否定的事实存在,以及否定命题与肯定命题作为描述世界的方式是否具有同等地位这样互为相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社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超越论者以其理论上的彻底性而倍受关注。以人性为理论支点,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角度,超越论者对现代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尽管对技术所持的悲观态度使他们滑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但其思想却有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严肃学者们认真思考所得出的学术观点,作为一个学派应当被接纳和研究。本文对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度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20世纪较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思想,也是极富争议的理论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证伪进行了重新理解和诠释,认为证伪是逻辑与实践的双重必然;证伪的淘汰规则并非是通过单个反例即完成对理论的摈弃;证伪不是否定理论,而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证伪的同时也意味着接受并认可理论;最后,证伪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在量化问题上,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对当方阵大相径庭,且各有局限。哲学实验结果显示:(1)自然语言中A、I命题都允许主项为实体性存在、观念性存在,不接受自相矛盾的主项;(2)各语境下自然语言的A、I命题在主项存在方面高度相似,表明A命题预设了主项存在;(3)不同语境下对A、I命题的否定接受了不同的预设,表明了否定包含预设、且预设具有层次性。基于实验结果的"分层量化"方案,把A命题的主项存在预设形式化为公式的一部分;把不同语境下否定的预设形式化为独立的前提,据此分层建立了否定时预设个体存在(■x)、预设主项存在(■xSx)、预设主项为全域(■xSx)的对当方阵,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新方案似可较为系统地消解量化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惠勒提出的延迟选择实验是量子双缝实验的一个扩展,它给出了一个特殊的结论:我们现在的行为对过去产生了影响。观测与实在紧密地缠绕在一起。这个实验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在空间、时间乃至实在本体等方面与宏观世界的不一致性,把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推到了极端。经典物理的实在观不能深入到量子层次,量子理论要求一种新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之统计解释,将作用量等价于物理场背后潜在统计系统之自由能。由此导出系统之绝对温度正比于位能,提出真空具有相应于其温度的真空辐射及真空位能。并对量子隧道效应提出了不同于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的新解释,预言粒子穿透隧道所需时间正比于隧道长度之平方,建议用隧道二极管做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仁科芳雄及仁科研究室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年代里,产生了许多物理学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年代背景,从纵向的角度介绍了"日本原子物理学之父"--仁科芳雄的科学生涯,试图从中探寻仁科研究室传统的内在源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Quantum mechanics is usually presented as a challenge to scientific realism, but I will argue that the details of quantum mechanics actually support realism. I will first present some basic quantum mechanical concept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Einstein-Podolsky-Rosen (EPR) experiment and Bell's theorem, and do it in a way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I will then use the physics to inform the philosophy, showing that quantum mechanics provides evidence to support epistemological realism.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国内物理学名词的译名非常混乱,这成为近现代物理学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巨大障碍。从1920年开始,大批归国留学生为审定物理学名词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原则,为审定名词奠定了基础;他们先后主持了科学名词审查会物理组和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并陆续编订了《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物理学名词汇》和《物理学名词》三部词典。到1934年,在留学生的全面主导下,国内的物理学名词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16.
论费曼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Feynman(1918-1988)作为最杰出的物理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对物理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科学文化和教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因而对费曼科学文化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围绕费曼关于科学价值、科学探索、科学传承、科学与人生,几个方面深入发掘,以展示费曼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思想,并从中领悟他的科学智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ole of mathematics in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new knowledge in physics and astronomy. The defining of the notions of continuum and discreteness in mathematics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is examined. The basic forms of representing the heuristic function of mathematics a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evels of knowledge are studied: deducing consequences from the axiomatic system of theory,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mathematical hypotheses, “pure” proofs for the existence of objects and processe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he formation of mathematics on the basis of internal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and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8.
徐有贞(1407~1472年)是明代一位历正统、景泰、三顺三朝的大臣,就其政治表现,史家多将他列入奸传,但他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景泰四年(1453年)底,徐有贞命往山东张秋治水,为说服明代宗及众朝臣同意其“开分水河”的治水主张,他做了水箱放水实验。已有学者注意到《物理小识》中有关此实验的记载,但或不解其意,或言之有误。该文通过史料分析和对徐有贞水箱放水实验的物理学解释,得出以下结论:徐有贞的确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cognitive psychology experiment wher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select pairs of spatial directions that they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example of Two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s. Data are shown to violate the CHSH version of Bell’s inequality with the same magnitude as in typical Bell-test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spins. Wind directions thus appear to be conceptual entities connected through meaning, in human cognition, in a similar way as spins appear to be entangled in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physics laboratories.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a two-part article. In the second part (Aerts et al. in Found Sci, 2017) we present a symmetrized version of the same experiment for which we provide a quantum modeling of the collected data in Hilbert space.  相似文献   

20.
宇宙射线研究是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宇宙射线早期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证明宇宙射线发现、确认的历史过程为 :(1 )库仑从验电器漏电中发现 ,电荷不可能长久保持 ,最终将会消失。根据验电器漏电现象 ,卢瑟福认为 ,漏电是由空气中穿透性极强的辐射引起的 ,成为研究的一个转折点。 (2 )沃尔夫对原有验电器进行改进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3) 1 91 1年至 1 91 3年 ,黑斯经过十次高空气球飞行 ,认为这种极强的穿透性辐射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间 ,从而打开了物理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 )密立根怀疑黑斯的结论 ,在美洲大陆进行了更广泛的实验工作。实验中 ,密立根首次使用了探测气球技术 ,导致黑斯的结论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