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2.
阐述了有机铁磁体的研究动态。根据铁磁理论制造有机铁磁体的主要途径有有机金属复合物铁磁体与纯有机铁磁体,本文对这两种有机铁磁体特别是对纯有机铁磁体在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根据有机铁磁体的特性对有机铁磁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分析烷基对有机分子和离子的影响讨论烷基的电子效应,指出仅用烷基的“供电”或“吸电”来表述烷基的电子效应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5.
6.
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和器件结构,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了OLED在新世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影响器件稳定性,寿命的原因,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展望了下世纪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有机传感器和有机存储器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有机发光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化合物极性翻转问题,并对极性翻转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对有机合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高效柔性有机半导体器件、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效有机白光二极管、有机光伏器件的磁效应、有机自旋光伏器件设计等5个方面,盘点了2017年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有机电子学、有机光电子学和有机自旋电子学等多个角度,回顾了有机功能材料新奇的物理现象及原理;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 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津武清冬季PM2.5含碳组分的逐时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京津冀地区冬季气溶胶含碳组分浓度及变化特征,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天津市武清区针对PM2.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实时半在线的逐时浓度综合观测。观测期间EC和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0±4.8和21.5±19.2 μg C/m3, 分别占PM2.5观测组分总浓度平均值的8%和30%。WSOC平均浓度为14.3±11.8 μg C/m3, 占平均OC浓度的67%。观测期间, 污染物浓度的大幅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 OC, EC和WSOC日变化特征相对不显著。观测期间大部分时间OC/EC比值稳定, OC/EC平均值为3.9。通过含碳组分与其他示踪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初步判定武清冬季的气溶胶含碳组分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的一次性排放, 且影响当地的气团经过明显老化过程。约一半的OC来自一次生物质燃烧排放, 另一半来自二次生成。  相似文献   

13.
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近20年来有机光电材料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导电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信息存储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等研究领域的近期发展动态,评述了各类有机光电材料与相应无机材料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并对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研究成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两种有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六烷基吡啶(CPB)与两种粘土——蒙脱土和海泡石进行反应,使有机铵阳离子取代粘土中阳离子,形成有机改性粘土。用此改性粘土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苯、甲苯和乙苯三种污染物,静态吸附实验的平衡时间为2h,吸附容量约为5~10mg/g(平衡浓度以10ppm计),远远大于粘土原土的吸附容量。获得这样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有机铵的脂肪链端改变了粘土的亲水性能,使得粘土表面憎水。同时X衍射实验数据还显示了粘土层间间距因有机铵的嵌入而大幅度撑开,被吸附的有机物分子进入粘土层间又使得其层间间距进一步增大。这表明改性粘土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性粘土利用有机铵的非极性脂肪链端萃取有机物分子;二是粘土层间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吸附。  相似文献   

15.
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和芳香二胺(TPD)为有机原材料,用热蒸发方法把它们蒸镀成薄膜并制作成有机发光器件.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得到Alq3和TPD薄膜为均匀、规整的不定形结构.研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发光特性和稳定性,发光亮度随外加电压增加而逐渐增大,发光亮度最高达1813cd/m^2。  相似文献   

16.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光电显示等优点,因其在平板显示和高效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在OLED的制备及优化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可以产生红、绿、篮等各种颜色光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电致发光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进行分类和评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分子OLED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有机稻米属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由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本文就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如何防止污染,生产出安全、卫生、食味好的优质稻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近年来有机声化学效应和有机声化学机理研究的新进展,展示了有机声化学对传统有机化学的深远影响,及有机声化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多金属氧酸盐-有机金属基团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多金属氧酸与含环戊二烯类、羰基等基团的有机金属衍生物形成的无机/有机复合物的简短历史和新进展,着重评述了它们的合成,结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芳香族重氮盐与氯化汞基乙醛、氯化铜和丙酮所配成的混合物直接作用,放出氮气生成相应的氯化芳基汞,产率良好.用这种方法合成了12种氯化芳基汞化合物.对这个反应的历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