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立地条件、林龄及经营措施相同的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4种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粗根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明显,除华北落叶松粗根碳氮比、长白落叶松有机碳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季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粗根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高于春季,全磷含量、碳氮比显著低于春季,但夏季与秋季各项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4种落叶松种间对比显示,日本落叶松比其他3种落叶松的碳、氮、磷含量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和极差,说明季节变化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最大;日本落叶松氮磷比高,表明氮元素限制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小.建议抚育过程中,在生长旺季对落叶松林,特别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林施用氮肥,以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黄土交错带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神木市、榆阳区和横山区樟子松林下7个土层深度(0~200 cm)的土壤,分别对其养分及颗粒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林土壤养分整体水平低,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3、1.76 g/kg及59.98、19.28、0.97、36.15、0.25 mg/kg,土壤pH呈碱性.由于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土壤养分含量在区域上和剖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粒度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大多数养分因子含量与细沙物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沙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林土壤肥力质量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且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3.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及土壤层的蓄水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6种森林类型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进行了不同森林类型蓄水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累积量13.40~46.32 t/hm2,油松林是山杨-白桦林的2.71倍;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39.38~85.91 t/hm2,油松林最大,山杨-白桦林最小;(2)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加大而增大,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大而减小;6种森林0~60 cm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413.38~771.71 t/hm2,青杄-白桦林最大,落叶松林最小;(3)6种森林类型总蓄水量为青杄-白桦林(849.76 t/hm2)>青杄林(778.48 t/hm2)>山杨-白桦林(623.24 t/hm2)>油松林(504.80 t/hm2)>落叶松林(492.02 t/hm2)>灌丛林(462.26 t/hm2),青杄-白桦林是灌丛林的1.84倍。因此,天然林随森林的正向演替其蓄水功能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的植被和土壤,并对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着重分析了两种林下三个层次土壤的pH值、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总有机碳、C/N和C/P.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乔木的平均胸径、物种丰富度、冠层郁闭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白桦次生林.除pH值外,其他土壤中养分指标在阔叶红松林土壤中各层次均高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相应的层次中的指标值;而红松林土壤中各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也大于白桦林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长白山的红松阔叶林和杨桦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差异、有机碳含量差异及C/N的差异、乔木层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的植被和土壤,并对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着重分析了两种林下三个层次土壤的pH值、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总有机碳、C/N和C/P。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乔木的平均胸径、物种丰富度、冠层郁闭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白桦次生林。除pH值外,其他土壤中养分指标在阔叶红松林土壤中各层次均高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相应的层次中的指标值;而红松林土壤中各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也大于白桦林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长白山的红松阔叶林和杨桦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差异、有机碳含量差异及C/N的差异、乔木层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的评价来确定影响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森林结构经营的精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林分类型的30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从林分结构、林木大小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土壤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采用雷达图法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3个林分类型林分直径分布均为倒“J”形;林分整体呈随机或轻微均匀分布;林木大小分化呈劣势和中庸分化状态;林分密集程度从中等状态向密集状态转变;林分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最大值,而林分蓄积和健康木占比在兴安落叶松林有最大值;林下天然更新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不同林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结构复杂性评价指数大小依次是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0.45)>兴安落叶松林(0.37)>白桦林(0.31),其中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健康木占比是影响林分结构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东北东部山区暗棕壤和白浆土两种土壤类型上生长的三种典型次生林(白桦林、柞树林和杂木林)的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特征,详细比较分析了相同土壤类型上的不同林分,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上分布的相同林分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A层土壤中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占绝对优势,且因土壤类型和林分的不同而有着显著差异.暗棕壤上各林分上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的顺序为:杂木林>白桦林>柞树林,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杂木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白桦林和柞树林,但是白桦林和柞树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白浆土上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的顺序为:白桦林>杂木林>柞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顺序为:白桦林>柞树林>杂木林,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白桦林在白浆土上的有机碳、总氮及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暗棕壤,而杂木林在暗棕壤上的各检测指标均高于白浆土,柞树林在白浆土中的有机碳、总氮显著高于暗棕壤,但其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的差异呈相反趋势.以上被检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及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等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碳汇功能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依据不同林型(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  相似文献   

9.
对杭州西溪湿地5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氮和磷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早竹林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含量最高;全氮、全磷的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速效养分的垂直分布与全量养分的垂直分布类似;C/N值表明除了早竹林外各群落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都较高,而且有机氮更容易矿化;相关分析表明,麦冬和杂草群落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硝态氮,柿树林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铵态氮,而各个群落土壤中的磷不是以无机磷为主要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次生林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可能就是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其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生物学活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在贵阳市郊设置灌丛、女贞林、马尾松林3个样点,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为期1a的采样,并与农田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灌丛SOC含量最高,基于SOC/g来看,其含C底物的利用率却最低,土壤生化过程弱,植物和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女贞林N转化速率较快,林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群的酶丰富,气态N流失严重;马尾松林基于每克SOC的土壤有机残体分解的速度快、强度高,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高,土壤生化过程强烈,气态氮流失率最低。总的来说,研究区域土壤SOC含量限制了微生物群落规模,对灌丛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SOC含量也间接地影响了微生物体N转化速率和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但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土壤恢复初期优先让草或灌木生长,改善立地条件,之后再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针阔混交模式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1.
