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一般拖延量表问卷、Conroy失败表现评估量表问卷以及PintrichDeGroot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以及失败恐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和失败恐惧存在部分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组;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与失败恐惧显著负相关,失败恐惧与拖延行为显著正相关;3)失败恐惧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对拖延行为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修订后本土化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和《一般拖延问卷》对248名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特点及其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男生极高目标和标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女生犹豫迟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在过度计划与控制、过度谨慎与仔细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总分与拖延不存在显著相关;害怕失败、犹豫迟疑两个维度与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度计划和控制维度、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与特质拖延呈显著负相关;犹豫迟疑、过度谨慎和仔细、害怕失败3个维度联合预测拖延总分变异量为34%。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核心自我评价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谦虚人格特质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谦虚人格特质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566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通过分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谦虚人格特质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谦虚人格特质分别对青少年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谦虚人格特质在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资本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既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资本,又通过谦虚人格特质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文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文版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745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成就动机与新生适应呈显著相关;核心自我评价、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对新生适应均存在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能通过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高校26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面众恐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面众恐惧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学生会或学生组织干部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面众恐惧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面众恐惧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对面众恐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倦怠的新成分:集体自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中国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概念包括哪些成分及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184名大学生被试填写了Maslach倦怠量表-学生版,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分量表及集体自尊量表.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自尊水平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内外控与学业倦怠的相关不显著.这说明Judge等提出的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维度可能并非都是中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成分.集体自尊在预测学业倦怠的3个维度中均在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成分基础上有显著的增益方差.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成分:集体自尊.  相似文献   

7.
在应对过程中有些个体故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有可能会变糟的事情上,并以此为动力来努力做到更好,这类个体研究者称之为“防御性悲观者”。他们的应对方式则被称之为“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防御性悲观这一应对策略的完整过程包括:悲观预期、心理演练、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成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竞争和合作两种人际情境下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适应价值,通过记忆检测任务,以自利归因作为自我提升的表现,选取80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合作情境下,当归因结果不公开时,被试无论获得积极或消极反馈,都表现出自我提升;2)竞争情境下,当归因结果不公开时,被试获得积极反馈表现出自我提升,当归因结果公开时,被试获得消极反馈表现出自我提升;3)合作情境下,被试自我提升表现可以正向预测其自我评定的个人适应性;4)竞争情境下,被试自我提升表现负向预测其自我评定的个人适应和人际适应性.由此推测,大学生自我提升表现具有人际性和隐蔽性特点,自我提升与适应性间的关系,随着人际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用积极元认知、消极元认知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杭州市4所高校的415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消极元认知的所有维度与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2)积极元认知所有维度与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3)消极元认知的失控和危险感、认知的自我意识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4)积极元认知的3个维度都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说明积极元认知和消极元认知都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但积极元认知的预测作用要大于消极元认知.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自我和谐量表对贵阳市5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存在着性别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的刻板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自我价值感与自我的灵活性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内容要有针对性并且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自我和谐量表对贵阳市5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存在着性别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的刻板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自我价值感与自我的灵活性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内容要有针对性并且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成就动机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父亲在位的大部分分量表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父亲在位对其成就动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354名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拖沓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拖沓行为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拖沓行为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优柔寡断、自我否定、自卑维度和拖沓总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行为迟滞、责任心缺乏、自我否定和拖沓总分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拖沓维度中的责任心缺乏、自我否定、自卑和时间管理缺乏与追求成功动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优柔寡断和焦虑与追求成功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责任心缺乏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而拖沓的其它维度与避免失败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责任心缺乏和时间管理缺乏对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否定、行为迟滞和责任心缺乏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同伴支持、大学生情绪适应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同伴支持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中情绪适应分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适应现状较好,在性别、年级、留守经历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老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新生,无留守经历学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学生。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与大学生情绪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与成就动机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与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负相关;亲和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利他效能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成就动机,亲和效能与自我价值感有效预测追求成功的动机,情绪控制效能与沟通效能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贫困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贫困大学生消极应对因子分数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积极应对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贫困大学生面对问题时更倾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各因子和特质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且后者对前者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往人们总认为长吁短叹是因悲观、消极忧郁而致,有碍身心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长呈短叹是人们对情绪的一种自我调整,有益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面众恐惧与心理健康素质、积极社交能力的关系,并对其与心理健康素质中良好的情意素质和人格素质两大方面和积极社交能力中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建立能力、自我表露和适度拒绝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解决大学生面众恐惧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