草地造林4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然草地造林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以河北塞罕坝的羊草草甸草原以及在草甸草原上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植被类型土壤表层0-30cm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等指标。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草甸草原,天然草地营造人工针叶林4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都有所下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异质性低于草甸草原。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C、TN和C/N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1%、27%和22%,属弱变异,在不同林龄和区域中其值比较稳定。林龄、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对SOC、TN、TP、C/P、N/P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P<0.05)。SOC、TN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成熟林阶段最低;SOC含量在幼龄林阶段最高,TN含量在近熟林阶段最高。土壤TP含量在中龄林阶段最低,且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N、C/P、N/P平均值均在成熟林中最高,且显著高于近熟林和过熟林(P<0.05);土壤C/P、N/P平均值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华山地区SOC、TN和TP含量最低,而土壤C/N、C/P、N/P平均值最高。天洪岭地区土壤C/N平均值最低...  相似文献   

13.
广州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2种典型森林土壤碳库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SOC)表层含量及其差异程度最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差异逐渐减小。马尾松林SOC密度范围为55.54~66.69 t/hm2,常绿阔叶林SOC范围为84.91~151.16 t/hm2。② 两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AOCs)含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各种AOC分配比例均随龄级增长而升高。③ 两种森林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WS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轻组碳(LFC) 与颗粒性碳(PO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④ 幼龄林与中龄林的土壤碳库大于相应的地上部植被碳库,而成龄林的土壤碳库小于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的比例随着生物量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新建公路绿化带(<1 a)、旧建公路(15 a)绿化带以及研究区内针叶林和两类不同年龄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新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最简单,旧路绿化带植物群落次之;与常绿阔叶林群落相比,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低,尤其是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降低明显。新、旧公路绿化带土壤受扰动严重,土壤容重较大,粗砂粒含量偏高,粘粒含量偏低,新路尤为突出;新、旧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相对其他三种植物群落偏低,新路绿化带相差较大,旧路绿化带相对新路绿化带稍有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模拟氮(N)磷(P)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两种林型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影响,为该地区红松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与阔叶红松林为对象,每个林型设置3块20 m×30 m样地,每块样地间隔20 m,每块样地内布设12个样方,共计72个样方。每个样方实施两种处理:(1)凋落物处理:2017年10月进行该处理的去除(R)、添加(A)和原状(CK1)3个水平的试验,每个水平设定3个重复;(2)模拟氮磷沉降处理:2018年与2019年的5—10月,每月进行1次该处理的试验,分别使用(NH4)2SO4和(NH4)2HPO4作为氮源和磷源配置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液体肥,施肥量设置低剂量(L,N、P添加量均为5 g/m2)、中剂量(M,N添加量为15 g/m2,P添加量为10 g/m2)、高剂量(H,...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患子无性系人工林初果期C、N、P化学计量差异及其养分元素间相互作用。【方法】以福建省建宁县无患子无性系媛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初果期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分别设置3块20 m×10 m样地,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和叶片(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并计算土壤和叶片的碳、氮、磷元素计量比(记为C/N、C/P、N/P),分析处于初果期的无患子人工林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无患子无性系媛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有效磷含量在初果期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土壤全磷变化不明显且含量较低(0.36 g/kg);土壤C/N随林龄增加逐步减小,而C/P和N/P有一定增加趋势;叶片碳和磷含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氮含量逐渐降低,钾含量无显著变化,其人工林叶片C/N有一定程度升高,C/P和N/P随林龄增加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此外,无患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无患子叶片碳与氮之间呈负相关,但碳与磷、钾呈正相关。同时,无患子无性系人工林叶片C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20和≥40~60 cm的土层呈显著正相关,在≥20~40 cm的土层中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磷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呈极显著正相关,在≥20~40和≥40~60 cm的土层中呈显著正相关;N/P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20 和≥40~60 cm呈极显著负相关,在≥20~40 cm土层中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无患子人工林初果期,土壤养分主要受P的限制,因此,苗木定植后的结果初期,可适当增加磷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区,研究不同土壤深度(>0~5cm、>5~10cm、>10~20cm)以及不同火强度(未火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干扰下油松林土壤化学性质,对火烧迹地土壤的改良和油松林的恢复更新具有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火烧1年后,土壤pH 有所升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质量分数除在极度火强度下,其他火强度下都有所升高;磷和有效磷在过火土壤中的质量分数亦增加;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土层垂直分布上的状况为表层土大于深层土.因此,火烧对土壤表层产生较大影响且强度合理的火干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以庐山自然保护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植被因子调查及其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平均土壤硬度的变化范围是13.24±8.63-25.43±7.72kg·cm^-2;马尾松林下土壤硬度平均值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的平均值最大,而黄山松林下土壤容重值最大;在林地土壤养分方面,阔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而土壤含磷、钾量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19.
采伐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南段西坡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十几a来采伐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定位及不定位和室内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林地土壤养分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于皆伐林地,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阔叶混交林;速效钾质量分数:皆伐林地高于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速效磷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变化无规律,阔叶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pH: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水解酸低,阔叶混交林则相反;枯落层厚度:保留带、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同一林分,随着采伐后时间推移,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有机质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和皆伐林地逐年降低,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降低快些,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又逐年增加;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pH逐渐升高,水解酸逐渐降低,落叶松人工林水解酸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